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事吾聞》從三島論認識金門與澎湖的關係

發布日期:
作者: ◎整理撰稿:鄉訊小組。
點閱率:5,378
字型大小:
、澎湖山水上帝廟大黃金龜重400兩,再加上15兩的黃金官帽,市價逾3000萬。(圖源:澎湖縣政府提供) 、澎湖山水上帝廟大黃金龜重400兩,再加上15兩的黃金官帽,市價逾3000萬。(圖源:澎湖縣政府提供)

三島論論的是東山島、金門與澎湖之間的文化關係。
自2011年建立「三島」論壇以來,隨著民間交流的不斷深入,發現許多其歲時節俗相同相似,如出一轍,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
金門縣宗族文化協會曾表示,南明(1644年-1662年或1683年)是明朝京師順天府失陷後,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權,歷經四帝一王。南明遺存,是閩南史跡的重要部分,因為這段歷史造成的大遷徙,亦影響了金門、澎湖、臺灣的社會發展。漳州東山既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理學家、書法家又是民族英雄黃道周的祖居地,更是「海上絲綢之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鄭成功、黃道周和張士良等明朝遺老的影響功不可沒,因為真正浮出水面波及兩岸、震驚朝野的會黨暴動實際創會人,當屬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天地會中興時期的提喜和尚鄭開,並影響以後的臺灣林爽文起義。
東山島,作為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交融和傳播的歷史見證,它是「東山陸橋」的發端點,「南島語族」的發源地之一,南少林「天地會」的海上據點,東山關帝廟是台灣近千座關帝廟的香緣祖廟。明清以來,海上漁業、航海貿易發達,由此形成了一些與中原地區農業文明不同的歲時節俗,並隨移民傳帶過去。如今,這些流傳數千年的傳統佳節和慶祝活動,在金門、澎湖地區都得到了保留。
歲時節俗,最能體現民族文化的特點和地方特色
當時跨海墾殖的艱險是可想而知的。首先先民們面臨著海道險阻、瘟疫和災害等三大生存問題,特別是當時的渡海交通工具極為簡陋,移民多乘古老的兩桅木帆船,憑藉一腔熱血,一身膽力,搏風鬥浪,橫渡東海,這樣更有賴於精神上的支撐。
因此,許多保民安境的道家和民間諸神靈紛紛隨先民們橫渡海峽,傳入台灣,他們視之為渡海謀生和生活的保護神,在心靈上給予最神聖的地位。祖地的信仰,隨移居金門和澎湖先民們的足跡,從祖籍地橫渡海峽,並在金門和澎湖生根、開花、結果,成為他們威武不屈、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精神支柱和心靈鑰匙,並以此發揚光大,澤及黎民。
三島新年習俗同
東山、金門、澎湖「三島」過「新正」是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送灶神之日起,至正月十五止,至今不改。除夕這天,又稱「二九暝」或「三十暝」,金門的家家戶戶灑掃庭戶,貼春聯、門錢,門錢用彩紙剪成,貼於門楣間。以甘藷粉、白米飯、桔子、芋頭、韭菜供奉神明,簪春花於其上,稱「隔年粉」、「隔年飯」、「長年菜」,同時祭祀祖先以「辭年」。
之後全家人圍著明火旺盛的暖爐,闔家宴飲,暢敘親情,共享天倫之樂。夜晚將剩餘菜飯象徵性撒於牆角隱僻處飼老鼠,喃喃祝道:「分年飽屯屯,大缸小甕屯。」全家沐浴,修指甲、分壓歲錢,燃燈燭達旦迎新年。
正月初一至十六,俗稱「正月正時」。祭祖、祭神、賀正是初一的主要活動。金門俗諺:「正月初一人拜神,正月初二人拜人、正月初四人等神」,「有情有義,正月初二」。初一凌晨人們爭先赴各大寺廟燒香禱告,曰「搶頭香」。初九「天公誕」,家家戶戶蒸「天公粿」、備酒食於大門口戶外向天祭拜,而後傾城上太武山進香,大街小巷演社戲,熱鬧非凡。
「重元宵輕過年」是金、澎地區獨特的傳統
《金門的民間慶典》載:「正月十五夜,俗稱『上元暝』,又稱『燈節』……夜闌更深,婦女間傳有『聽香』之俗。首先在自家神佛前燒香點燭,擲杯占卜應走方向之後,再持杯一枚走往該走方向,而於路上竊聽人話,以所聽之片言只語,回家後擲杯判斷祈願之吉凶,俗稱『聽香卜麟兒』、『聽香卜佳婿』。」《金門縣志》:「各寺廟燒巨燭如櫞,經月不熄。人家宗祠懸燈籠,引新嫁娘從下穿過,曰攢(鑽)燈腳,鑽燈腳生男胞。」反映了農業社會渴望人口繁衍的遺俗。一首「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花市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則道盡了古代農業社會元宵節未婚男女的浪漫和情懷,以及相見難別亦難的情感折磨。
元宵夜,小孩剪竹紙燈,女孩唱著歌謠賽紫姑,俗稱「東施娘」。 《金門志》載:「東施施,教儂挑,教儂繡,穿針補衣裳。」「東施娘仔東施施,教阮提筆劃花枝,教阮一手好針繡。東施娘仔東約約,教阮挑也教阮刺,教阮好記性。東施娘仔東孚孚,教阮裁也教阮補,教阮好手路。東施娘仔東矣矣,教阮煮也教阮炊,教阮好工藝」。
「澎人多籍金門,亦有從同安、禾山、漳州來者,故其歲時伏臘大致略同。」(《澎湖廳志》)
「乞龜求福」在澎湖發揚光大
在金門本島盤山頂堡廣濟廟與金沙山西社區北嶽廟目前都持續保存百年傳統乞龜活動,而在澎湖的元宵夜裡澎湖大小寺廟張燈結彩,廟宇中央供桌上擺放著各種各樣的「龜」,有糖和糯米粉捏塑的祈求平安的「芳片龜」,有用麵線堆置的長壽「麵線龜」,有用麵粉、雞蛋、沙油印製的「雞蛋糖龜」,甚至還有用黃金打製的「金龜」。求乞的龜回家供奉3天後分食,意為「吃平安」。明年元宵時則數倍酬謝。這與東山島的乞龜習俗完全相似。它一方面繼承了閩南古代的「龜文化」遺風,一方面反映了地處海島的澎湖漁民對海龜的自然崇拜。
元宵夜一起來「偷」好兆頭
而古時元宵夜的「偷竊」成了「三島」獨特的一方習俗,而這樣的習俗還傳到台灣本島,人們象徵性地以竊得物件視為吉兆。如未婚之女偷他人的蔥菜,諺云:「偷得蔥嫁好尪,偷得菜嫁好婿。」未婚之男專偷他家牆頭老古石,諺云:「偷老古娶好某(老婆)」。祈子婦人若偷得餵豬盆而挨罵,即為生男之兆;偷拔他人竹籬之竹亦為吉兆,因竹籬與閩南語「得兒」諧音。
「三島」地緣相近,血緣相通,民俗相似,信仰相同。共同的信仰使閩台兩地許多風俗習慣具有相似性和相似的文化特徵。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一些繁縟的舊俗已有所革新,但仍帶著濃濃的中華民族的味道,兩岸「三島」歲時節俗同根相連,不僅春節,其他的傳統節慶也是如此。
所以在澎湖縣政府考研成果,目前澎湖十大姓氏,幾乎都是祖籍金門,由此可知金門與澎湖之間的淵源之深。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