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星期人物》吉膽島上的不容易 王木財賢伉儷 華僑復興學校 共守中華文化

發布日期:
作者: 邱翌瑄。
點閱率:6,523
字型大小:
王木財近年的全家福照片。(王木財提供) 王木財近年的全家福照片。(王木財提供)

王木財
祖籍:金門西山
奶奶:林角
父親:王朝
母親:謝要珍
出生地:馬來西亞吉膽島(西元1963)
現居:吉膽島頭條港(馬來西亞:Pulau Ketam)
學歷:國小三年級(大約)
事業:木祭魚行 Muk JiK Pulan KETAM Fishery
經歷:
現任雪蘭莪金門會館副主席、
吉膽金浯江會館主席、
吉膽華聯學校副董事長、
吉膽中學顧問、
神廟主席等。

會館評語:
對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出錢出力

吉膽島(馬來西亞:Pulau Ketam)又稱浮羅吉膽,舊稱吉洞島,是位於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巴生港岸外的一個小島,隸屬巴生縣加埔區及巴生市議會,面積約30平方公里(金門本島金寧鄉面積約29.85公里)。吉膽島在馬來文意為「螃蟹島」,全島位於潮汐線下,以紅樹林為植被。
吉膽島居民人口約五千多人,以華裔居多,多為潮州人及福建人,主要以漁業為生,其次是商人。島上有兩個華人漁村,即吉膽村及五條港村,而王木財的創業地就是頭條港,他也是金僑第三代,其事業體跨足了當地的漁業與商業。是島上漁產業頭人之一,同時也是復興「華聯小學」及「吉膽中學」的重要推手之一。
百年前,王木財的阿嬤林角帶著王木財的爸爸王朝及媽媽謝要珍輾轉來到馬來西亞吉膽島,因為王木財的阿公很早就過世了(王木財家族記憶是約父親8歲時,阿公去世),到了吉膽島,家族就以捕魚維生,而王木財本身,兒少時期11歲僅讀書3年便為了家庭生計,也跟著去當漁夫。
王木財的兄弟姐妹共有10個,為了讓兄弟姐妹可以平均接受教育,加上當年讀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王木財的父母親只能先求有再求好,讓孩子們普遍識字且懂數學,而王木財靠著自學,學習了許多知識與學識,並且改良了捕魚技術及機械,提高了捕魚率,並且與在地其他漁夫合作,由他提供漁船給在地的居民,讓他們捕魚,補到的魚由他全面收購,有點類似目前我國契作收購的概念。
好學且富有創意的王木財不只改良的捕魚技術,同時也建構起「木祭魚行」的販售、運送活體漁業的流程,讓當天現撈新鮮的魚可以快速有效地抵達訂購餐廳的手中,而逐漸成為馬來西亞吉膽島上數一數二的漁產業。
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支持他的女人,王木財的妻子是島上罕見的幼兒園老師,她除了是王木財事業上的好幫手外,同時也是華聯小學與吉膽中學興學辦學的幕後推手之一。
吉膽島上的華裔島民熱心教育,從開島以來,島上就有四間學校,其中就有包含華聯華文小學、競智華文小學、新明華文小學,以及吉膽國民型中學。
華聯華文小學創立於日戰前,其前身為華南學校,資料顯示1941年日軍轟炸吉膽島港口碼頭,許多學生被迫停學,華南學校也在該次戰爭中停辦。
直到1946及1947年,華南學校及聯強學校先後復辦學,當時華南小學擁有300百多位學生,但是學校經費不足,所以後來與聯強學校合併,新校名就是華聯小學。
在馬來西亞吉膽島辦理華語文化學校是一件非常集眾人努力的教育,王木財結婚後就在太太的大力支持下,慢慢認識自己的祖籍,因為知道自身是金門華僑,在太太的協助事業下,終於撥空時間可以去金門會館走踏,在當初的主席下開始與其他金僑有了密切的往來,而太太也一直與他分享她在華文幼兒園的體悟與感受,深覺基礎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夫妻倆決定不管怎樣都要為吉膽島上的小島民的教育努力,雖然只有一間中學,雖然他們是生活在一座馬來西亞小島上,但是華文文化不能斷,再怎樣都要努力讓孩子們擁抱教育,因為王木財與太太堅信一句名言「今日不把錢花在教育上,明日勢必把錢花在監獄上。」
對照法國作家雨果曾說:「多建一所學校,就少建一座監獄。」而美國作家馬克·吐溫也說:「你每關閉一所學校,你就必須開設一座監獄。」
為了同為家國的孩子們,王木財與妻子在行有餘力之時,透過會館、神廟、學校,積極地參與中華文化的推廣,2016年吉膽島唯一一所中學││浮羅吉膽中學基本建設長年受到海水腐蝕,鋼骨水泥籃球場部分地段坍塌、食堂和廁所屋腳裂開導致下陷,全校431名師生在危樓環境下求學,學校急需130萬令吉重建!
校方為安全起見,10多年來停用籃球場,將之列為禁地;在逼不得已下,過去6年唯有借用毗鄰的神廟舞台前空地進行各種活動,包括例行週會、畢業典禮及體育課等。
食堂也在近14年來,隨著地勢和氣候的變化,每年平均2次在漲潮高峰期面對淹水至1尺高的窘境;學生廁所的屋頂和天花板,因飽受海風強襲,部分頂蓋已經脫落,校方擔心有朝一日發生屋頂塌下來的意外,後果將不堪設想。
有鑑於校舍多年失修而殘舊不堪,吉膽中學家教協會議(類似家長會長)決成立「浮羅吉膽中學籌建操場及食堂委員會」,向民眾發動籌款建校,目標為150萬令吉(折合新台幣約1千25萬元整)。
當年該委員會的主席兼家協主席就是王木財,當時的狀況非常棘手,因為當時校方之前通過聯邦村長兼學校建委會主席謝茂存成功向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申請撥款30萬令吉(約205萬新台幣),作為重建籃球場用途,距離籌款目標,尚欠130萬令吉。
「而150萬令吉包含重建籃球場、食堂、廁所及內部裝修。」
當時的馬來西亞中央政府已經發放30萬令吉撥款,根據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的指令,必須在規定時限內展開工程。因此,委員會預計將在2016年6月底後開始施工,距離施工時只剩下2週,而款項還欠130萬令吉(約892萬新台幣),因此當年王木財與建委會主席謝茂存委員、副主席王睦端(華聯董事長、總秘書梁維隆等舉辦餐會,用餐會認養的方式,希望更多人參與重建,另一邊也邀請在馬來西亞等各大華文報協助刊登捐款認養方式資訊。
捐款的回饋方式:凡捐獻1萬令吉(約6萬8千元台幣)或以上者,將芳名刻在石板上紀念,贈送10張餐券,受邀為大會擊鼓人。捐獻5000令吉(約3萬4千元台幣)或以上者,將芳名刻在石板上紀念,贈送4張餐券,受邀為大會剪綵人。捐獻1000令吉或以上者(約6千8百元台幣),將芳名刻在石板上紀念,贈送2張餐券,受邀為大會剪綵人。凡捐獻500令吉(約3千4百元台幣)或以上者,將芳名刻在石板上紀念,贈送1張餐券。餐券價格為100令吉(約686台幣)。
就這樣積少成多,慢慢的開始吉膽中學的新一章節。
也因為有王木財的支持,吉膽中學最後完工的金額是200萬令吉,而這一切,是由王木財與委員會的主席一起去募款來的。
正如同王木財的太太跟王木財說的:「一間神廟,你都可以幫忙建廟花上百萬令吉,而吉膽中學是我們吉膽島中華文化的根脈,學生們從這裡畢業後就必須到其他地方寄宿讀書,青少年青少女時期我們更應該為他們的教育加把勁,如果你評估可以,我也會跟你一起努力。」
就是有太太的這一番話,王木財他計算一下他的能力,他覺得他應該可以,就這樣成就了吉膽中學校園翻新的這件事情。
王木財從走踏金門會館開始,也是他人生創業的另一個章節,他說因為眾人看得起他,所以他慢慢的變成主席,在這接近會館的過程中,他遇到很多貴人,所以他也慢慢從抓魚的漁夫變成了批發商,最後成為今日商行下有許多馬來西亞原住民漁伕來靠行的捕漁業與漁產批發業的商業體。﹝吉膽島上原本沒有馬來原住民,但是因為在地華人用心經營且待人和善,逐漸吸引許多馬來原住民至此發展,而因木祭魚行不分華馬,合理收購,加上會提供在地的漁船(類似竹筏電動船)協助,結果在馬來原住民生活圈成為優良頭家(老闆),吸引許多馬來原住民靠行。﹞
也因為王木財為人和善且很有責任感,吉膽島的神廟就請他來擔任主席,而且不只是只有一間,是很多間神廟都要他去當主委,他原本預定做幾年就換人做了,但是沒想到每次投票還是他,有數次王木財本想不參與選舉的,但是神明要求他要繼續做主席,所以時到今日,他尚未卸下神廟主席的位置,由此可知王木財的腳踏實地善心公益,是連在地的神廟及信仰者所有目共睹的。
而在會館方面,他認為會館最重要的重要性不只是宗親之間的聯絡、生活、商業上的互動,還有自身僑鄉文化的保存,所以他以自己的兒女為例,廣大邀請更多新一代金門青年的加入,並透過會館的活動與金門僑鄉的互動,積極推動閩南文化。
因為吉膽島原本就沒有馬來原住民,這裡所有的島民都來自中國沿海與金門,如果幼兒園與中小學教育的是中華文化教育的根基,那會館就是僑鄉文化的延續。
有一部片名為《落番》的紀錄片是由金門國家公園所爭取到經費拍攝,拍攝的場景就是以馬來西亞的出洋人為時空背景,其中選角方面,《落番》的演員多為海外的金門華僑,該片花了將近3年的時間才完成,其中的功臣就有馬來西亞金門會館與王木財主席,因為當年就是王木財主席不嫌麻煩,頻繁的協助拍攝團隊在吉膽島及相關事物。由此可知王木財與其妻子兩人對於文化的傳遞及金門僑鄉連結的看重。
有鑒於王木財大哥一路以來的創業艱辛,他分享他創業心得:「創業這件事情一個人是很難的,幸好他有妻子在身旁陪伴他一起努力,家人是很重要的,牽手更是重要。而生意場上講求誠信及腳踏實地,像他也是從抓魚到小批發,到買船最後終於可以回饋地方,這一切都是誠信為基礎,人在異鄉創業,很多事情都需要貴人幫忙,但是貴人不會憑空出現,而是一步一腳印讓人們信任你,當你被信任了,貴人也會出現。自己的創業一定要自己打理,不管怎樣都要自己去接觸了解,這樣才可以掌握。而回饋地方是必須要做的,因為他們從來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一件事情,很多事情都是接棒式的傳承。就如同教育一樣需要累積。」
王木財說他活到現在最成就的一件事情不是他創業有成,而是他參與了吉膽中學再次興盛起來且其校內的設備與相關設施都不輸給城市裡的中學,這是他深感驕傲的事情,他也期待疫情過後,可以帶著家人踏上金門的故鄉,去一趟西山看一看奶奶口中的村莊。
  最後王木財主席請記者轉達:「疫情後歡迎各位鄉親再來吉膽島找我,我帶大家認識吉膽島。」
訪談的過程中,記者與王木財所使用的語言很大一部分使用的是閩南話,而王木財主席的閩南話中有很多詞音的使用與現在金門鄉親所使用的詞音是一樣的,從中可以得知當年在吉膽島上第一代金僑開墾前輩的用心,他們努力的在吉膽這座原本無人的小島上,努力建造屬於異鄉的故鄉,這就是金門珍貴的資產之一。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