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星期人物》旅星薛蘇南科倫坡計畫獎學金得主 星國建國助力環境設計

發布日期:
作者: 邱翌瑄。
點閱率:6,202
薛永麥-郊外寫生 (圖源:薛蘇南提供) 薛永麥-郊外寫生 (圖源:薛蘇南提供)

姓名:薛蘇南
祖籍:金門珠山
父親:薛永麥(別名:施伍)
伯父:薛永黍
出生年:1942年
學歷:新加坡南洋大學文學士(現語 系)、科倫坡計畫獎獎學金得主。
經歷:曾任新加坡貿工部供應組組長
、新加坡貿易局設計推廣處主管。
現居地:新加坡

新加坡1965年建國,而當時薛蘇南已經是星國的社會青年,不久後薛蘇南成為科倫坡計畫獎學金得主,學成返星後,成為星國新加坡貿工部供應組的組長。
科倫坡計畫組織成立於1950年11月28日,創始成員國包括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主要是提供獎學金給較落後國家的優秀學生到英國、澳洲、新西蘭和加拿大升造。這些學生都由政府精挑細選,學成之後回國在政府部門任職。
新加坡公共部門有許多高官是科倫坡計劃的獎學金得主,包括前總統王鼎昌,部長如馬寶山、姚照東、許文遠和林雙吉。也是因為這個計畫,加快了新加坡在快速躍升為先進國家的一份子,而薛蘇南年輕時就榮獲科倫坡計畫獎學金,也是後續推動新家坡的成為國際貿易國家的推手之一。
貿工部供應組是新加坡貿易部與木材工業委員會於1983年合併成立貿易發展委員會(TDB)。
TDB的任務是促進新加坡的國際出口並將新加坡發展為貿易中心。在整個1980年代和1990年代,在波恩(德國)、北京(中國)、洛杉磯(美國)、紐約(英國)和東京(日本)等城市設立了海外貿易辦事處,以培育雙邊貿易關係,並為外商提供市場信息和幫助。1989年,TDB推出了Tradenet,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於貿易文件的全國性電子數據交換(EDI)網絡服務。2002 年4 月,TDB重組為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IE Singapore),並承擔了幫助新加坡公司在海外開展業務的新任務。
薛蘇南回憶生涯期間,他認為他有幸成為開啟新加坡設計推廣的運動一員(此時他擔任新加坡貿易局設計推廣處主管),那是在1980年代晚期,在新加坡設計中心籌備的過程中,他常到歐洲各地的產品設計中心和專業設計服務機構作為考察與觀察。過後新加坡以此為中心組織了一群各界代表諮詢委員會,並聘用國外專業人士,來起稿設計屬於新加坡的設計藍圖。
隨後,屬於該計畫下的活動也展開,這包括由薛蘇南協力的國際設計大會以及由薛蘇南所主持的工業設計援助計劃,這些計畫當時在新加坡都是創舉,而如今新加坡設計主管部門已經成立,當年新加坡成為國際工業設計中心的藍圖也一一實踐。
2002年4月,TDB重組為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IE Singapore),並承擔了幫助新加坡公司在海外開展業務的新任務。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和SPRING於2018年4月1日聯合成立新加坡企業發展局。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是支持企業發展的政府機構,同時也是推動新加坡企業國際化的最強後盾之一,而這也是薛蘇南的職涯驕傲。
薛蘇南認為藝術與設計是跟生活息息相關的,這源自於他原生的背景,薛蘇南回想兒時,那時他才是一名華校的小學生,在家族的庇佑下,與家人住在新加坡東部的教師別墅(Meyer Rood),當時別墅佔地不小,有很大的園林和草地,那片綠油油的庭院就成為其父親(薛永麥)與伯父(薛永黍)兩家人的會面與聚餐的場所,由於別墅環境很好,能夠提供兒童們一些戶外活動,如:抓蟋蟀、放風箏、養小動物、種花等,當時薛蘇南的堂兄妹也與他們一起參與各項活動,成為薛蘇南不可多得的玩伴。
當時加東公園、東海岸和璋宜海岸離他們的別墅很近,也是兩家人出外郊遊的地方。
薛蘇南印象很深刻,每次聚會,伯父薛永黍多多少少都會帶來一些伴手禮,多半是西方進口的應美國所產的糖果、餅乾之類,從不會遺忘給薛蘇南一份,最令薛蘇南最難忘的是一盒小冰淇淋,薛蘇南笑道:「我是被伯父寵愛的小輩(晚輩),當時他覺得他是全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而伯父小小的舉動,竟然影響薛蘇南後大半生,讓他對於西方事物有著喜愛與嚮往,薛蘇南笑笑的說:「或許生在如今物資充沛的你們很難想像,可吃到冰淇淋、餅乾糖果是多大幸福的事。」但是從薛蘇南的言語及他後續的職涯中,可以想像伯父薛永黍對他的影響重大。
薛蘇南的伯父薛永黍是金門第一位出國留學的學者,他在美國密歇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得到教育學士學位,後有考取歷史碩士學位,1937年擔任新加坡華僑中學校長長達11年,使其中學達到一個全盛時期。
在薛蘇南印象中伯父是平易近人的,非常的謙和與愛護晚輩。
薛蘇南回憶:「雖然與伯父接觸的時間不多,但是他卻是影響我很深的長輩之一,我很慶幸可以在那樣的時代洪流裡,遇見了他,並且在他的引導下,開啟自己對西方文化的興趣。」
而薛蘇南談起父親又是另一種幸福,薛蘇南如此回憶:當時還在教師別墅的時候,父親很喜愛到郊外寫生,週末一到,跟著父親到郊外寫生就成為他這位小跟班最盼望的事情,當時新加坡的名勝植物園、博物館、東海岸都有留下他與父親的足跡。
每一趟的郊外寫生,薛蘇南認為他只是幫父親攜帶一些畫具的小功勞。但是回程的時候,父親一定會給他極大的報酬,他們會一起到附近尋找小食(點心等),而因為有這樣的插曲,所以他會看到其父親對於貧弱的人樂善好施的一面。
此時薛蘇南拿出一幅名為薛永麥所畫「郊外寫生」(如右上圖)解釋:「這是父親將我與他當成主題人物,這張圖充分的表現當時的情景,雖然這作品是在七十年代完成,距離現今已經三十多年,但是父親與我的多趟郊外寫生印象,早已深深地刻劃在我心房。」
對於薛蘇南來說,雖然與父親在一起的時間是短暫的,但這與父親共同郊外寫生的數段記憶與過程,已經成為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並且也深深影響他後半生對於藝術生活的理念。
薛蘇南認為「漫畫」是被認為比較通俗的藝術作品,因容易接受而受到眾人的共鳴,而父親薛永麥是以豐子愷大師為學習對象,許多父親漫畫形式的作品,都是在七十年代晚期到八十年代初期所完成,在他看來這與父親三個孫子誕生的喜悅心情有關。
也是因為父親的關係,所以成年後,薛蘇南只要出國旅行,都會盡量把美術館列入行程中,這些美術館橫跨歐洲、亞洲,例如遠如馬德里、巴黎、倫敦,近如東京、台北。
而薛蘇南對藝術的欣賞範圍是包羅萬象的,歷代各門各派的藝術品都值得觀賞,薛蘇南認為藝術與設計跟生活息息相關,當然作品也有好壞之分,所以需要多接觸、多認識、多了解,才有辦法達到身心體會的效果。在於選擇上,薛蘇南笑笑的說:「只有喜歡就好。」
設計是薛蘇南一生所喜愛的課題,他覺得「設計」是藝術與科學的混合體,所以所需要的知識面也很廣泛。
在設計這一個面向上,薛蘇南在年輕時期便多為新加坡社團、出版社設計宣傳品與書刊,職涯生活更與設計不可分,中年後更重視環境設計,而近年的設計作品有:
「門面(facade)」設計:這是薛蘇南的工作室,略帶印度文化風味。
「戶外石椅」設計:這是薛蘇南至巴賽隆納旅行後的作品,薛蘇南個人認為,該作品深受他所喜愛的建築師高第所影響。
「戶外廚房兼餐桌」:薛蘇南的太太-佩麗愛好廚藝,可以燒出一道道美味佳餚,透過該餐桌,他們會在此與好友相互餐會。
對於薛蘇南而言,透過種種的方式,讓藝術與設計結合後美化環境,盡而永續城市,甚至可以透過設計(這裡說的是工業設計),讓新加坡在短短的時間成為國際城市,這一切的不斷地規劃與修正設計後的甜美果實。
就如同當時父親帶他吃的小食是在地文化,而伯父給他的冰淇淋就是他山之石,小小的新加坡可以快速的成長,就是眾多前輩明白這樣的道理,吸取經驗轉化為自身的資源,才有今日的新加坡。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