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基層行政幹部心聲與民意兼聽是施政上策
凡兩年來,金門縣政府施政團隊秉持既定「文化立縣、發展觀光、整潔金門、改變金門」等四大理想目標,亦步亦趨,群策群力,不斷向前行,並在陳福海主政期間曾經名列全國「三級財力縣市」。 回顧「新冠」疫情侵襲歲月,舉國上下,沉著應戰,甫告驚魂渡過,接踵而至是舉世百貨齊漲,何時係盡頭,猶未可知,莫非天年不假,唯有共體時艱,發揮生活不怕苦、工作不怕難三大金門精神,所謂皇天不負苦心人,關關難過關關過,祇要大家不氣餒、莫等待、團結一致,互助合作,相輔自然就會相成。 庶政龐什,範圍廣泛,雖然金門實有幅員面積150平方公里,然而寄籍及在地人口合計則達十餘萬眾。生命誠無價,毫髮源自父母,有鑒及此,縣長陳福海念茲在茲,週而復始,常常在施政團隊各種集會中提及「衛生整潔」、「醫療保健」、「顧老扶少」與「救急濟弱」為公僕施政要項。他說這些問題,點點滴滴,都是基層行政幹部之職責,他身入其境,體會殊深,更多是他親自偕同幕僚主管列席各鄉鎮舉行「基層民政幹部座談會」等會議所聽到之心聲,也許有些問題過去存在已久,人事更迭,乃至人力、能力、預算等等不足之影響,未能一一即時處理解決,但他殷切希望各級同仁能夠面對問題,牢記在心,務實為民排難解困,不輕諾、不妄言、實事求是、做一件是一件,爭取向心,有信則威,立威置信,政策政令推動執行順利,公私咸宜。 就在巡迴舉行基層行政幹部座談會,曾有民眾發言指出,最近媒體頻頻報導,對岸無人機多次闖金騷擾,且曾於外島之離島散發統戰傳單,儘管金門軍民忠誠愛國赤誠無慮,惟都關注兩岸和平,過去國共內戰,金門飽受烽火洗禮,軍民拋頭顱、灑熱血,死傷無數,八二三砲戰發生被迫遷台。凡此血淋淋之教訓,上了年紀金門同胞,人人刻骨銘心,一次又一次,一樁又一樁,就像古寧頭北山那幢老式洋樓一個樣,百孔千瘡,慘不忍睹,如今成為參觀景點,人見人嘆,戰爭無情、和平無價,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這是國人之心聲,也是民意之所繫,還望國家領導人不要充耳不聞。古有明訓,得民者昌,逆民者敗,輕忽不得也。 兩岸推動小三通政策,迄今歷時整整二十餘年之久,讓兩岸三地人民得以交流互動。姑且不談斯時何方先行遞出橄欖枝,促成了兩門對開,金馬先行。所憾卻各自為了政治目的而漸行漸遠。正因如此,為德不卒,公私無益。畢竟兩岸本是一家親,同文又同種,風俗與生活習慣大致相若。何況民意愛和平即是橄欖枝,少些政治,多些互動理解,隨時都可以邁出一大步,打破僵局,化戾氣為祥和。 得能擁身入公門是幸運,能有機會忝為公僕之一員是積德,還望大家相許相勉,多鼓勵、少責難,未來道路漫長坎坷,沒有內耗之本錢,路要走才會到,事要做才能成,大家加油。
-
依法核實撥補退撫基金 政府責無旁貸
賴政府上任迄今已經滿月,除了劇變的國際局勢與外部環境,台灣內部也有不少重大議題亟需提出具體對策,諸如: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總體能源政策、勞工普遍低薪過勞等,其中,面臨巨大財務壓力的勞工保險基金與軍公教退撫基金等,更將是新政府難以迴避的挑戰。 以勞保財務問題為例,勞工保險是我國最為重要的社會保險,投保人數約有1050萬人,攸關廣大受僱者之老年經濟安全保障,經營成效與基金永續,自然備受朝野與社會關注。 然而,始自2009年1月1日,迄今僅短短15年歷史的勞工保險基金,雖是我國覆蓋率最廣的社會保險,卻也是一個先天設計不良又後天失調的基金,作為確定給付制的基金,費率與給付維持衡平,可謂是讓基金永續經營的關鍵,因而必須尊重精算數據釐定保費與替代率,可勞保一上路卻反向採取了「低保費又高替代率」的設計模式,給付率從精算初始的1.1%一路加碼至1.55%,當年的國會朝野委員在選票算計下向民粹妥協,卻以犧牲統計精算原則為代價,不但埋下現今沉重財務壓力,更造成世代不正義,勞保研議與法制化過程,足為其他公共政策之借鏡。 依規定,勞保財務每三年精算一次,依前次精算數據,勞保基金當年度保費收入不足支出為2017年、基金累積餘額出現負值年度則為2028年,勞保基金潛藏負債更是高達13兆元,相較於勞保基金鉅額潛藏負債,即使目前政府已累積撥補達2670億元,恐怕仍難以真正化解危機,遑論隨著退休人口持續增加與勞動力減少,已然面臨沉重財務壓力的勞保基金前景著實難以樂觀。 無可諱言,勞保改革牽涉諸多層面,是極其複雜的社會工程,但唯有認清問題本質,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按照勞保基金實際情況與制度學理,政府除了透過財務撥補缺口,仍須負責任的提出改革措施,以調整勞保體質,健全基金財務。詎料,新任勞動部長何佩珊日前卻提出「財務撥補就是改革」的說法,並再三強調「不砍給付」也「不增加保費」,引爆社會爭議,主流評論咸認這樣的所謂「改革」,不免過於廉價。 事實上,政府對於編列預算撥補退休基金的態度,顯然也有明顯的雙重標準,為確保公教退撫基金永續,不致發生二次年改,上屆國會除制定公教退休新制,亦明定政府應依精算報告撥補退撫基金新、舊財務缺口,課以政府撥補退撫基金的法律責任。而根據退撫基金「第八次精算報告」,若針對退撫基金新缺口分10年進行撥補,其中,公務人員部分194億元、教育人員則為123億元,合計每年至少需317億元,讓人遺憾的,今年度政府卻僅各自撥補50億元,不及精算數字應撥補數的三成。 據悉,在公教相關團體與朝野委員共同關注下,正在籌編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的銓敘部與教育部均依精算核實編列,且連同去年度短編數均一併匡列,積極作為的態度,至少讓經歷年改的公教人員不再憂心基金財務問題,惟按中央政府預算籌編作業,行政院仍具關鍵角色。依法行政是各級政府起碼要求,企盼卓院長新內閣依銓敘部、教育部各主管機關所編列的預算需求,核實編列退撫基金撥補金額,展現依法行政與保障全體國民基本權益的決心。
-
戰地文化景觀需要「轉譯」而非凍結式保存
日前,許玉昭議員關注地方文化資產保存的相關議題。其中,投入工程款超過一億七千多萬元的「乳山坑道」,由於缺乏地表基地設施的活化利用計畫,以及整體經營管理的策略,將來恐如議座所言,淪為「蚊子館」。 營區的保存維護、活化利用及經營管理,近年來馬祖的案例已有相當的成效。基礎面的部份,以普查為本,進行戰地文化景觀的「分級治理」,不同價值的場域以「保存、轉譯、創生」等手段進行處理。因此,對於「日常」的文化觀光、戰地體驗或社區經濟發展來說,戰地文化景觀是「島嶼博物館」系統的一種重要資源;對於「非常」的節慶行銷來說,每二年舉行一次的「國際藝術島」則是馬祖文化軟實力的對外展現。 其實,不只是馬祖,各縣市積極保存及活化利用軍事營區,以具創新性的概念加以保存活化,而非走上文化資產保存的僵化模式,已經蔚為風潮。如果金門再不理解,積極奮起,恐被遠遠拋在後面。 桃園大湳森林公園就是其中一個非常精彩的案例,它的轉譯正是我們應該參考學習的他山之石。 這裡原為保一總隊營區,佔地面積約16.4公頃,原先規劃為保一總隊撤出後,由桃園市政府接管。桃園市政府一開始規劃北營區面積10.4公頃為都市計畫機關用地,希望透過都市計畫變更的方式,興建社會住宅、警消職務宿舍以及青年住宅樂活園區;而南營區面積6公頃,為非都市計畫土地,則研議規劃為產業專用區或其他用途。在土地變更的過程中,營區內的樹木也將面臨移植或移除的命運。然而,保一總隊自2017年9月撤出後,桃園市政府工務局在勘查過程當中,意外發現到4隻在台灣已列為珍貴稀有的二級保育類「黃鸝鳥」,因此市府評估後捨棄原先社會住宅等規劃,改朝森林公園的型態及目標來保育生態環境。 從社會住宅、產業園區到森林公園,這樣的轉折不可謂之不大。桃園市政府委託設計團隊以生態調查結果及公民參與為基礎,擬定了大湳森林公園三大總體目標(3E),希望成為桃園都會中心的生物庇護所(Environment 生態)、都市中體驗生態的自然場域(Education 教育),以及市民間能交流互動的生活空間(Entertainment 娛樂),透過3E目標的營造,提供能認識自然、親近自然、尊敬自然的森林公園。此外,在3E目標的架構下,設計團隊與臺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團隊合作,嘗試將「生態系統服務」的概念具體落實在大湳森林公園的設計上,以把生態環境顧好,人才會更健康為主軸,擬定出三個設計原則,也就是生態、教育、娛樂三大目標。整個規劃設計獲得專業界的肯定,榮獲2019第七屆臺灣景觀大獎環境規劃設計---優質獎 (2019 The 7th Taiwan Landscape Awards, Award of Excellence)。 接著,軍營轉譯成文化設施及市民活動中心,更是本案的重中之重。位於公園內的「兒童玩具圖書館」於2021年4月先行啟用,2022年10月試營運「八塊厝民俗藝術村」,2022年12月12日大興、大忠、大愛、大千等4座市民活動中心揭牌啟用。其中,兒童玩具圖書館,佔地約有1,500坪,規模臺灣最大。館內規劃有七大主題區,如展覽館、玩具修復站、DIY工作坊、積木區、STEAM體驗區及二手玩交換區。其藏書及教具超過10萬,包括書籍、各式各樣的玩具、雜誌與教材,能讓孩童置身於森林裡探索與學習。「八塊厝民俗藝術村」則規劃有工藝文創館、語言推廣館、民俗節慶館、表演藝術館、特展區;同時也有文創商品、特色飲食的小賣場,以及包括研討室、體驗室、駐地藝術家工作室等空間,儼然成為文化傳承及文創產業的孵化基地。 大湳森林公園不僅讓社區多了一座公園,還引起愈來愈多的人的重視。這塊都市綠洲,其實也是一個文化綠洲。金門的戰地史蹟保存的走向,缺少統籌與整體戰略,治絲益棼,實應虛心檢討,改弦易轍。
-
黃仁勳台灣行與年輕人的應對及展望
近期,NVIDIA創始人黃仁勳的台灣之行,不僅僅是一次簡單訪問,更是對台灣在人工智能領域潛力的肯定。在這次訪問中,黃仁勳分享了對於未來人工智能應用產業的洞見,並對於如何應對這一變革提出了建議。 黃仁勳認為,人工智能是當今世界發展的關鍵驅動力。他強調,AI不僅將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還將深刻影響社會結構和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一過程中,台灣作為一個技術先進的地區,有著巨大的潛力和機會。 未來AI的應用景象,將無處不在。例如:(一)未來工廠將更加自動化和智能化,AI將在生產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二)AI將改進交通管理系統,從而減少交通擁堵和事故,提高出行效率。(三)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將更加廣泛,從疾病預測到個性化治療,AI將為人類健康帶來更多可能性。(四)AI將實現智慧城市建設,有效地管理城市資源,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五)AI將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能力,提供個性化的教育內容和方法。 黃仁勳的台灣之行,對年輕人來說,也意味著無限的學習機會和創新的就業前景。但是,在AI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教育體系」也需要進行相應改革,必須更加注重AI技術的學習與培養。首先,強調「跨學科教育」,鼓勵學生在學習AI技術的同時,結合其他學科知識,如數學、物理、生物學等,以培養全面的思維能力。其次,採用「實踐操作」學習,透過項目實作、實驗室研究等方式,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習AI技術。另外,學校和社會應該創造一個「開放式」的學習環境,利用網絡資源,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並與全球的AI社群進行交流。 近日,媒體也報導了113學年大學申請入學統一分發結果,多所頂大缺額破百,其中成功大學歷史系分發甚至掛零。此外,文大中文系分組走入歷史,文學、文藝組明年整併。這些結果說明,少子化、生源減少,加上AI浪潮襲來,使部分文科學系在申請入學統一分發人數低得超乎想像,根源都與未來就業趨勢的變化有關。 隨著AI技術不斷成熟,各行各業對AI專業人才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包括:負責「資料分析和處理」的專業人員,為AI系統提供準確的資料。或是將AI技術應用到具體行業中各種「專業工程師」,如醫療、金融、製造……等。對於未來的職業規劃,年輕人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和專業知識,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職場需求。同時,也應該努力了解不同行業對AI技術的需求,並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進行職業規劃。 而對於離島如金門來說,如何應對AI帶來的變革,也成了當務之急。金門地區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可以與AI技術結合,開發文化旅遊等新興產業;金門的地理環境特殊,可以加強與大陸及其他地區在AI技術和應用上的交流與合作;金門的生態資源也極為豐富,可以探索AI在環境監測的應用;也可以結合AI技術,開發生態旅遊及教育示範區。此外,對於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引進與培養也需要加以重視。 總之,黃仁勳的台灣之行,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重新思考學習和職業規劃的機會。在AI技術的浪潮中,不僅需要技術的創新,更需要年輕人擁有「開放的思維」和「不斷學習的能力」。無論是在城市還是離島地區,年輕人都應該積極應對挑戰,把握機遇,為自己的未來和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
-
務實推動兩岸交流 共創和平共榮
第十六屆海峽論壇日前於廈門市舉行,雲林縣長張麗善及國民黨率團參加,認為兩岸多交流、溝通有助於緩和兩岸緊張關係。不過,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則表示,海峽論壇是以交流包裝的統戰平台,不樂見地方政府參加這樣的統戰活動。 與此同時,海峽論壇子項目論壇之一「第二屆廈金同城生活圈論壇」也在廈門登場,兩門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商討如何開啟金廈各領域的廣泛交流往來,增進兩岸民生福祉。本縣李副縣長在致詞時表示,金廈可以共同處理區域間各種事務問題,增加經貿合作、觀光旅遊、文化交流、緊急救護、環境生態等發展力度,成為中華民族兩岸交流合作的新亮點。另外,為了更便利服務金門鄉親,廈門市政府在五通碼頭設立金門鄉親服務站,除了提供諮詢也能幫忙緊急救護,往後民眾常見的證件遺失都能協助處理。不過針對海峽論壇期間的新舉措,陸委會也提醒,如果辦理居住證,可能會有隱私外洩疑慮。 事實上,海峽論壇可說是兩岸交流的常態,也有人戲稱其為兩岸一年一度的「大拜拜」,除了行禮如儀的政策宣導外,多數時候大陸方面還會藉此釋放惠台利多,透過所謂的「促融」手段,拉近人民間的情感與認知距離。然而,今年520後的局勢嚴峻,不意外的並沒有出現任何較受矚目的惠台政策,就連預測中的大陸團客有條件赴台也付諸闕如,顯然兩岸關係還有待緩解,但參加海峽論壇是否有助於兩岸氣氛和緩?誠如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林祖嘉所言,應該會有,因為大家多見面、多溝通、多了解,對雙方都有幫助,尤其一些大家關心的議題,都可以去對岸反映一下,讓彼此多了解與溝通,對於緩和兩岸緊張關係應也會有幫助。 當然,兩岸關係不能走回頭路,兵燹相向更非兩岸人民所樂見,常來常往更是最基本的要件;以金門為例,自民國90年啟動小三通以來,金廈同城生活圈已然成形。透過建構一個次區域交流發展的途徑,整合雙方資源,發揮優勢互補的精神,強化兩門交流合作,提升問題解決效率,讓兩門鄉親安居樂業、和平共榮,更是兩門人民的共同期待,「廈金同城生活圈論壇」或只是展現兩岸互信共融與和平試點的機會,如能獲得兩岸上層更多的支持與諒解,未必不能成為改善彼此關係的重要破口,進而成為台海和平互動的「試驗田」。就如廈門市政府在五通碼頭設立金門鄉親服務站一般,如若我們也主動在水頭碼頭設置廈門鄉親服務站,不僅顯得更有交流的互信與誠意,對於積極爭取恢復陸客來金旅遊與推動小三通常態化,以及早日送返因迷航滯留大陸的胡姓鄉親等迫切需求,或也當迎刃而解。 再有,大陸海警三號令(海警機構行政執法程序規定)也在6月15日生效,大陸海警權力擴大,包括可扣押涉嫌非法進入大陸領海的外國船隻的權力,以及未經審判拘留涉嫌非法侵入者30至60天。雖然,外界咸認這是針對處理菲律賓於南海爭議島礁的舉措,卻也在提醒我們,針對可知與未測的海上衝突,我方仍宜早作因應,莫讓扣人事件重演,更莫讓人民陷於惶惶恐懼。 總之,兩岸要和平,就必須重啟交流、和談的大門,海峽論壇或是以交流包裝的統戰平台,但與其被動防守,不如主動出擊;金門居兩岸區位優勢,也或能擔綱更重要的角色。
-
從人道主義與利他主義的普世價值談金廈融合發展
今(2024)年度海峽論壇甫於大陸福建多地舉辦,其中廈門市湖里區主辦的第二屆「廈金同城生活圈論壇」圍繞有關長照養老、青年就創業等社會基層保障議題進行深入探討交流,並希望透過多方面、多層次的交流合作,共同建構廈金同城發展的支持性產業鏈、生態系,更應從人道主義關懷視角來思索探討廈金融合發展戰略,例如金門年輕人需要更多留在家鄉發展的就創業機會,也需要善用對岸廣大市場腹地的發展空間,更需要透過跨域資源整合讓基礎建設、專業經驗充分共享,進而完善醫療健康、養老照護等社會保障體系與支持性服務產業鏈,真正實現「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雙方可為基於人道主義合作的社會保障體系共構與優勢互補,奠定穩固的學術交流與資源共享基礎。 尤其從國際政治視角觀察,兩岸關係中的人道主義、利他主義應該受到高度關注,未來金廈同城生活圈的建設應從兩岸互信合作基礎重建工程去體現人道主義精神,這樣才能真正達成以民為主的普世價值。例如,對於214大陸漁船翻覆事件的善後事宜,以及此前因迷航滯留大陸的金門居民能早日送返,這些都是重建兩岸互信及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的具體作為。 縣長陳福海在近日議會定期會接受議員質詢時曾公開表示,金門應扮演兩岸和平橋樑角色,絕非是點燃兩岸衝突戰火的引信,他更確信兩岸關係在金門早晚會「春暖花開」,對於開放陸客來金門旅遊,他則抱持審慎樂觀看法,並衷心期盼兩岸能少一點政治、多一點民生,建構良好的生活環境。 金廈小兩岸應透過雙方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積極推動兩地的經貿合作和觀光旅遊,從而增加經濟活動的互動頻次、流量規模,透過利他主義及互惠互利原則,深化彼此的社會公益、企業責任,積極發揮人道主義精神,讓廈金融合成為國際政治中有關邊境城市治理合作的典範樣板,對於化解兩岸不斷上升的敵意螺旋,定會有所助益,從而進一步提升廈金兩地居民的民生福祉。 尤其金門作為兩岸關係的重要橋樑與關鍵紐帶,積極推動金廈小兩岸的和平發展是先天宿命,同時也是一種光榮的使命,惟有透過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增進彼此間的互信基礎,方能化解誤會分歧,從而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這種穩定的互信互賴關係,極為符合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人道主義普世價值,非但有助於降低區域緊張局勢,同時對於促進亞太地區和平發展至關重要,故深化金廈融合發展非僅侷限於利己思維,更是一種具有國際政治高度的利他主義精神之體現。 總之,「廈金同城生活圈」的未來發展應該立足於地理和歷史文化的優勢,不斷深化經濟和社會的融合,並站在國際政治高度的人道關懷、利他主義視角下去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聚焦增進兩地人民福祉的具體作為,這種良性的融合發展模式不僅有利於金廈兩門,更有助於維護區域的長期和平穩定,金門的未來發展空間可以無限廣闊,這完全取決於我們的格局、視野與高度。
-
無人機竄飛金門上空 應加強執法力度監控
日前中國福建某家科技公司遙控無人機至金門馬山一帶等區域投擲政治傳單等不明物品,並在抖音平台直播,事件發生時,適值參謀總長梅家樹視察金防部、國防部長顧立雄在立法院回應陸方進入12海里範圍的處置問題,引發敏感時機的爭議。金門縣政府譴責這種挑釁行為,認為其威脅飛航安全並損害兩岸關係,要求調查並呼籲中共約束無人機玩家。 隨著科技的進步,無人機的使用範圍越來越普遍,其應用領域從商業、娛樂到專業攝影和災防監控等方面需求不斷擴展。近年來國內外使用者都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特別是在金門這樣的戰略要地,無人機的頻繁出現引發了許多關注和擔憂,這種行為不僅違反了相關法律規範,還可能對公共安全和飛航安全構成了威脅。不論是金門或鄰近區域的無人機玩家,應以安全合法的操作規範來執行搖控無人機。有關部份頑劣無人機玩家為了博取網路聲量或其他原因,以無人機竄飛金門上空,除可能因操作不當影響公共安全威脅,投擲物品可能造成民眾受傷,嚴重還可能影響飛航安全而引發飛安事故,不法分子利用無人機進行違法活動,擾亂社會秩序。 國內對於無人機的使用訂有相關規範與罰責,避免不慎使用造成傷害或飛入民航機航道影響飛安有嚴格管制,依據《民用航空法》及《無人機管理辦法》,無人機的操作需遵守以下規範:飛行高度限制不得在超過400英尺(約120公尺)的高度飛行、不得在禁飛區域(如機場周邊、軍事區域、政府建築等)飛行、在某些情況下,無人機操作需事先申請飛行許可、操作大型無人機(重量超過2公斤)需持有相關操作證照。違反上述規定的行為,法律設有明確的罰則,違規操作無人機者可被處以高額罰款,若因操作不當導致重大事故或損害,違規者可能面臨刑事責任。 金門縣政府已要求縣警局加強無人機的監控和執法力度,針對違規飛行和非法投擲行為進行嚴查和處罰,其具體措施包括:在重要區域安裝監控設備,隨時監控無人機活動;組織專項執法行動,查處違法行為;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無人機操作規範和安全意識;開設操作培訓課程,提升專業技能和法律意識;完善法律法規,確保管理有法可依;引入電子圍欄技術,防止無人機進入禁飛區域;與對岸部門加強跨境合作,共同打擊違法行為。 此外,政府還應借助高科技手段提升監控能力,開發和部署無人機識別和追蹤系統,及時發現和識別違規無人機,研究無人機干擾技術,確保對無人機活動的即時掌握和有效管控,必要時干擾和阻止違規無人機的飛行。在推動無人機管理方面,政府鼓勵民眾參與,共同維護公共安全,建立便捷的無人機違法行為舉報機制,定期辦理安全教育活動,增強社會整體安全意識。 無人機的普及為生活帶來了便利,但也伴隨著安全風險和管理挑戰。金門縣政府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面對日益複雜的管理問題,仍需持續完善法律法規、提升監控技術、加強教育宣傳和促進社會共治,才能有效保障公共和飛航安全。透過政府、技術和社會多方共同努力,金門無人機管理將更為高效能和安全。
-
創造環境,即是革新
隨著時空推移,環境改變,時代進步,科技發達,社會結構更新,生活水平提升,創造環境,即是革新,有助宏大能量與量能,已然成為芸芸眾生一致追求之理想目標,真正人生價值則在創造人生。 記得金門大同之家,初創伊始,不惟房舍簡陋,編制員額,因陋就簡,在那戰地政務年代,位居高位者多由軍方遴派高齡退伍軍官擔任,既無國考及格,復無安老扶幼之歷練,又因招收老幼對象,須具有「矜、寡、孤、獨」之條件,兼以社會正在轉型,申請入住長者寥寥無幾,一度房舍懸空,員工無所事事,頻遭取笑,那是事少薪水多之肥缺,時至今日,一切就緒,「平房」平地起,經過一再創造改善精進,環境煥然一新,令人刮目相看,日新又新,三餐伙食有魚有肉又營養,管理有條不紊,小自晨昏噓寒問暖,大至衛生保健醫療,盡上軌道,服務周到,親屬、戚友隨時可以會面,每逢年節社會暖流不斷湧入,賬目清楚,一分一毫用在安老育幼工作上,整個制度與運作績效頗獲口碑。 無可否認,安老與育幼,乃禮運大同篇中之一環,在金門這個離島堪稱耕耘有成,引人羡慕嚮往,目前還有申請入住者及欲自費入住七十餘人在等待,因而歷任首僕面臨供不應求之情景,研議興建安老二館為時已久。頃聞將以專案陳請中央俯允撥出警光會館作為安老二館之需,用以解決房舍不足問題。就金門鄉親而言,公私樂見。尤以育幼組院舍位處縣政園區,其間部分房舍為縣政團隊借用,能有機會融合在一個整體環境下工作生活,推動為民服務,提振工作士氣,發揮服務精神,爭取最高行政效率,公私圓滿。 再者擇地興建縣政大樓也是一個老問題,歲月悠悠,構思已久,迄今尚無著落,影響所及,確為當務之急。一般認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作環境與工作績效是相輔相成之關鍵所在,爰特藉此給縣長陳福海加個油鼓勵,建議能在未竟任期,於府區加入加強改造文化環境元素,放眼境外縣市,能於縣政府大廳設置櫥櫃,購置有關文化叢書供予民眾閱覽者幾稀,值得珍惜。也殷切建議,針對府區停車場來次檢討改善,俾利觀瞻,防範意外,以策安全。 還有溯自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以來,金門軍經之建設成果不減,然而歷任縣長交卸留下創造環境之政績、紀念品不少,諸如縣史館、綜合建設展覽館,以往來金參觀賓客必到而如今早已不知去處。還有每屆縣長留下之掛像去之何處有誰知道,殊為可惜,唯獨李炷烽興建浯江書院、美化太武山公墓,使得金門文化代代傳承,深根久而不墜,再說一次,創造環境就是革新,核心意義重大。
-
停車問題要認真對待避免衍生社會問題
鑒於本縣三城區、整體開發區及自然村專用區停車問題日益嚴重,已影響民眾生活環境,尤其在建物及人口密集的地區開發新建案,因建商考量售價或受限基地規模等因素,往往未能闢建足夠的停車場,因而加重該區域的停車問題。縣長陳福海特於日前邀請福建金門馬祖地區建築師公會及金門縣不動產公會兩大產業代表共同研討解決策略。 由於離島地區兩千四百西西以下的車輛免繳牌照稅,加上燃料稅打7折、停車免費,根據調查,目前在金門有稅籍的4萬9千多輛汽車中,超過10年車齡有2萬7,995輛,其中逾20年則有9,000多輛,老爺車比率高,主要是很多是住台灣的子女換購新車,舊車不值錢,就運到金門給長輩或兄弟姐妹使用。 因為養車的負擔沒有台灣重,很多人名下擁有多輛車,久久才開一次,長期停在空地,又捨不得報廢。根據金門監理站資料指出,去年金門縣汽車報廢1,011輛,今年上半年486輛,報廢速度趕不上新增數,金門縣每年增加4,000多輛汽機車,交通事故量也逐年上升。 車輛多了停車位也不足,統計到今年6月底金門汽機車12萬6,138輛,其中汽車是4萬9,055輛,當地常住人口6萬人,幾乎每家戶都有多輛車,形成「車比人多」特殊現象。 陳福海縣長上任以來已多次率相關團隊親赴各停車場域視察了解停車狀況,要求落實管理作為,其後更多次召開相關協調會議,要求觀光處研擬短中長期配套作為,同時積極爭取中央預算支持,務必讓停車問題有效地逐步改善。 為持續改善金門金湖與金城市區的停車問題,縣長陳福海指示觀光處研擬短、中、長期計畫推動整體規劃策略,將以「增加供給」與「強化管理」為主軸,後續按難易程度來逐步推動。陳福海表示,市區主要幹道透過推動使用者付費來提高停車位週轉率是一條必須做也值得做的事,盼觀光處能同步盤整兩市區的街道停車收費機制。 但是因為近年來房巿交易熱絡,每年幾乎都有十個左右的建案在推出,這些新建案因為沒有特別規畫停車場,或停車位數量嚴重不足,以致建物完工後,停車問題也開始層出不窮,所以陳縣長才會邀請福建金門馬祖地區建築師公會及金門縣不動產公會兩大產業代表共同研討解決策略,希望就地區停車位、容積計算方式、一筆土地涉及兩種土地使用分區及建物登記等議題做充分溝通討論,盼在共同努力集思廣益下,創造友善且宜居的生活環境。 持平而論,建商推案只要房子能賣得出去,根本不會去管住戶的停車問題,建案若在蛋白地區停車問題還好解決,但若在像金城的蛋黃區域,推出的建案,建商又因成本或基地面積不足,不肯開挖地下室,這才導致停車問題雪上加霜。 所以陳縣長才會說,金門地方小,更應注意鄰里居民之間的和諧,建議建商在開發新建物時,應妥適維護與周邊住戶的友善關係。地區民眾都很和善,只要事先好好溝通,將可減少很多事後不必要的爭議。 不動產是地區產業發展的火車頭,產業如果蓬勃發展亦可帶動地區經濟向上提升,但發展的同時,亦應善盡社會責任,與整體土地及周邊住戶共榮共好。故土地使用許可審議委員會、建築師公會及不動產公會要有社會企業責任,共同維護地區環境品質。 停車問題若長期不足,很容易導致社會問題,因為住戶長期佔用停車位,或霸佔不屬於自己產權的地方停車,常衍生出住戶之間的相互檢舉,甚或大打出手,不但破壞鄰里間的和諧,也會對社會秩序產生影響,因此,若是建商或不動產商能在建案規畫初期就能和地主或屋主商量停車問題,最起碼也可以提醒大家正視這個問題,不要在事後才來抱怨。
-
以金門藝術來守護我們的文化與未來
金門,一個因其歷史和自然景觀而著稱的地方,其實還有一個值得我們驕傲的寶藏:藝術。金門的藝術不僅形式多元,例如雕塑、繪畫、陶藝、音樂等等,還串聯了海洋與陸地、東方與西方,及傳統與現代,而成為我們身分的象徵。如今,當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成為時代的潮流,金門人的責任已不只是守護金門的藝術,更是透過創新來讓金門的藝術成就,進一步讓未來的世界更加豐富。 在現代社會,科技的進步為藝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特別是人工智慧(AI)和數位科技,正逐步改變著藝術的創作和表達方式。這一科技的進步,還提供了金門特別的機會,不僅可以有效地為金門的藝術文化提供創造的空間,還可以為金門提供一個新興的產業。首先,對藝術創作來說,最關鍵的也就在於思想與出版的自由。如今的台灣,不單單有了華人世界難得的自由民主,透過數位科技及網路,我們還可以將那些在自由民主裡的藝術創作,以非常便利及相對低的成本,行銷世界。其中,金門還因為是中華民國唯一的僑鄉,不單單可以透過其中的社會網絡,來行銷這些藝術創作,還可以吸引海外的人才,進駐金門;其次,金門是個相當富裕的地方單位,縣政府也高度支持文化事業。因此,可以透過豐厚並且便利的獎助,支持藝術家及年輕創作者來到金門,不只提升地方消費,也實踐文化立縣的價值。 第三,金門還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科技,為藝術注入新的生命力。透過AI技術,我們不僅可以創作出更加精細和獨特的藝術作品,還由於金門一方面擁有台灣的科技,另一方面還因為接近中國大陸,並且有東南亞的僑民網絡,因此是個人文薈萃的交會點,而使得AI可以分析大量的藝術作品,方便來到金門的藝術家從中汲取靈感,甚至可以自動生成藝術作品,為創作提供新的可能。最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金門社會對教育的重視。其中,不只是家庭與國中小及高中,從小就培養了對美的興趣與欣賞,近年來國立金門大學也發展藝術及科技方面的課程,並積極和地方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的藝術教育活動。 如此看來,金門藝術的發展不只是為了保護現有的金門文化,也是活絡地方產業的策略。有鑒於此,縣府即應扮演重要的角色,並制定和落實一系列政策,支持本地藝術家的發展,保護文化遺產,同時鼓勵藝術創新和國際交流。其中,特別是應該重視科技在藝術中的應用,藉由教育與產業政策,讓我們每一個金門人都行動起來,以實際行動支持和推動金門藝術的發展。讓金門的藝術之花,與科技的力量結合,開得更加燦爛,讓我們的文化之堤,築得更加堅固。
-
端午防疾啟示錄
日前剛過完端午節;從傳統文化言,這是夏季送離五瘟神,驅除瘟疫的節日,也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正式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使端午節成為漢文化,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然而,處此全球化之今日,我們認為或許重啟傳統所謂送離五瘟神,驅除瘟疫的現代防疾精神,更有其啟示之意義。 源於農曆五月季節,天氣濕熱,仲夏溽暑,此時蚊蟻蛇蟲等自為活躍,致而引發諸種疫病。是以古人泛稱為「毒月」、「惡月」,並將五月五日,視為惡月惡日。為了趨吉避凶,並防止疫病傳染,遂在端節這天,展開了諸多防疫活動,例如採菖蒲、艾草懸掛於門戶,繫香包、飲雄黃藥酒等習俗,以期達到驅瘟避疫的效果。 此有其道,由於菖蒲和艾草含有揮發性芳香油,特殊的氣味也可驅蚊逐蟲。因而今日市面上防蚊包常加上藿香、薄荷、蘇葉、白芷等芳香藥材,或是製成端午節佩戴香包,即緣於此。雖說隨著現代醫藥知識的進步,這些傳統習俗,或已被取代,但其背後所含蘊的防疫概念,又何嘗不是端節防疾的現代啟示錄?是以我們且就此論之以享。 就現代防疾醫學言,首在防蚊。諸如以蚊為介的日本腦炎,及登革熱等之防範,每年5至10月為流行季節,而日本腦炎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病媒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因此,建議鄉親們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在身體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之防蚊藥劑,以降低遭病媒蚊叮咬而感染風險。 再來是防蟲。炎夏時正是恙蟲病好發季節,而恙蟲病是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蟎叮咬而傳染,常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到人類或動物身上。其潛伏期約9~12天,患者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約發燒一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而恙蟲叮咬處,通常會出現焦痂,是恙蟲病重要特徵。 因此,若規劃赴郊外踏青或從事登山、露營等活動時,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包括穿著淺色長袖衣褲、長筒襪、長靴及手套等保護性衣物,並將褲管紮入襪內。民眾離開草叢後,請儘快沐浴及換洗全部衣物,避免恙蟎附著叮咬。 最後是防鼠。漢他病毒症候群為人畜共通傳染病,疾管署指出,「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平時應做好環境清理,尤其是倉庫、儲藏室等老鼠容易窩藏的空間。如發現鼠類排泄物時,應先佩戴口罩、橡膠手套及打開門窗,並以稀釋漂白水,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待消毒30分鐘後再行清理。 「別來無恙」!這句至今猶用之平安問候語,何嘗不是今日防疾願景的最佳寫照?而如何落實以臻安泰身心,我們以為:或許正如本文所述,化古為今,且先從防蚊、防蟲、防鼠做起,以保個人安康,進而家安國泰,這方是端午防疾啟示錄之所在,且以此共勉!
-
推動畜牧專區 營造整潔金門形象
報載,縣府為協助民間企業建立完善的飼養環境及管理機制,提供多項輔導誘因,擬定短中長期推動「畜牧專區」,此外,縣長陳福海多次邀集相關人員,討論環境衛生及水源保護等面向問題,加強對畜牧業之管理。 鑑於台灣牛肉九成以上仰賴國外進口,金門又有大量下腳料酒糟可供養牛,自前縣長李炷烽時期,金門便大力發展養牛產業;除了成立推動小組外,更推廣民間試種植狼尾草、從澳洲引進優質肉牛、新建種牛牧場等等,後雖曾因大陸爆發口蹄疫情,造成金門牛肉輸台受阻,但一直以來,畜牧業都是地區重要的一級產業,近年各品牌酒糟牛肉乾、牛肉麵等肉製產品頗負盛名,成為旅客遊金「必吃」的美食及伴手禮,也為觀光業帶來新契機。 然而,規模性的發展畜牧產業勢必會對環境造成汙染與衝擊,相應的配套措施與管理機制尤為重要,「畜牧專區」的需求便因應而生。據縣府指出,推動「畜牧專區」,擬於短期內由畜試所規畫所內可供遷移養殖區域,對於違反《畜牧法》、汙染水源或環境情節重大業者優先輔導,盡速強制遷移;中、長期則透過調查,擇定遠離住宅、村落等公有地之空間規畫「畜牧專區」,規範飼養環境、條件與防疫要求,提供輔導誘因如低利貸款,養殖集中管理,運用汙染技術與現代化設備,強化畜牧業經營管理,擇定優良業者示範教育,透過汙染防制設施及觀念建立,建構永續潔淨飼養環境。 事實上,在縣府多年的重視及扶持下,金門畜牧業逐年發展,不僅諸如良金、圓頭等知名在地業者所產的酒糟牛肉產品令觀光客瘋搶,不少旅台青年也返鄉投身畜牧業,在政府的輔導下成功創業或轉型,如由陳弘銘與洪銘志這對大學死黨所開創的「風車畜牧場」,不僅圈養600多頭努比亞羊群,更在取得金門羊肉認證合格後,研創出金門酒糟羊肉爐成為饕客搶手貨;而從事養豬業近半世紀的金銘畜牧場,也引進永續豬肉飼養「新式豬舍運用置高床板」,成為金門第1家新式密閉式豬舍的畜牧場,都讓「畜牧專區」發展露出曙光。但不可諱言的,有正面教材,就有反面案例;如本縣蔡其雍議員反映,汙染山外溪上游水源的養牛戶遷移案,迄今仍「束手無策」,部分畜牧業者甚至放任羊群在馬路「逛大街」,對地區整體生活環境、居住品質與觀光形象,都有著不利的影響。 就此,陳縣長業已指示業管部門,應統整《畜牧法》等相關法規,諸如環保、農業法規、《國家公園法》、《社會秩序維護法》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針對飼養牲畜造成環境髒亂、影響他人及道路交通安全者,應有相對應法規懲罰以達收斂效果,不足之處應透過自治條例擬訂以彌補缺漏。當然,法規制度的建立非一日之功,蔡其雍議員便建議,縣府應該盡快訂定「設置畜牧場管理辦法」,明訂畜牧場負責人或管理人資格、畜養場地須遠離住宅、機關、學校、醫院等場地,且要有畜禽廢汙處理的標準與定期查核機制。 總之,發展畜牧業自然不能以犧牲環境衛生與民眾生活品質為代價,已經有諸多畜牧創業者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典範,在縣府加強管理與執法力度的前提下,針對一些「習以為常」的違規行為,相應業者也應該要自我制約,早日回歸正軌才是!
-
毒品零容忍 緝毒犬支援偵檢
為落實「無毒家園」、「拒毒於島外」政策,縣長陳福海秉持對毒品零容忍的立場,特別指示金門縣警察局務必加強全面打擊毒品,自即日起,將不定期派遣領犬員及緝毒犬,在金門尚義機場入境通關處執行偵測安檢工作。透過內政部警政署金門縣警察局、航空警察局台北分局金門分駐所、海洋委員會海巡署金門岸巡隊的三方合作,以具體行動打擊毒品運輸,期有效拒毒於境外、截毒於關口,展現大家共同維護金門治安、全力守護縣民健康的決心。 因社會型態的改變,加之資訊科技的快速流通,全球藥物濫用與成癮問題日趨嚴重,且時下吸毒人口年輕化,販毒管道多元,且毒品是犯罪之源,造成的種種社會危害無不令人怵目驚心,也引發社會大眾普遍的擔憂。有鑑於此,歷年來,政府從刑罰調整,法律的修正、校園推廣反毒等層面都投入甚多心力,務求讓國人遠離毒品危害。也唯有將毒品從源頭大量查獲,才能降低毒品在市場流通的機會,自然就會減少吸毒人口。 吸毒的禍害眾所週知,而毒品對於人體、社會與國家的危害之深,致使不少國家對毒品製造、運輸、買賣的刑罰,普遍都採取重罰,甚至死刑伺候;而防毒、反毒不只是我國內政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全世界各國合作打擊的目標。然而在吸毒與販毒雙方供需互利的狀況下,毒品問題實在難以完全根絕,因此吸食或販賣毒品而致犯罪的案件更是時有所聞。 毒品是萬國公罪,向來都是各國海關的查緝重點,如何在第一線快速攔查、檢驗,變成了反毒與防毒最重要的環節,且近年來毒品走私已國際化、組織化、企業化,藏毒手法更是日新月異,為截毒於關口,應善加運用緝毒犬,緝毒犬嗅覺靈敏、機動性高,使用範圍廣,而今金門已有緝毒犬將不定期於尚義機場執行偵測安檢工作,扮演著「金門守護神」的角色,而未來不僅在機場、港口,亦可持續擴大針對郵寄及超商店到店包裹,執行緝毒犬巡檢任務,對不肖分子宣戰毒品零容忍之決心,嚴謹把關每個環節,不讓毒品有機可趁。 除以反毒作為建構社會安全網的第一步,縣長陳福海也嚴正呼籲民眾切勿以身試法,相關單位應以鐵腕持續掃蕩毒品,向上溯源擴大偵辦,徹底打擊毒品犯罪,阻斷毒品源頭,並將反毒教育深入金門的每一個角落,積極消弭社會危害因子,讓金門成為安全健康、幸福宜居之福地。為拒毒於島外、截毒於關口、緝毒於境內,在地民眾也應提高警覺,畢竟落實反毒、拒毒需要全民總動員,需要你我攜手與政府、警方共同防制毒品犯罪,讓我們的下一代遠離毒品的戕害。
-
金門擴大打詐 期待鄉親荷包不再失血
金門檢調軍警協同金融機構成立「可疑帳戶預警中心」,宣示強力打擊詐騙集團的決心。這是中央在去年5月成立「行政院打擊詐欺辦公室」,台灣高等檢察署也同步成立「查緝詐欺及資通犯罪督導中心」,以及內政部警政署與法務部調查局亦分別設立北、中、南打詐工作站和防制中心以來,金門地檢署依據上級指示新成立的聯合打詐單位,目的在工作上取得縱橫聯繫,擴大打擊犯罪的層面和成效,相當令人期待。 金門雖是僻處外島的小縣,卻是詐騙集團眼中的大貨,不但詐騙容易,金額也十分可觀,就人力和時間投注來說,CP值不比台灣其它縣市差,且若依人口比例計算,算是更輕鬆得手的地區。 根據金門縣警局統計,金門地區最近3年發生詐騙案846件,分別是110年225件、111年316件、112年305件。詐騙手法以假交友(假投資)101件最多、解除分期付款49件次之、假網拍48件再次之。詐騙金額以假交友(假投資)1億1488萬6508元最多、假冒機構(公務員)1127萬7800元次之、解除分期付款440萬6024元再次之。 今年至5月19日止,也有119件之多,詐騙金額7000餘萬元。其中,1月間傳出金寧鄉有人遭遇假投資,被對方以不斷要求繳納「保證金」為由騙走2404萬元,喧騰一時。金城鎮4月間再傳出有人遇到假冒的投顧名師,多次搭機到台灣面交,總共損失884萬元。 以往的打詐經驗顯示,做為第一線關卡的金融機構,攜手警方阻詐成果有目共睹,讓許多瀕臨破財,甚至於破產的鄉親得以及時懸崖勒馬,未再繼續當冤大頭,任由詐騙集團予取予求,吃乾抹淨。 陳福海縣長因此曾於治安會報中,公開頒獎表揚協助阻詐的金融機構基層行員,代表鄉親感謝他們的細心觀察和果斷行動,讓更多的家庭免於生活波折和糾紛困擾。 檢方帶頭主導「可疑帳戶預警中心」的成立,預期能發揮線上作業的預警功能,有助於讓詐團即時現蹤,讓第一線的警方和金融機構在打詐上更能得心應手,進一步壓縮詐騙集團的生存空間。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詐團手法不斷推陳出新,新把戲層出不窮,仍需持續觀察和即時對應,不可以此做為唯一的依靠。 日前,一名張姓員警涉嫌將名下金融機構帳戶交付詐團使用,陸續有多筆資金匯入,遭到被害人提告詐欺,帳戶因此被列為警示戶,全案由縣警局主動依詐欺及洗錢防制法等罪嫌報請金門地檢署偵辦中。 檢方對此應盡速偵結,若違法屬實即應從嚴論處,給知法犯法者當頭棒喝的警惕,若確因金融卡遺失才遭到詐騙集團盜用,也應立即澄清事實真相,還給當事人清白和公道,做為地區打詐的主導機關,司法單位沒有任何模糊空間。
-
拒絕眼不見為淨,環境守護人人有責
金門縣環境保護局選定金城鎮泗湖海灘舉辦113年度「承諾新深度喚醒,拒絕眼不見為淨」春季淨灘活動,動員超過四百人一起共同整理泗湖岸際環境,清理出一千公斤之垃圾,有行動即有成果,瞬間泗湖岸際一片清新。 一般認為,如果此項行動能夠回歸自然,由各鄉鎮、各社區落實比照「各家戶自掃門前雪」方式,由家戶做起,則環保部門推動之「各自掃門前雪」認領制度,即能普及全面,久而久之,養成良好習慣。 俗云:天下之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謹以在金門四處可見「銀膠菊」,因是含有毒素之毒草,本縣早自前幾年開始編列預算動員各鄉鎮社區予以剷除。惟因伊始沒有經驗,並未連根剷除,以致棄之而復生,不久又長出來,變成縣政年度施政常務,日積月累,甚至有人作假,應付了事,徒費許多精神人力。嗣經採用秤重收購,以資鼓勵,卻使制度變調走樣,由於惡性循環,真正能不卸責、不惜言,秉持責任在身,視維護環境乃是維護健康,保己也保人,行善也積德之表現,應為而為,何樂不為。 回顧過去,金門軍民十餘萬眾,「整潔金門」之美譽,深受中外來金參觀長官賓客稱許,好名在外,得來不易,貴在金門同胞奉公守法,自重自愛,建立公私領域環境整潔維護制度,劃分責任區與執行落實。要問如今何以不推、不做、不說、不動呢?原因很簡單,即是行政三聯制,未能環環相扣,貫徹執行與督導未完全到位,能拖則拖,能推則推,積習難改,導致很多好制度、好規矩無人傳承而消失。 凡人都有惰性,最常用嘴巴辦「代誌」,時下政壇之上,就有此類之政客,表裡不一,口是心非,心存旁鶩,忘了為民創造安靜放心之生活環境,唯私無公,醉心政治,工於吵鬧打鬥、逞強鬥狠,以致社會動盪,民心不安,兼以物價一漲再漲,人人叫苦,須知中華民國在臺灣,同文同種同是一家人,既無深仇,又無大恨,何不反省深思,大家放下一切,一本至公,同心同德,團結合作,奮發圖強,不惟可將共同生活環境耕耘得很好,中華民國在臺灣也將日益壯大。 這次立法院審議國會改革法案,吵得沸沸揚揚,各說各有理,院外比院內更熱鬧,翻開國會過去之紀錄,綠營所提之草案,其實並不乏比藍白更嚴苛之條文,但從街頭起家之綠營,即使已於中華民國在臺灣執政八年,就是中華民國之總統,卻比藍白懂得當在野黨,藍白要被綠「內外交夾」,須要更強之論述,把前因後果說清楚。畢竟有理走遍天下,中華民國在台灣,施行法治、民主、自由制度。 成語有云:安內靠團結,攘外靠聯盟。抗戰纏鬥八年,全面勝利,證明打仗之實力在自己,輸贏也在自己。 就維護環境衛生而言,治國如同創造環境,耕耘環境,要給人民看得到、用得到、說得出、做得到,創造國泰民安生活環境,予民有信心。倘若空嘴噬舌,用嘴壯膽,自欺欺人,民心向背,殊無意義。
-
社會保險保費免稅 實踐租稅正義
年度報稅季已經結束,為擴大服務納稅義務人,近年來政府稅捐稽徵單位推出不少創新服務措施,今年再次推出四大報稅新制,包括:「基本生活費調高至20.2萬元」、「成年年齡下修為18歲」、「網路上傳文件容量擴增到15MB」、「CFC首次申報」等,確實讓人民報稅更加便利。 然而,政府施政除了便民利民,更應不斷與時俱進,以近年來最廣為關注的稅收超徵為例,總稅收已連續3年超徵,根據財政部公布的「112年全國賦稅收入統計」,全年實徵淨額為3兆4562億元,全年超徵3860億元,達成率為112.6%,遠高於原先預期,金額也創下史上第三高水準,其中,中央政府高出預算數為2934億元,地方政府則高出496億元。 進一步言,全國稅收超徵金額累計已逾1兆7000億元,財政學者指出,無法準確預測稅收,意味政府對財政數字管理失靈,鉅額的超徵稅收,凸顯預算程序功能不彰,而持續性的超徵表示整體租稅制度恐有結構性問題,有違租稅公平正義,後續如何應對,值得政府相關部門與國會朝野黨團嚴肅面對。 再以目前《所得稅法》有關個人綜合所得之定義為例,明定「個人綜合所得總額,減除下列免稅額及扣除額後之餘額,為個人之綜合所得淨額」,至於「列舉扣除額」部分明定:捐贈、保險費、醫藥及生育費、災害損失等四項目,其中,「保險費」則指: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直系親屬之人身保險、勞工保險、國民年金保險及軍、公、教保險之保險費,每人每年扣除數額以不超過二萬四千元為限。 依前揭規定,等於把勞保、公保與國民年金之保險費混為一談,都算成是保費支出,並共同分攤24,000元的列舉扣除額,殊不知,勞保、公保、軍保、國保等皆屬社會保險,強制繳納之社會保險與自主購買之商業保險性質不同,稅制上顯不宜做相同處理。 尤有進者,屬於受僱者第二層「職業年金」部分,除了原先可以自薪資所得中扣除的勞工退休新制保費外,在朝野委員支持下,立法院也於110年通過「軍公教在職提撥退撫免稅」,達成全體受僱者第二層「職業年金」稅制一致,卻也凸顯目前社會保險保費反而必須與商業年金共享「列舉扣除額」的荒謬,亟待進一步完善稅制,以實踐租稅正義。 事實上,列舉扣除保險費上限24,000元已經至少30年未修正,但其間各種物價飛漲,若以民國97年與113年的勞保保費勞工自負額做比較,保費早已翻倍,此外,近年來人身保險費用不斷提高,以平準型終身壽險100萬為例,保費平均漲幅125%以上,如果再加上實支實付健康險、意外險等,全家人保費支出對勞工來說將是一大負擔,面對「萬物皆漲,薪水不漲」的大通膨時代,若能減輕受薪階級稅賦負擔,亦能稍稍緩解經濟壓力。 賦稅政策本應與時俱進,民眾依國家訂定法律規定繳付保險費,與商業保險保費性質不同,一起納入列舉扣除額顯有失公允,法制上如何修正調整,以兼顧賦稅公平與人民權益,誠如所見,新國會第一個會期朝野黨團各有堅持,甚至出現持續性的對抗與衝突,悖離選民付託與社會期待,盼望國會全體朝野委員皆能秉持監督政府、福國利民之初衷,民生議題超越藍綠,或許就從共同關注社會保險保費免納所得稅做起。
-
他山之石,世界遺產佩特拉建立文化韌性的經驗
為進一步落實以文化韌性支持人類因應氣候變遷,並邁向永續發展目標(SDGs),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結合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y)共同籌組「守護遺產計畫,Preserving Legacies」,希望藉著知識分享與訓練,使文化與傳統知識發揮積極功能,為國際社會發揮更積極的助益。 計畫自2023年啟動,招募兩個示範和八個觀察場域,第二年再增加11點處場域,4月26日由約旦的世界遺產佩特拉(Petra)團隊,舉辦第一次的成果發表。 佩特拉位於約旦,地處紅海與死海之間,是阿拉伯、埃及、敘利亞和腓尼基等文化交會的場域,更是古絲路上的重鎮,以其豐富的歷史與考古遺存,符合世界遺產第1、3、4項基準於1985年正式登錄,目前是全球重要的觀光聖地,也有許多著名的影片如聖戰奇兵等都以此地為拍攝場景。 沙漠氣候和紅砂岩地形是佩特拉的重要環境特徵,水的管理包括蓄水、給排水、洪水以及控制風化等,是保存環境的重要挑戰;遊客衝擊與在地人民生計包括傳統農業的延續,更是近來普遍受到關注的課題。 在守護遺產計畫支持下做成的「佩特拉的氣候風險與韌性報告」,記錄專業者和社區民眾,如何藉著一系列的工作坊,籌組跨域協作機制,面對挑戰尋求對策並建立文化韌性。工作坊將可能被衝擊的價值,設定在世界遺產旅遊、考古、自然環境和傳統農業等四個部分,藉著歷史經驗比對現況和預測推估未來的衝擊,邀請不同的權利關係人持續探討各項相關議題。主要的執行規劃分為四個主軸,首先建立基本的價值地圖作為後續工作的基準,其次分別導入未來氣候災害評估以及分析災害可能造成的影響與風險,從而探討場域和社區的承受能力與建立韌性。 報告結論指出,許多風險與影響早已存在,前人對應風險的傳統知識是相當重要的資源。報告發現雖然透過行政管理體系逐步強化作為,可以有效控制世界遺產地的遊客衝擊,以及衍生經濟問題;相對的最大的威脅則是來自水資源管理,和因應洪患影響對策,適合的承載力管理(Adaptive Capacity),是未來重要的努力方向。報告也發現建立場域文化韌性過程中,社區參與是主要關鍵,同時且同步納入多種價值的風險評估是十分必要的;廣納不同領域專業者的知識,對有效建立合宜對策助益甚大。目前佩特拉計畫作為守護遺產計畫的領頭羊,正持續推動中。 金門在過去十年間,於文化部推動世界遺產潛力點計畫支持下,曾多次邀請澳洲遺產協會(AusH)的專家們,到金門舉辦論壇和工作坊,分享他們豐富的經驗。在傳統聚落裡舉辦工作坊的規劃,也都是藉著文化地圖(Cultural Mapping)的方式,由在地有形、無形價值與可能的威脅出發,藉著一系列的描述、指認、風險辨識、理解責任與包括傳統知識在內的可能資源,從而建立聚落內外部關聯組織,發展可能的對策與執行分工。過去於瓊林聚落的經驗,和佩特拉計畫相較,在觀念與做法上都十分相近,亦即過去多年國外專家引進金門的聚落與文化資產保存活化的作法,是清楚地與世界同步的。目前瓊林已正式登錄完成聚落保存再發展計畫,並進一步爭取再造歷史現場專案的支持,推動各項實質的有形、無形文化資產保存活化與傳承工作。四年執行過程中,府內外各部門與鄉親們充分配合協作,逐步解決問題朝共同目標前進,是一個可以參考分享的經驗。 疫情過後,金門再次爭取文化部計畫並邀請澳洲團隊在6月中旬蒞金,除舉辦論壇為金門將帶來最新的國際保存趨勢,也將透過在古寧頭聚落的工作坊,和鄉親們共同探討重要的聚落保存與再發展等議題。保存傳統文化建立文化韌性、發展永續策略,是國際社會共同的趨勢,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六月中間一系列的盛會令人期待,更歡迎各界朋友們多多參與。
-
勇敢追夢,未來可期 ─對所有金門畢業學子的勉勵與期許
又到了一年之中最令人感慨的季節--畢業季。對於國小、國中階段的畢業生,多半是繼續邁入另一個學習階段;對於高中職或大學及之上畢業的學子,所面臨的,可能是對不同大學院校及系所的抉擇,甚至是攸關自身專長和興趣的職場就業選擇及挑戰。 在畢業季節,除了回顧過去、憧憬未來,更要感謝每一個學習階段陪伴我們成長的人和事。從稚嫩的孩童到即將步入社會的青年,經歷了無數挑戰和考驗。每一次都是我們成長的寶貴財富。要感謝老師,他們不僅教授我們知識,更教會我們如何做人;感謝同學,他們的陪伴讓我們的校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感謝家人,他們的支持和鼓勵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對於繼續升學的學子而言,畢業並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相反,它是一個新的開始。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學習不僅僅是在學校的任務,更是對未來一生事業奠基的開始。因此,保持好奇心並不斷學習新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往後激烈競爭中有些籌碼。面對未知的未來,也許會感到迷茫和不安,但變化本就是生活的常態,而挑戰則是成長的催化劑。 而對於即將步入社會的畢業學子,不僅要關注個人的發展,更要多關注社會的發展脈動。同時要逐漸認知人際關係在職場及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人際網路,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在職業上取得成功,更可以讓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學會與人溝通,學會團隊合作,都是學校之外的重要課程。 而作為金門這樣的離島地區畢業生,面對未來的規劃,或許可以更多的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規劃及考慮: 首先,應多加瞭解本地特色與優勢。金門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歷史文化,瞭解並利用這些優勢,可以為個人發展提供獨特的資源和機會。其次,是多學習與金門特色相關的專業,如旅遊管理、環境科學、地方文化研究等。努力進修以取得相關專業資格認證,增強自己的競爭力。 如若考慮在地創業與就業,則需多觀察和金門有緊密聯繫的地區創業機會,如開設特色商店、餐廳或旅遊服務。尋找與本地產業相關的就業機會,如釀酒業、農業、漁業等。另外,利用金門與臺灣本島、大陸等地區的聯繫,參與跨區域的合作專案。加強與大陸地區的文化交流和經濟合作,拓寬個人視野。 還有,可以考慮多參與金門社區服務,貢獻自己所長。透過志願服務、社區建設等活動,增強社區凝聚力和文化認同。此外,金門作為一個生態敏感的地區,環境保護尤為重要。因此,可以適當參與或推動一些有關環境保護的可持續(永續)發展專案,如生態旅遊、綠色能源等。總之,作為金門的畢業生,未來的規劃應該結合本地特色和個人興趣,同時考慮長遠發展和個人成長。 最後,所有的畢業生都應該深刻體認,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尤其在數位時代,學習數位技能,利用互聯網和數位技術,打破地理限制,拓展工作和學習的機會。只有透過不斷學習、積極參與金門地區各項活動、探索創業機會,以及利用現代AI應用技術,開拓視野,才能成為一個可以立足兩岸、且跟得上時代的人。
-
正視ECFA衝擊 務實處理兩岸經貿關係
繼中國大陸對台軍演後,大陸財政部於日前公告,6月15日起,對原產於台灣的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協定稅率,按大陸現行有關規定執行。就此,陸委會回應,ECFA是兩岸雙方於世界貿易組織(WTO)架構下簽署的協議,也屬於WTO事務範疇,呼籲陸方停止經貿施壓,統戰分化。 據了解,這是大陸第2次就中止ECFA部分項目向我施壓,上次是在去年12月21日,台灣總統大選前,大陸宣布中止丙烯等12項台灣商品,這次是在520賴清德總統就職後,中止項目達134項。據大陸財政部公告稱,台灣地區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違反ECFA規定。2023年12月21日,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稅委會公告2023年第9號,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但台灣地區仍未採取任何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大陸國台辦更「直白」的表示,「賴清德當局」頑固堅持台獨立場,是大陸有關部門不得不進一步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的根本原因。 眾所周知,大陸一向有「以經促統」的戰略目標,但這依然不會降低我方對大陸市場的依賴程度,就算去年兩岸貿易往來雖不如以往,但中國大陸仍為台灣主要出口市場之一;台灣輸出中國大陸早收貨品金額157.82億美元,減免關稅金額為6.92億美元。當然,多數報導也指出,台灣產業對於ECFA早收清單的中止或限縮,在賴清德當選總統後早在意料之中,也都採取了一些積極且必要的「避險」措施,但不可諱言,進一步中止ECFA,甚至是「清零」ECFA,對於台灣就業人口集中的傳統產業的影響,仍然是「立竿見影」的;例如:為了減緩ECFA的衝擊,台灣企業勢必加速、加大全球布局,如此便有可能以縮減國內產能,增加海外生產來因應,尤其是透過RCEP的東協國家來擴大享受優惠關稅以降低風險,但此一結果勢必衝擊國內就業機會;這對於本就已經相當嚴峻的就業環境而言,無疑地更是「雪上加霜」。 的確,誠如大陸方面所言,ECFA是兩岸雙方在「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簽署的,實施中如產生問題可通過兩岸協商予以妥善解決。也正如民進黨雖然一貫主張ECFA過程不透明,且有統戰收買之嫌;但在過去八年,蔡英文政府卻對兩千多項大陸農工產品輸台的貿易壁壘視若無睹,更沒有付出應盡的努力去營造出透明、公平、對等的兩岸貿易投資環境,遑論去討論或推動其執政前主張的廢除ECFA。 究理而言,台灣產業需要升級轉型、分散市場等,俱屬合理合宜之作法,但也不代表兩岸便不能在既有的基礎上展開「正常化」的經貿交流的諮商。當然,我方或認陸方有預設政治立場之不宜,但我方又何嘗不是「得了便宜還賣乖」,放任局勢之不利發展? 總之,兩岸必須要談,也終究要談;ECFA如今是部分「中止」,真要走到「終止」的那天,必不是兩岸人民所樂見。基此,即便兩岸是高度政治掛帥,但民生經貿仍需務實以對,中央當一本互惠互利原則,積極開展兩岸正常化的經貿關係才是。
-
善用金門區位優勢降低兩岸經貿脫鉤風險
中國大陸於520總統就職演說後隨即展開圍台軍演,並宣布取消134項產品的ECFA關稅減讓,兩岸政經局勢瞬間烏雲密佈,特別是ECFA逐步取消讓利優惠,勢將對台灣的經濟發展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尤其台灣企業可能加速重新配置生產基地和供應鏈,以應對來自中美對抗及兩岸對立緊張局勢下的經濟壓力,促使台資企業加速向東南亞、南亞等地區轉移,並且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 未來台灣將可能更依賴於與美國、日本、歐洲等先進經濟體的合作,推動技術創新和高附加值產業的發展,以減少對大陸市場的依賴,而且由於大陸逐步取消ECFA關稅優惠,台企在大陸內需市場的競爭力將受到影響,短期內可能面臨一定的經濟損失和挑戰,長期來看,台灣可能會尋求與其他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擴展多元化市場,進而降低營運風險,此一情勢對大陸經濟情勢及產業發展可能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近年來,中國大陸因為中美貿易對抗情勢升溫,正試圖從各個產業供應鏈環節推動「去美化」,加強扶持民族品牌,提高產品、零組件自主生產與原物料採購供應能力,特別是逐步取消對台ECFA關稅優惠後,造成台製產品、零組件的成本優勢下滑,有可能從「去美化」進一步演變成「去台化」,更將對於過往仰賴大陸市場的台商形成巨大的經營挑戰,特別是兩岸政治局勢緊張可能會對台灣投資環境產生一定的不確定性,進而影響外資投資信心。 金門臨靠大陸廈漳泉地區,推動自由貿易港區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金廈自由貿易跨域協作可以作為兩岸經濟合作的溝通橋樑與實驗場域,進而促進兩岸間的經貿交流和產業合作,並將吸引更多的遊客、投資者,有助於金門發展觀光業、服務業和高端產業,提升地方經濟活力,也可充分善用地理優勢,發展成為區域性的物流和貿易樞紐,中央政府應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包括稅收優惠、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引進等,以期確保自由貿易港區的順利運行和可持續發展。 由於金門的特殊地理位置提供潛在的發展機會,可使金門成為兩岸經貿脫鉤趨勢中的一個緩衝地帶,兩岸應將金門作為探索新型合作模式的試點,透過金門,陸資和台企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維持供應鏈的整合,將金門發展成為兩岸中介貿易和物流樞紐,利用其靠近中國大陸的地理優勢,促進商品和服務的流通,此將有助於降低兩岸企業的物流成本,並縮短交貨時間,提升供應鏈的效率。尤其陸資和台企可以在金門建立合作平台,吸引兩岸企業在金門投資設廠或設立分支機構,發展兩岸互補性強的產業,如高科技、製造業、電子業等,形成互利共贏的局面,透過更多政策優惠措施幫助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競爭力。 總結來說,金門特殊的地緣區位提供了有利的發展條件,使其在兩岸經貿脫鉤的趨勢中成為一個潛在的供應鏈整合點,但實現此一目標需要兩岸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研擬制定長遠的發展策略,同時中央與地方政府也成立專案推動小組隨時準備應對潛在的各式挑戰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