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鄉訊焦點》戰地佳人 一支木蘭軍的悲歡歌聲

發布日期:
作者: 駐台特派員楊樹清。
點閱率:1,168

董越續,月下對口對上了戰地歲月

「董越續來了!」

「董越續、李金汀,月下對口,再唱一遍給我們聽嘛!」

「天上的明月光,照在窗兒外,為甚麼,窗不開」………。

伴隨歌聲而來的時間是二○○八年五月十二日星期一,母親節過後的第二天中午,金門雙鯉公共事務會、金門旅台李氏宗親會,在三重市自強路二段的料理餐廳宴請兩位模範母親——董越續與李吳玉梨,席開三桌,七十二歲的北山母親李吳玉梨沒能趕到,清一色男丁的宴席,冒出了一朵花——也是來自北山的七十一歲母親董越續。

不論老的、少的,沒人稱她「姐呀」、「妹的」,一律直呼「董越續」。

「董越續啊,妳與李金汀在古寧頭戲台唱〈月下對口〉的時候,我才七、八歲,人生得美、歌聲很甜,連我都給妳迷住了!」北山的李合壁,再見董越續,難掩喜悅之情,又搞笑式地,「哎呀,我還記得妳上台高歌、身穿藍色陰丹士林旗袍露出雪白雙腿的撩人姿態呢!」

是怎樣一位金門女子,在半世紀後,風華依舊,依然攫取眾人的目光、也還是被團團圍繞的話題。

「我們真羨慕李金汀啊,討到金門西半島第一美女、第一才女,也是第一美音——」

「第一」的用語,可能多出渲染,但也不差;在那個傳統保守的舊社會,又處在風雨飄搖的時局,有貌有才、能唱能寫的「戰地佳人」終究是鳳毛麟爪。

因為宗親會表揚模範母親的緣故,讓董越續又跑了回來!也讓她和她的戰地歲月得以再次原音重現。

這是個繼〈金門母親黃能利 推動教育家族的手〉的母親節接續專題報導,所騷動的,不止是董越續,另還有著一群「金門之花」乘著時光機而來,董越續、傅明珍、趙捌治、蔡美華、張玉罔、黃秀華、薛碧月、洪牡丹,以及蔡明治、呂愛華等,都是這個故事的最佳女主角。

婦女隊,嚴格軍訓下的鄉鎮木蘭軍

根據一九七九年版《金門縣志》敘述「民防總隊」的篇章記載,「大陸陷匪,國軍轉戍金門,兵力雄厚,於衛國守土之外,為使運用民眾力量,結合軍民戰力,最初各鄉鎮即有民眾任務隊編組,除協助地方治安,並以支援軍事作戰,保鄉保家,用以爭取勝利」、「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年),恢復縣治後,設立金門縣民防指揮所,由縣長、副縣長兼任正副指揮官,指揮部下設各鄉鎮民防大隊,由軍事科長與鄉鎮長分任大隊長,指揮部內設四組,均由縣府人員兼任之。」

董越續和一群金門女子所參與的,正是以一九五三年為起點的「民防指揮所」、「民防總隊」時期。

九三砲戰後的第二年,一九五五年,金門各鄉鎮、村里公所,都接到來自金門縣政府軍事科的通知,請推薦、挑選識字、能文、具才藝的優秀婦女若干名,經軍事科核定後,送往昔果山的軍事基地受訓一個月。

來自金城、金山、金寧、金湖、金沙及烈嶼等六大鄉鎮的第一期四十多位多未滿二十歲的少女,就在乙紙公文下,被送進「女子兵團戰鬥集中營」接受包括打靶、出操、體能訓練外加歌唱才藝等項目在內的軍事教育。而當時負責訓練這批「女子兵團」的,除了軍事科長徐永祥外,從楊姓大隊長到區隊長杜寶璋、劉曼莉等多係女性教官。

受訓期間,最令董越續印象深刻的,三不五時就給教官帶到珠山靶場打靶,「砰砰砰」槍響顫動下,細皮嫩肉的姑娘們,總是惹來一肩浮腫、烏青,每人平時也被分配一支卡賓槍、十多發子彈,隨時戰鬥待命。

集中在昔果山一平房式兵仔厝、為期一個月的嚴格軍訓結業後,再從四十多學員中遴選出通過考驗者,派駐各個鄉鎮公所擔任民防隊婦女隊幹事。

再回首,半世紀後徒留歌聲飄呀飄

第一期民防隊婦女學員中,計有六人出線,獲分發至各鄉鎮擔任幹事;金城鎮傅明珍(後浦人,已故書畫家傅子貞的胞妹)、金山鄉董越續(古崗人)、金寧鄉趙捌治(下埔下人)、金湖鎮蔡美華(瓊林人)、金沙鎮張玉罔(沙美人)、烈嶼鄉洪牡丹(青岐人)。

或因地緣因素及每一鄉鎮僅一名額的限制,也造成更多優秀學員無法加入民防隊婦女幹事行列,像來自榜林、才貌雙全的呂愛華,就與這份工作擦身而過,但也因受訓建立起的革命情感,即使未獲分發,往後歲月四十多人的情感仍緊密相連。

一九五五年,金門縣政府軍事科又挑了另一批婦女作第二期軍事訓練,出線任婦女隊幹事者,有珠山人薛碧月、盤山人翁珠依及黃秀華等。

以委十六職等聘任、月薪新台幣四百八十元,雖係臨時人員任用;五十年前,這算是不錯的待遇了。

民防指揮部鄉鎮婦女隊幹事平時又忙些甚麼?接電話、掃地、倒茶、收發、刻鋼版、印講義等瑣碎的事務外,再來就是唱歌、勞軍了,上大膽、登北碇、到師部、跑旅部………,各種勞軍的場合,必須要能唱也能跳,她們成了一支本土造就、臨時成軍的「藝工隊」。

出生於古崗的董越續的好嗓音,在古崗小學時,即受到外省籍音樂教師吳宗龍的發掘、啟蒙,未入婦女隊前的少女時代,即以一曲曲的〈紅豆詞〉、〈天長地久〉、〈王昭君〉、〈彎彎照九州〉、〈萬里長城〉的唱腔風靡柳營、醉倒軍民。

烈嶼青岐人洪牡丹也是,一如其名,牡丹嫣紅,歌也紅透。

在沒有歌星、明星的戰地時期;她們所象徵的,是民防隊女兵、也是美音歌后。

董越續也未曾料到,軍民康樂活動裡,十七、八年華的她與大他一歲的「北山歌王」李金汀對唱〈月下對口〉,自此暗地裡譜下愛苗、嫁入北山,婚後,工作也跟著調動,自金山鄉來到金寧鄉續任婦女隊幹事。

一九五七年十月,民防指揮部改為民防總隊部;隔年,「八二三砲戰」爆發造成的大遷徙,也打亂、打散了民防總隊鄉鎮婦女隊的佈局,紛渡海赴台發展。

戰地佳人,再回首、再相聚,時光已走過了半世紀,徒留董越續〈紅豆詞〉的相思、〈月下對口〉的激越,在昔時島民的夢中、心海裡飄呀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