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烽火鄉情──張邦育回憶錄即將面世顏主席推崇備至

發布日期:
作者:
點閱率:1,186

李縣長則指其生命故事是金門現代史縮影

︻鄉訊小組台北報導︼東光船務代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邦育(見右圖)個人生涯奮鬥過程與其所處時代背景所交織而成的︽烽火鄉情─張邦育回憶錄︾即將問世,內容由張邦育在戰地金門烽火歲月中的成長歷程與就業、創業、志業、及回饋家鄉、關心金門、服務社會等事蹟,皆一一呈現。

由張邦育口述、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理事長張火木等整理的︽烽火鄉情─張邦育回憶錄︾預計於今年九月底隆重出版,並於10月14日舉行新書發表會。

福建省主席顏忠誠對於張邦育這位金門中學的大學長推崇備至,認為「白手起家創業典範聲傳家鄉,樂善助人獎掖後進譽滿故里」,是他一生實踐志業與熱心公益的真實寫照。

金門縣長李炷烽讚譽張邦育董事長雖長期旅居在臺,但關懷家鄉的心從不稍減,對於金門政經建設,未來發展,屢有高瞻遠矚之灼見,其自民國六十年代赴台創業以來,秉持勤苦拚搏的精神,成功的開創了個人事業版圖,寫下了令人動容的生命故事,也刻劃出屬於那個世代的偉大篇章。張邦育董事長一生奮鬥史,正是我金門身處大時代中,近現代發展史的一幅縮影,希望藉由此書,得以探知其人其事,興發「有為者,亦若是」之志,無論身處何地,皆能師法張董事長奉獻之精神,才能為自己,同時也為金門開創一條康莊大道。

張邦育董事長因其為人謙和,待人誠懇,熱心公益,樂善好施,贏得鄉親的肯定和信賴,於八十年代當選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第六、七屆理事長。任內設置縣籍大專學生獎學金,獎掖後進,日後由於銀行利息陡降,基金利息不敷應用,張理事長每年獨資認養十個名額,使獎學金發放不致中斷。另對鄉親急難救助,更是出錢出力,關懷備至,對金門本島之鄉親服務及地方建設之贊助與興學也從不人後。

張董事長說,身為金門人當然永遠會以金門子弟為榮,然而畢竟長期旅外生涯的發展,點點滴滴的收穫,都必須靠自己努力。他出身於金沙鎮洋山村,是道地傳統農村孕育出來的農家子弟,金沙鎮對他而言,自然有一種「情深義更重」的感情,除了是孕育他長大成人的土地外,更是張氏家族百年血脈綿延之地,一輩子也割捨不了。民國二十六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他還記得,當時日軍在佔據金門後,想以金門為基地,擴大其侵略南洋的野心。曾在金門西浦頭興建飛機場,除從廈門徵來很多民工外,所有金門壯丁都被徵集去做勞役,他父親當時亦不能倖免,亦被叫去做苦工。不但如此,日本還要金門農民種植鴉片(罌粟花),每家最少種一畝地,同時規定最少生產幾斤,否則還要受罰。

八年抗戰結束後,金門到處都在慶祝抗日勝利,那些在日據時代為非作歹、為虎作倀的地方官員,也被人民報復,有的被拖去大埕鞭打,有的被吊起來毒打,在那種無政府狀態下,很多人都在公報私仇。

民國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央政府派員來金門接收,金門從這一天起又回到祖國的懷抱裡。在金門長達五十餘年的戰地政務與軍管時期,台海之間發生了無數次重大戰役,每一場戰役都有著金門鄉親用血汗寫下的輝煌史蹟,卻也在金門人心底留下了一道道難以撫平的傷痕。軍管期間,所有建設都以作戰為導向,民生、經濟建設不但停滯,甚且倒退。軍事化管理在生活上帶來的是重重管制,不但居家環境要打掃整潔,還要接受軍方評比;晚間實施宵禁,出門得打「路條」;夜間燈火管制,入夜的金門漆黑一片;赴台得申請許可證,坐飛機(軍方C-119運輸機)也幾乎等同於特權的象徵;孩童們運動的各種球類,只要能漂、能浮,都要接受管制。收音機等「特殊器材」更要辦理登記、接受管制。這段軍管時期的生活經驗,對他而言,自然是深刻難忘。

四十六年六月,張邦育在高中畢業後,很快就完成婚姻大事,九月,金沙鎮浦山國民小學聘他為臨時教員,只教了四個月,金門縣農會總幹事陳延贊先生託人邀請他到縣農會擔任農業推廣教育幹事,五十三年三月張邦育調升為縣農會推廣課課長,時常接受農復會邀請,赴台各農業試驗所及改良場實習參觀受訓,吸收台灣之技術與經驗,作為金門農業推廣的借鏡,諸如綜合養豬計畫(包括沼氣利用)及玉米推廣計畫等之重大計畫,前往台南改良場研習,當時指導技正為張新吉先生、上級指導長官為蔣彥士先生(曾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與總統府秘書長)。在台南改良場學習期間,承蒙蔣彥士指導與招待,是他畢生難忘的一件大事。農業推廣業務在當時,十分受到地區農民的歡迎與支持,所以他在金門推廣玉米栽培工作,非常成功,這也是他在農業推廣工作中的一項成果。

到了六十一年底,張邦育的岳父為了興建洋樓,適從新加坡返金,問張邦育是否願意往台灣發展,由於當時家庭生計壓力大,若每個月只靠農會的薪資,亦非長久之計,因此就答應岳父,同意往台灣試試創業的機會,結束了張邦育在金門農會服務十六年的歲月,當時作此抉擇,可以說是他這一生中最大的人生轉折點。來台創業最先是與李慶祥合組獅城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六十四年三月,與表兄張允伏合資成立煒達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六十九年五月,煒達改組並成立銘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七十三年五月,成立東光船務代理股份有限公司,迄今已達二十二年。之後再成立東輝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東光電腦公司。

張董事長說,我們這一代的公司負責人,幾乎都是白手起家,大都早年出身貧苦,憑自己機智、毅力與苦幹實幹的精神,赤手空拳打下來的天下。他這一生長期歷經兩岸戰火與離鄉背井的歲月。幼年時期,雖曾經歷往來南洋,千里顛簸,跟隨父親在南洋奔波,但因當時年幼不經事,加上很早就回到家鄉,又因家境生計的關係,高中畢業後就不能繼續升學,直至中年後,才從商場實務經驗與實地經營的過程,開創了自己的事業。不過,從在金門代課及農業涉獵,也深感這些實務經驗,是一般大學教育學不到的。

他始終認為經營事業,要有永續經營的決心,因為經濟發展,有其起伏的波浪(景氣波浪),生意一定有起有落,做經營事業要有決心,因為決策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和想法,做決策時常無法向人請教。從六十二年來台發展事業至今,或許是因年紀較大,考慮較為周到,加上他絕不會投機取巧,他常喜歡勉勵年輕人,眼光要放遠,考慮要清楚,困難時更節儉,賺錢時要懂得存錢,否則再會賺錢也經不起虧損。他的公司自創業迄今,從開始是三人的小公司,做到現在已是二百餘人的規模,一直一步一腳印,始終保持樸素穩健的經營風格。他不喜歡鋪張,更不會裝飾氣派門面,因為做生意免不了要吃些苦,更要吃得起苦,才能有所成就。每個人的興趣志向不同,來台發展是關係到自己的前途,他邀請旅台金門學成子弟,如果對船務公司有興趣,歡迎到東光公司試試,東光目前的金門人約有卅幾位。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