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鄉訊焦點》畫壇變調鳥李錫奇板橋林家感動展

發布日期:
作者:
點閱率:1,681
字型大小:

●專題報導/本報駐台特派員楊樹清

變調鳥,飛返板橋進行意象詩畫展

「這不是我一次重要的展覽,這卻是令我感動的一次展覽!」

二○○八年五月十八日,星期天,《李錫奇意象詩畫展》在板橋林本源園邸揭幕,包括鄭愁予在內的畫家、詩人、同鄉都到了;入夜,欣桃群席開五桌的晚宴,高粱、紅酒、台灣啤酒的酒瓶碰撞、酒杯交晃下,穿梭來去、頻頻敬酒,李錫奇醉了,不止一人醉,還演出五、六人一個傾斜,全部醉倒在地的豪興場面。

時間拉回四十四年前,也是在板橋。

「『今天要吃個盆底朝天!』主人李錫奇舉起了筷子。『也要喝個不醉不歸!』詩人鄭愁予拿起了杯子。」季季於《行走的樹——向傷痕告別》書中第一章〈大盆吃肉飯碗喝酒的時代——追憶一個劫後餘生的故事〉,寫到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八日,農曆十月初五,立冬的第二天,天有點陰,但沒有雨,季季與張拓蕪、鄭愁予、楚戈、辛鬱、許世旭、陳庭詩、歐陽文苑等詩人、畫家相約在台北火車站旁的公路局西站,上午十點半,搭上往板橋浮州里的公路局,要去李錫奇執教的中山國校聚餐,為他送行;「再過三天,十一月十一日,李錫奇就要代表中華民國到東京參加第四屆國際版畫展。那是他第一次出國,也是我們那時代一群清貧文藝青年第一個出國的朋友」,和李錫奇同行出國的還有五月畫會的韓湘寧,但那天因與女友話別,沒來板橋,季季繼續回憶,「到了中山國校,看到洛夫、秦松、吳昊、江漢東、鍾俊雄、羅行也來了。一群窮朋友,興高采烈的來為李錫奇送行,但是出錢買菜的是李錫奇,忙著在校園一角小小廚房做菜的是他媽媽,幫忙把菜端到教室的是他的兩個弟弟,還有幾位他的同事。」

季季文字裡的記憶畫面,回到現實,在板橋,男主角依然是李錫奇,家人除了母親、一群好友除了陳庭詩,也都還未消失,酒也還是大口大口的喝,只是,捉弄人的歲月,二十五歲的青年畫家已入七十之境了,《畫壇變調鳥——李錫奇走過台灣現代藝術五十年》,一本遲遲難產的傳記,七十年的人生、五十年的藝術生命,李錫奇所代表的,從金門到台灣、從異鄉到他鄉,傳奇是說不盡的。

畫家的身世、經歷、畫風,太繁複、太精采,從任何一個角度切入都是一大篇。

如畫家所言,二○○八年五月在板橋的展覽,不算重要,但很感動。

板橋,是金門文化與台灣產生聯繫的一個重要入口點,也是李錫奇藝術生命在台灣發光發熱的重要起點,步入七十人生的李錫奇,三十多件版畫、水墨,結合詩文,在林本源園邸舉行意象詩畫展,別具時空連結的意義。

林本源,與呂世宜山后王家有淵源

佔地五千五百坪、位於台北縣板橋市的林本源園邸,俗稱「林家花園」,被視為是台灣現存的中國庭園建築群之王,最令人意外的是,百餘年來,板橋林家也與金門產生了兩次重要的交會。

沿著林本源園邸迴廊轉彎後的第一景名為「汲古書屋」,係仿明代毛子晉「汲古閣」命名而來,為一藏書所;汲古書屋東邊的「方鑑齋」,則是林家之子林維源當年讀書之所。清朝道光的金門西村舉人呂世宜,於清咸豐至同治年間,獲林家兄弟林國華與林國芳的聘請,專程渡台,擔任林家的「家庭教師」,汲古書屋與方鑑齋,即呂氏藏書、教書遺址,今還藏了五件呂氏遺墨。呂世宜在林家授業之暇,也不斷蒐集古代鼎彝、臨摹漢唐碑刻,林家後來所建亭園的楹聯楣額,均出自呂氏之筆,他也找來多位精於雕藝的師傅,計畫刻下他歷來所臨摹的篆隸,欲流傳於世,但未完成即病逝。呂世宜遊台時期為林家所收藏或自藏的金石書畫之多,當時號稱台灣第一,呂氏也享「台灣金學導師」之譽。

呂世宜之後,金門人與板橋林家又有了第二個交集點。金門山后村人、旅日僑領王敬祥,早年居住廈門鼓浪嶼時,結識了來自板橋林家,也是呂世宜學生林維源的公子林爾嘉,志趣相同的王、林二氏,惺惺相惜,又從義誼友愛發展出親家關係,王敬祥將長女臻治、次女寶治,分別嫁給林爾嘉的二子剛義、五子履信;金門王家、板橋林家的族緣、親緣至今未斷,王敬祥的曾孫王柏林幾次從日本到廈門或回金門時,多由王家表親──板橋林家的林楠、林若瑜作陪。

清代的西村人呂世宜拉出一條線,民初的山后人王敬祥又牽出一條線;或許能說明,藉由翰墨因緣,板橋為點,金門與台灣的土地、人情,曾經緊密相連。

一九四九年國共分離以後,李錫奇渡海到台灣,曾在板橋教書,如今又回到板橋林家辦畫展,冥冥中,是一條人文線索的舖陳。

李錫奇,板橋歲月蓄積出藝術能量

一九三九年出生,因一九四九年古寧頭戰役,造成北山老家毀於戰火的李錫奇與姊姊李金珍、弟弟李錫照、李錫展,在祖母陳好、父親李增丙、母親吳玉瑤的帶領下,舉家遷往金城鎮吳厝村母親的娘家避居。

一九五三年農曆七夕,李錫奇的祖母陳好、姊姊李金珍,在吳厝村慘遭自國軍逃兵殺害、縱火燒屋。慘案發生後,李家再往後浦城遷移,暫居在縣長張超挪出的車庫。

一九五五年,李錫奇獲保送至台北師範藝術科。告別了家破人亡的金門傷心地。

一九五八年夏天,李錫奇師範畢業,過完暑假,八月中,與同鄉同伴許清堯扛著行李來到船已入港的基隆碼頭,準備回金門教書。李錫奇猶念著與一越南美麗僑生的戀情初萌,一個回西貢、一個回金門,都是戰亂之地,此去何日再相逢?心一橫,把行李拋給許清堯,告訴我媽,我坐下班船回去!」

下班船?一個禮拜後八二三砲戰爆發,李錫奇再也回不去,從此留滯台灣。更離奇的是,託許清堯先行帶回家、那件裝了衣服也藏滿少時習作的失蹤行李,散落出的幾件作品,二十多年後竟給賢庵國小教師謝華東自垃圾堆裡拾獲,物歸原主,也因而見證了「戰亂」、「流離」是怎一回事。

命運,就是這麼奇妙。

留在台灣,李錫奇到板橋中山國小當美術教師,月薪三百六十元。

八二三砲戰,困在板橋的第一年,一九五八年,李錫奇就和陳庭詩、施驊、楊英風、秦松、江漢東共同創辦了「中國現代版畫會」。當時畫會的成員一一凋零,就剩得了青光眼的江漢東和仍能大口大口喝酒、也能從版畫、漆畫、水墨,持續創作、創造驚奇的「變調鳥」李錫奇!

在板橋的中山國小教了四年書後,李錫奇入伍到台南永康,一九六四年八月退伍,續回中山國小教書,不久後,轉往新莊國小,但與父母、弟弟仍居住、生活在板橋。

板橋歲月,一次大水災,淹沒了李錫奇的畫作、家當,水退之後,他也在這裡重建家園,並與詩人古月結為連理築新巢,育下了恬忻、恬寧這對後來赴義大利學服裝設計的姐妹花。

板橋,風華之地,也曾是李錫奇的傷心之橋。曾經生母託人從金門來板橋,盼能與他相認;李錫奇顧念到母親吳玉瑤的養育之恩及情緒負擔,一念之間,錯過了,生母走了。知名國際的畫家,李錫奇七十載人生,卻是除了童年模糊的記憶,未曾再見過生母一面,到現在也還未弄懂,或不想弄懂自己的身世之謎。

五十年,板橋的教書、生活,一晃半世紀了;二○○八年五月,重回板橋、在與金門產生土地、歷史連繫的林本源園邸作《李錫奇意象詩畫展》,當年在板橋喊出「不醉不歸」的詩人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