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事浯聞》百年來的金門婦女們相互扶持 顧家顧族顧文化

發布日期:
作者:
點閱率:8,361
民國112年金門縣模範婆媳表揚活動,現場許多婆婆都年滿90歲以上,數十年如一日,照顧家人待人和氣,與媳婦相互扶持。(圖源:金湖鎮公所臉書) 民國112年金門縣模範婆媳表揚活動,現場許多婆婆都年滿90歲以上,數十年如一日,照顧家人待人和氣,與媳婦相互扶持。(圖源:金湖鎮公所臉書)

◎整理撰稿:邱翌瑄
3月8日,天微亮,就看到一群婦女紛紛推著推車,帶著工具紛紛準備下海到石蚵田裡去採蚵或到田裡農忙,同時不少媽媽已經在家裡忙著孩子,準備孩子早餐,準備帶小孩上學去。
國際婦女節的這一天,我國沒有放假,身為婦女的她們依然忙著家務、農務、孩子、職場、甚至是家族事業。
但在國際婦女節前夕,金門縣政府特地在金湖飯店,舉辦了一場專屬於金門的溫馨表揚會「2023年度模範婦女、模範婆媳表揚活動」會中頒獎表揚14位模範婦女暨5對模範婆媳,獲獎人幾乎都是全家動員,陪著婆婆、媽媽、阿嬤或老婆一起上台領獎,分享喜悅的溫馨時刻。其中模範婆媳的部分是再次深刻地展現出金門的百年歷史的島嶼之歌。
金門本是桃花源,無奈在清初時期自然環境被人為破壞後,大樹被砍伐殆盡,風沙四起,從此之後大地難以蓄水農作,雖四處環海,但漁業資源欠佳,加上幅員狹窄,自然環境發生變化,導致土地貧瘠,又受雨量稀少的限制,只能產少量的蔬菜雜糧。
數百年來,島民生活艱困,為了延續家族,大多會選擇遠渡重洋,異鄉求生。如三百多年前移居台灣澎湖,或是近一百多年遠渡南洋。
為了家族延續,男人遠渡打拚,女子留家操持家中事務,延續家族血脈,這也讓許多金門媳婦身兼父職教養兒孫,而當戰爭來臨之時,除了要安頓好一家老小外,還要想辦法找到謀生之道,讓家中老小有頓餐食,民國81年解除戰地任務後,迎來的又是一波金門的大轉變,從鎖島到兩岸橋樑。
或許就是這樣的理事背景,讓金門的女子們有著無比的韌性,婆媳之間相互扶持協助,相互包容,相互尊重,而在朱子曾講學的金門島上生活的她們,更明白道德是自己內心的那把尺,默默地依循著朱子當年的治家格言,治理家事協助族事。
在這一次模範婆媳裡有一位李罔詩阿嬤,家扶中心形容她是金門的陳樹菊,原來在民國101年的時候當年李罔詩才60歲,卻種菜賣菜10年,並完成了一次性捐贈新台幣10萬元的心願,而且李罔詩其實從民國94年就有陸陸續續挹注縣家庭扶助中心扶助弱勢家庭青少年的經費。
李罔詩分享:「以前照顧公婆時比較忙,在他們百年之後有較多的時間,因此民國90年我開始整理家裡菜園後種植各種蔬菜,一來可以吃,二來可以擺起小菜攤販售,我的兒子女兒都有謀生能力,工作還不錯,這是上天的保佑,所以我想賣菜做公益,這是我一個心願。」
而阿嬤說當年賣菜做公益圓了夢想,要感謝許多人一起相挺,從賣菜的位置就是一個美好的開始,那個位置是明昌針車行老闆娘蔡翠淑無償提供給她的,並且還成為她的主顧,也要感謝先生挺她到底,協助整地,除草等工作,李罔詩阿嬤言語中對許多人事物都充滿感謝,而這也是在金門婦女身上常見的特質之一。
是啊,走過日本手時代、走過砲戰、大戰、走過戰地政務時的金門,這些阿嬤對於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見解與看法,歲月在她們身上留下的不只是皺紋還有睿智。
而這樣的睿智也讓許多金門婦女為了島家,他們願意利用時間出來從事志工服務,在許多金門國小都可以看到導護媽媽、志工媽媽的身影,其中有不少是志工阿嬤,他們數年如一日協助兒童交通安全,不論颳風下雨或是霸王級寒流的到來,他們永遠都是提前站在路口,協助兒童入校、離校,因為孩子是金門的寶貝。
走入聚落,可以看見年輕金門女青年,願意在假期返金跟著族中長輩學習石蚵文化,宗教祭拜儀式等,年輕一輩的分享說:「因為阿嬤很有智慧引導我們去學習,而且從小就看到阿嬤們這樣做,就覺得自己一定要這樣學。」或許這就是淺移默化的真諦。
就是這樣睿智,讓金門生養不息。也在無形中保存了許多金門常民文化,金門的婦女,當真是金門文化的守護者。
而在異鄉茁壯的金門女性,同樣也異鄉綻放出屬於他們血液中金門婦女光彩,從台灣、澎湖到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日本、美國、英國、有許多很棒的女子,在金門原生家庭的引導下,在屬於各行各樣綻放出屬於金門女性特質的光芒,不管是過去或是現在,我們的食衣住行很可能就是來自這些金門女子的努力,大疫情後的第一個婦女節,讓我們一起拿下口罩,大聲的跟她們說:「謝謝妳(您)。」
*以此文感謝所有在各行各業默默奉獻的婦女,謝謝她們,燃燒生命奉獻家庭與社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