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事吾聞》新加坡 華彩2022「會館精粹展」金門會館展出四位旅星金門藝術家作品

發布日期:
作者: 邱翌瑄。
點閱率:5,411

2022年6月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和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攜手呈獻華彩「2022會館精粹展」,展出徐悲鴻、薛永麥、許允之、林子平等著名藝術家的80多件作品。這也是新加坡首次展示不同會館收藏的藝術品。
展出的作品由新加坡當地十六個華社會館分別借出,部分作品也體現了旅星華人藝術家和新加坡華社會館之間的深厚情誼。
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節目組助理經理陳嘉洋透露,此次的展覽,是新加坡第一次辦理,華族文化中心團隊花了一年的時間籌備展覽,獲得各華社會館踴躍支持。希望可以透過此次展覽再次凝聚團結華社,也讓新加坡民眾能一睹各華社會館的珍藏,除了實體的展覽,此次的展覽也增設了線上的展覽,就是希望能把這些資源永久地保留著。
新加坡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劉燕玲致辭時,讚揚新加坡本地多個華族宗鄉團體共同弘揚華族文化的貢獻,並以端午節為例子,說明文化傳承的多元特質:「傳統的粽子傳到了我們新加坡,發展出了口味獨特的娘惹粽子,既有多元文化的精華又有傳統根源的傳承。端午節表揚的愛國精神,賽龍舟注重的團隊精神,這些都是值得我們發揚光大的傳統。」
  而屬於金門華族的新加坡金門會館在展覽介紹中這樣寫著:【金門先賢於1860年代南下謀生,1876年成立浯江孚濟廟,崇祀墾闢浯州之恩主公陳淵。首任大總理為李仕撻,以「金門公司」名義治理浯江孚濟廟。除了宗教祭祀活動之外,孚濟廟也發揮其社會功能,把旅居南洋的金門同鄉團結在一起。
  1927年,「金門會館」正式註冊。會所設於新加坡牛車水史密斯街,於1986年遷入慶利路至今。
  一個半世紀以來,金門會館積極對原鄉和本地作出貢獻,早年請願設立金門縣治,組織金門輪船公司,募款賑災、助緝海盜、修路造橋、興學助教,協助僑親南洋發展;近年則大推動文化與教育事業,維護傳統價值觀,鼓勵祖籍尋根,主辦祭祖大典弘揚慎終追遠及種族融合精神。會館敦睦鄉誼、熱心公益,同時致力於保護孚濟廟遺產。
  會館此次參展的五幅作品,皆出自祖籍金門的藝術家傅子昭、許允之、邱少華和薛永麥之手,充分展現金門人深厚的文化底蘊。
  以下為華彩2022新加坡金門會館所展出藝術家先賢們的資訊:
  施伍(1906-1984),本名薛永麥,金門珠山村人。施伍年少時於廈門美術專科學校學習,後又赴菲律賓,1937年來到新加坡,任教於華僑中學、正中學和光洋中學等處,也兼任《星洲日報》、《南洋商報》等報館的編輯和記者,為華社所重。1984年11月11日,施伍在新加坡過世。新加坡《聯合晚報》以〈我國文化界名人薛永麥老先生逝世〉紀念文章,頌揚他對新加坡文化事業作出極大之貢獻。
  許允之(1890-1960),後浦南門人,才學淵博,與譚恒甫、吳緯若並稱「星洲三大書法家」。他曾任金門會館董事,是許氏總會和中醫師公會的發起人之一,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董事和文書。除了書法,也精於篆刻、擅作舊詩、兼研岐黃。其墨寶遍及金門、印尼、新加坡等地,「許氏總會」、「金橋友公會」、「中華醫院」、「華僑銀行有限公司」、龍山寺及虎豹別墅等匾額與題額,都出自他的手筆。
  傅子昭(1928-),字耀明,後浦北門人,二十歲離鄉到新加坡發展,畢業於新加坡師範學院中文系,曾任小學校長三十年。工作之餘推展書畫藝術不輟,曾任新加坡藝術門教師範學院中文系校長30年。其在工作餘醉心,1968年籌畫組織華漢書會,任歷屆會長;亦擔任過獅城篆會會長、新加坡書法家家畫兩會主席、南洋公家畫評會、南洋公會主席職務。
  邱少華博士(1946-),金門城人,10歲南渡新加坡,1958年畢業於光華學校,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書法老師、醉墨軒書法學會主席,出版中英文著作18部,其中一部為英文《中國書法史》。
  金門鄉親也可通過華彩網站觀賞作品:https://singaporeccc.org.sg/zh-hans/treasures-of-clan-online-artspaces/。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