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鄉訊焦點》金嶝攜手保護金門縣政府舊址群

發布日期:
作者:
點閱率:983
字型大小:

●專題報導/本報駐台特派員楊樹清

世界金門日,重現金嶝命運相連記憶

「就是這棟房子了,抗戰時期金門縣政府遷大嶝的總部。」

大嶝島田墘北里131號、132號,兩座坐西朝東的三合院古厝,逾八旬的獨居老人、第五代屋主鄭德政,向參加第三屆「世界金門日」、到訪大嶝的一群人走進老房子說故事。

也許是冥冥中的指引。就在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六日日軍登陸金門島七十一周年前夕,「世界金門日」首度移師大嶝所屬的中國大陸廈門市翔安區舉行,而這裡,曾經是日據金門八年的「流亡縣政府」所在地。命運的偶然或者必然,沒有人可以預見昔日的縣府舊址,七十年後還能存活迎接來自母島金門的父母官、子民。

十月二十二日,「世界金門日」大會召開之日,《廈門日報》載「連日來許多金門名流經廈金航線前來共襄盛舉。昨日廈金航線各直航客輪載客率達91%,多個入境航班滿載或接近滿載,旅客中有不少是前來參加『世界金門日』的嘉賓。廈金客運碼頭一時間人氣旺盛、熱鬧非凡」。

熱鬧、忙碌的航道,出現在十月二十一日「世界金門日」報到之日,上午八時三十分自金門水頭碼頭開往廈門東渡碼頭的「首發團」,金沙國中校長何莉莉及學務主任施宏遠、金門縣寫作協會理事長楊清國及金門日報《鄉訊》主編楊樹清、藝術工作者盧根等人都趕了個早搭乘上「金星輪」,在廈門登岸後,直奔翔安區的大嶝島,參與金嶝教育史首見的兩所中學──金沙國中與大嶝中學締結姐妹校儀式,而牽成這份美好因緣的正是曾歷任金門五所國中校長的楊清國,他於二○○七年赴大嶝辦讀書會時,感於一九四九年以前屬金門縣轄的大、小嶝,應可在兩岸隔離近半世紀後重新舖橋,教育的聯繫是最可擺脫政治的切入點,於是萌生、拋出「姐妹校」的構想,竟也快速獲得雙邊善意回應,金門教育局長李再杭從五所國中裡圈出與大嶝距離最近、一條直線相接的金沙國中與大嶝中學締結姐妹校。

在金門的楊清國、翔安的教育工委副書記謝藝明及廈門日報、廈門晚報、廈門電視、廈門衛視等大批媒體採訪、大嶝中學師生見證下,下午三時,金沙國中校長何莉莉與大嶝中學校長宋火金完成「姐妹校」校際合作簽定儀式,也為「世界金門日」活動寫下會外動人的一章。

金嶝教育之橋已架成,接續在大嶝中學校長宋火金帶領下,一行人走訪、踏查金門縣政府在大嶝的舊址。是緬懷一段金嶝命運相連的流離歲月,也是要喚起兩地人民攜手合作保護縣史重要遺址。

日據金門島,縣府被迫遷往大嶝田墘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起,對日戰爭爆發。十月二十六日,日本海軍德本光信聯隊兩千多兵士,在聯隊長友重丙揮軍下,兵分三路,自水頭、金門城、古崗臨海處,強行登陸、占領金門;含大、小嶝,土地面積一百七十八平方公里,只占福建全省面積千分之一的金門,距七七事變僅三個月,竟成省境第一個被日軍強占之地。不確定感、恐慌心理,日據,掀起金門人「跑日本」逃難潮,赴內陸、下南洋,五萬多人的島嶼,一夕間,跑了三萬多人。金門縣長鄺漢生起棄守之心,連夜與縣府官員召來「金星輪」、奔逃大嶝島。金門陷入「無政府」狀態。

後來遭福建省政府以「潛逃罪」處決的金門縣長鄺漢,人已去,但也為金門人「逃生」出了一個方向──大嶝。同年十二月下旬,位於福州的福建省政府,下令金門縣政府就地在大嶝島運作縣務,並就近協助國軍七十五師伺機反攻被日軍占領的金門。

不僅金門縣政府及所屬各機構來了,金門縣國民黨委員會及國軍七十五師也都先後駐進位於大嶝北部的田墘村,也因為藏身這處小小鄭氏家族聚居的村落,使得金門縣政府能繼續有效行使行政權。

大嶝與金門一衣帶水,最近距離僅一千八百公尺,自古以來金嶝即關係密切、雞犬相聞,語言相同、民俗相近,嫁娶往來頻繁。一九一五年,民國四年,經由福建巡撫使許世英的呈報獲准下,金門脫離思明縣(廈門)轄,正式獨立設縣治,劃大、小金門和大、小嶝等四個主要島嶼成立金門縣,大嶝屬福建省金門縣第七區,區內設嶝東、嶝西、小嶝三鄉,隔海相呼,從此,金門與大嶝成了一家人。

大嶝的田墘村,宋代政和年間宋徽宗十一年,鄭氏始祖鄭忠惠的後裔鄭尚溫即搬遷來此,繁衍成族。一如金門的僑鄉背景,明清時期大嶝人也不乏下南洋謀生,經商有成後,攜回或匯寄巨資返鄉建華屋。清康熙時,田墘村已有了具規模、構工精緻的鄭氏家廟,後來又有一批洋樓及閩南建築建成。

一九三七年,金門縣政府避遷大嶝,看上了田墘村的鄭氏族人建築群,臨時借用作辦公處所。由於原始造屋的屋主不是在南洋就是在台灣,多數無法直接取得聯繫,國難當頭,各建築群屋主的族親多曉以大義,紛挪出空間,無償提供縣府使用。

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五年,日據金門八年,金門縣政府也棲身在大嶝八年,動盪的時局,福建省政府任命的金門縣長也幾乎每年一換,八年共計九位縣長到大嶝任職,他們是:鄺漢、陳文熙、周秉彝、韓廷爽、顏德桂、韋淡明、李天錫、何朝元、葉維奏。

縣府舊址群,翔金可望攜手共同保護

「時間過去了七十多年,這些遺跡記敘著金廈兩門共同禦外敵的不屈精神,這裡就成了『兩門』齊心抗敵和以金門縣歷史變遷為主題的展示館」、「金門縣政府舊址群的意義十分重大,堪稱是抗戰涉台文物遺跡留下的瑰寶,目前有關涉及兩岸抗戰史跡,大嶝島金門縣政府舊址(含黨部),在全國可能是唯一的,它牽繫著兩岸人的心,是兩岸人尋覓共同抗戰印記的一個落腳點」,二○○八年,「世界金門日」召開前夕,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常務副會長許伯欽、翔安區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宋奇盈,在廈門日報社記者盧志明、大嶝文史工作者張再勇提供豐富的調查文件下,分別向廈門市、區政協提出建議和提案,希望保護金門縣政府舊址群;十月二十三日「世界金門日」大會的「廈金交流合作研討會」上,宋奇盈等人又進一步發表<翔金攜手合作·保護抗戰遺址──關於進一步保護大嶝島上金門縣政府舊址群的思考>論文,再引起與會的廈門市副市長黃菱、翔安區長柯志敏及金門縣長李炷烽、金門文化局長李錫隆等金廈兩岸官員的重視,隱然形成金廈人民攜手保護一有共同記憶歷史遺址的共識。

宋奇盈等人所提保護大嶝「金門縣政府舊址群」調查概況,包括五處:

一、 金門縣政府會議大堂:設在田墘村鄭氏家廟,是座閩南特有的紅磚石壁腳大厝,坐北朝南,屬重檐歇山式,十五部出架雙向門的「三蓋廊」格局,前為前殿,後為大堂,建築面積約三百平方公尺。金門縣政府借用鄭氏家廟作為會議大堂期間,家廟祭祀活動停止,至抗戰勝利才恢復。

二、 金門縣政府總部:位於田墘北里131號、132號,建於清光緒,兩棟閩南建築格局大同小異,都是坐西朝東的三合院,大門上方匾額題著「榮陽衍派」,屋內建有閣樓,屋頂全曲筒瓦,燕尾脊。兩座三落大厝建成以來,除了金門縣政府駐大嶝期間被使用過外,百年來幾無人居住,又除了大門正面壁堵外,也不曾修繕過,但屋況尚佳,目前132號有鄭氏裔孫鄭德政居住。

三、 金門縣政府國民黨黨部及家屬樓:建於清光緒,位於田墘里337號的燕尾大脊式閩南古厝是金門縣國民黨黨部辦公處,與之隔鄰的351號二樓式洋樓並附有一列平房是金門縣政府官員和黨部官員的家屬樓。集閩南風格兼西洋藝術的古厝被視為大嶝島上難得一見的建築精品,惟古厝前庭右側部分殘損必須修復;作為抗戰時與黨部配套的家屬樓則保存完整。兩棟建築現由原始建屋的鄭氏後代族人保管。

四、 金門縣政府辦公樓文書房:位於鄭氏家廟北邊的田墘北里123與124號,坐北朝南,是一座西式二層洋房,正面為拱形柱廊並配有琉璃瓶欄杆,樓頂為天台,也是座中西合璧的建築精品,雖屋內的地板與房頂呈現破損待維修,但這座承受百年風雨的文書房仍沈穩厚重,可見當初構造的堅實度。

五、 金門縣政府警察署和大嶝島監兵樓:警察署位於田墘南里415號,建於一九三二年,為一坐東朝西的中西合璧建築,抗戰時為金門縣政府保安隊所在。大嶝島監兵樓位於田墘北里159號和404號,159號在抗戰時曾住著約一百多個保安隊的另外一部分人,主要負責保護金門縣政府官員、家屬的安全;404號為監兵隊隊長和當時八十師副師長住處。警察署和監兵樓的結構大致保存完好,但監兵樓內部的屋頂出現部分坍塌,小部分牆體剝落塌陷,亟待維修。

曾是金門縣轄的大嶝,兩岸分離後劃歸同安縣,二○○三年十月十九日又劃入廈門市新設立的翔安里,不過,無關政治,純就地緣、情緣,很多大、小嶝人仍存在金門「母島」情結,這與金門縣政府曾遷徙來大嶝八年與大、小嶝人建立的革命情感有著難以割捨的關係,因此,保護金門縣政府舊址群,能很快在金、嶝官方、民間形成情感連結、行動共識;藉由大嶝在地人多年的努力奔走、呼聲,也因著第三屆「世界金門日」在翔安舉行及金沙國中與大嶝中學締結姐妹校的催化作用,翔金攜手合作保護抗戰遺址、留下金門縣政府舊址群,已不再止於思考層次,將會是一次搶救行動力的展現。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