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星期人物》珠浦許氏子孫-許水德 努力向上 創水車哲學

發布日期:
作者: 邱翌瑄。
點閱率:2,475
當年許水德擔任高雄市長,接受採訪時的全家福照片(下左為許水德)。(圖源:歷史照片) 當年許水德擔任高雄市長,接受採訪時的全家福照片(下左為許水德)。(圖源:歷史照片)

許水德
祖父:許混(出生金門)
父親:許文奎
妻子:楊素華
兒子:許逸弘、許逸賢
祖籍:金門
祖籍:金門山灶村(許氏五十 郎公後裔,屬於是「丕」字輩)
出生地:台灣高雄
出生日:1931年8月1日
逝世日:2021年3月31日
學歷:
●美國芝加哥州立大學人文榮譽博士
●韓國東亞大學教育榮譽博士
●日本教育大學(現為筑波大學)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教育碩士
●省立師範大學教育系
經歷: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財團法人中日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財團法人亞太文經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日本贈勳旭日大綬章
●台灣日本研究學會第7、8屆會長
●總統府資政
●亞東關係協會會長
●考試院院長
●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
●駐日代表
●內政部部長
●台北市長
●高雄市長
●國民黨社會工作會主任
著作:
《感恩的故事》2019年出版
《全力以赴》2008年出版
《我的水車哲學》1992年出版

2021年3月31日,前考試院長許水德仙逝了,享耆壽91歲。當時旅台金門珠浦許氏宗親會由許火獅榮譽理事長與副理事長許丕平、許丕杰、許木進,及秘書長許績智、常務理事許梓恬代表該會前往公祭,敬悼並送許水德宗長最後一程。公祭現場許多人紛紛感念這位老先生的為人處世。
時間回到2019年,筆者有幸參加許水德他出版新書《感恩的故事》當時許水德先生依然神采奕奕的與結縭超過50年的夫人楊素華共同出席新書發表會,期間夫妻兩人的小互動,令筆者與當時的工作夥伴非常羨慕。
在外人眼裡,許水德的人緣及官運甚佳,備受蔣經國以來歷任總統重用,政壇經歷洋洋灑灑,家庭生活也幸福美滿。但沒有人知道的是,許水德也像許多金門先賢一樣,曾困苦到幾乎無家可歸只能寄住醫院的坎坷際遇,而也因為其正面的能量,奮鬥活下去的力量,讓他可以在絕地裡遇見貴人。而他晚年曾因病在鬼門關前走了一回,體悟到「不要專注在悲觀的現在,要看到樂觀的未來」。與妻子半世紀以來的相處之道,更是充滿濃厚的互助互信並且彼此保留空間。


許水德為係珠浦五十郎公後裔,是「丕」字輩。先祖父許混為金門山灶人,於清末遷居澎湖,父親在澎湖出生,他則是高雄市出生。


貧苦出生 少年喪母 磨練出自身韌性
許水德在1931年誕生於高雄左營,其童年經歷戰爭、遷徙、艱苦的生活。在初中時代,他得從深夜起床協助父親磨豆子和送豆漿的工作,其後才坐火車到高雄中學初中部上課。他既要肩負家庭生計,也要在沉重的疲勞壓力下完成中學生涯。甚至在高中時代,許水德不勝負荷患上重病,而休學住院。
所幸當時醫院的護理主任見他又病又窮,主動與院方商量能否破例,讓許水德以打工的方式換取繼續留院,只是他得從病床搬到廚房旁邊的走道,從此開啟「留院察看」長達1年的因緣。
許水德回憶,那時院方不但讓他以整理病患針筒和醫藥費用資料,來抵扣住院的伙食費,還給他打工費,讓他日後得以支付高中學費及午餐開銷。
許水德曾多次接受媒體採訪時,都會提到一位雄中校長王家驥,許水德說:「如果沒有王家驥校長,就沒有現在的許水德。」
因為在當時經濟環境和健康條件的不利因素下,許水德在學業上必須付出數倍的努力。不過,在幫助父親工作和學業成績上,許水德都做到全力以赴。如此勤奮的許水德,不論是因體力透支而在課堂和考試時睡著,還是高二時染上重病的時候,他都受到多位師長和同學的體諒和幫助。
而當年雄中的王家驥校長也特准這位病癒復學、晚上還要當家教的學生不用升旗,可以多睡些,又開放教室,讓沒有地方可以唸書的許水德得以留校讀書。貴人們種種支援,許水德在許多次演說等都會提起。


王家驥校長,王家驥(1906年9月30日-2010年11月1日),字展雲,福建仙遊人,中華民國教育家。曾擔任臺灣省立台東師範學校(今國立臺東大學)、台灣省立高雄中學(今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擔任時間1948~1972年)等學校校長,享有「當代的教育家」等盛名。


雄中畢業後許水德出於教育理想和生計的現實考量,在分數遠超過國立臺灣大學錄取標準的基礎下,以第一志願考上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今臺師大)教育系。公費的穩定收入和家教、翻譯的兼職報酬,讓許水德的生活壓力得以緩和。以時任師大校長的劉真所訂定的「誠、正、勤、樸」師大校訓自勉,許水德在大學期間積極琢磨自己的知識與德性。他更因為勤奮好學的精神,以及由教育哲學大師田培林讓他破例榮獲「培蓀獎學金」的經歷,當時的同學及學弟妹們留下深刻印象。
2013年年底許水德至大葉大學分享他的生命歷程,他將其刻苦堅韌的意志,樂觀地歸功於這段出身貧苦而艱困的日子,這段經歷也讓他能夠體會弱勢貧苦民眾的生活。
同時在現場許水德也和大家分享他的「風箏與另一半哲學」,他認為,夫妻之間就像風箏一樣,太太是線,先生是風箏,朋友師長是風,可以幫助風箏飛行。風箏一定要綁在線上,但風箏和線如果太近飛不起來,太遠則看不到,如何控制其實也是一門學問。人在結婚之前是一個人,結婚後就變成半個人了,唯有夫妻在一起才算是完整的一個人。
許水德的另一半楊素華女士是一位非常有智慧且勇氣的女性,許水德在演講過程分享32歲那一年他正要從政大教育研究所畢業,但就在他碩士畢業典禮前一個星期,許水德的父親,年才50歲便在其睡夢中心臟麻痺過世。因為台灣習俗,家有喪事要在百日之內結婚,許水德做了一件非常需要有勇氣的事情,就是拜訪才認識三個月的楊素華父親。就讀碩士班時便透過同學介紹,認識了高雄女師畢業、出身高雄岡山望族的楊素華。除了第一次認識見過面以外,互有好感的兩人3個月來就只透過書信往來,沒有再私下約見過。父親去世後他做了一件非常需要勇氣的事-跟筆友楊素華求婚。
因為台灣習俗,家有喪事要在一年之內結婚,許水德主動拜訪楊素華的父親,請求同意婚事,楊爸爸也看中許水德的學識,一場姻緣就此定下。許水德笑說「我真的很佩服和感謝她,當年不嫌棄我的窮困,還敢嫁給我。」
還沒能好好談戀愛就已經變成夫妻,楊素華分享婚後夫妻之間很少有什麼甜言蜜語,尤其隨著許水德漸漸踏入政壇,「官夫人」的頭銜就架在頭上,一舉一動都會受到議論,不但言詞要得體,舉止也不能隨便。她體恤夫婿公務勞頓,又無暇運動,特地學了指壓,在家幫許水德按摩舒壓。
許水德暱稱愛妻「楊老師」,因為她把心思全放在教養雙胞胎兒子身上,當兒子上小學,她就教小學;上國中她就換教國中,一路挑戰升等,努力配合丈夫又想跟著兒子成長,讓許水德放心在政壇揮灑,沒有後顧之憂。
許水德的『牛車哲學』
而許水德秉持「水車哲學」,作為其志業與事業的體悟。他以農田水車為比喻,水車打水一半在空中,一半在水中,兼顧二者才能順利打水到高處田地。換言之,只有兼顧理想和現實,才能腳踏實地而實現圓滿。這樣的人生哲學,是其仕途和歷練所成就的結晶。
以教育為志業的許水德,在師大畢業後考上政大教育研究所,後來更考取公費,遠赴日本東京教育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專攻教育心理。然而,時任教育廳廳長的潘振球來電,希望許水德回國擔任屏東縣教育科科長,一同參與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籌備工作。許水德以照顧家庭和籌備義務教育為權衡,不但釜底抽薪而滿腔熱忱地返國接任工作,更在短時間閉關苦讀,突破高考檢定取得科長職位。許水德擔任科長期間,成就屏東縣九年國教模範縣的殊榮,也榮獲1969年十大傑出青年的獎項。
許水德在大葉大學演講中分享過第三度理想和現實的抉擇,就在二度成功考取公務人員公費赴日留學之際,時任臺灣省政府主席謝東閔期望許水德接任社會處處長。自許水德從屏東縣教育科科長調任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長、又接任高雄市政府主任秘書後,他進一步考取公務人員教育行政十一職等考試,更再度爭取赴日深造的機會。
當時謝東閔發現到貧苦出身、積極學習、以教育為志業的許水德,那時謝東閔認為這樣的人才能夠勝任社會福利工作的崗位。
許水德感激謝東閔的知人善任,並再度放棄出國留學的機會,留在臺灣投身於社會福利和教育工作。
許水德的經歷和表現,受到蔣經國和李登輝的賞識和提拔,他也是蔣經國栽培的第二批本省青年菁英之一。
他在兩位總統任內,先後任職國民黨中央社工會主任、高雄市市長、臺北市市長、內政部部長、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考試院院長和總統府資政,位居決策要職。
他更被李登輝調派駐日代表,也擔任日本亞東關係協會(今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會長,以推動臺日關係交流發展。日本明仁天皇更在2015年頒授「旭日大綬章」,表彰許水德對臺日友好關係的貢獻。許水德成為日本交流協會自1972年成立以來,臺灣第一位獲頒旭日大綬章的人士。
回到旅台珠浦許氏宗親會,在其介紹中指出,珠浦許氏世居金門,系出開浯始祖五十郎,忠輔公派下後翰房,裔孫衍蔓鼎盛,代代人才輩出,昔有「十八擔書籠」美譽。而從許水德先生的一生當中我們可以看見,這樣的美譽絕非虛言,而他與妻子之間的互敬互重,更是值得許多人借鏡思考,古語說「修身齊家平天下。」從許水德先生的一生可以驗證這句古語的真切。

許水德首創國中補校教育
許水德自己最得意其中一件事情是他在接下來的高雄市教育局長任內,首創國中補校。對此他曾接受採訪時說:「高雄勞工多,而且當時多半都只有小學畢業,我認為也該提供他們繼續受教育的機會。因此在四所國中開設補校,採自由入學、低學費方式,吸引勞工就讀。由於成效良好,後經省教育廳在全省推廣。」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