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稚暉亭札記
在大小金門還有行駛交通船、1-1號道路尚未通車之前,金城到前水頭的公車密集,半個小時就有一班,如果再加上往金門城繞道前水頭圓環的班車,那就是20分鐘一班車,交通十分便利。這一線的公車,有兩岸三地旅客的搭乘,每天絡繹不絕,但對於候車站,有些人會存疑:「稚暉亭」一座涼亭而已,為何大費周章設一個站牌。「稚暉」指的是誰?很久以前,我就存有寫一篇簡介的念頭,不想家務繁忙,歲月蹉跎,讓李金生先生捷足先登了!他在02.27的「金門瞭望」專欄寫了一篇「青山依舊,幾度夕陽,吳公亭前話往事」,對景區的整修、駐軍的更迭、祭祀的舉辦,甚至兩岸政策的釐定,都有鞭辟入裡的見解,拜讀再三,至感欽佩!個人這篇「稚暉亭札記」,是要各位看官可以從不同的視角,窺知吳公亭的前塵往事。 鑑於現在的人普遍健忘,連曾經擔任幾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蔣介石都極少人認識,更遑論其他人了!所以,首先要介紹吳稚暉先生的生平事略:先生原名脁,後改名敬恆,字稚暉,世籍江蘇無錫,生於中華民國紀元前四十七年乙丑三月二十五日,卒於中華民國四十二年癸巳十月三十日,享壽八十有九齡。22歲考中秀才,26歲光緒十七年中式舉人,參加「康梁公車上書」,力勸清廷變法圖強。1905年冬參加同盟會,投身國民革命,一生致力革命救國,輩分和國父孫中山同樣高,1913年參與國父發起的反袁世凱稱帝的二次革命,同一年任教育部讀音統一會議主席,提倡國語注音,即今日所稱的注音符號。1924年,在上海創辦中華粥會,至今該會仍在臺灣運作,每月都會集會吃粥,以紀念吳稚暉先生。1927年授旗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領軍北伐。1946年擔任國民大會制憲代表主席,代表國民大會頒授中華民國憲法給元首蔣介石,成為歷史教科書裡的重要照片。蔣介石畢生待之以師禮,逝世時致贈誄辭為「痛失師表」,百年誕辰,時任總統的蔣介石頌詞「一言而為天下法,一行而為天下師」。吳稚暉先生在北京南小街創辦為黨國元老子女設立的海外預備(補習)學校,蔣經國在這邊就讀,由吳稚暉先生單獨授課,加習俄文,因此,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稱他為生平最欽佩之人。此外,他還精於小篆,與擅長隸書的胡漢民、楷書的譚延闓、草書的于右任等人,被當代譽為「中國國民黨四大書法家」,堪稱為一代儒學宗師。 民國四十二年十二月一日,蔣經國先生以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身分,護送黨國元老吳稚暉先生骨灰,海葬於金門水頭灣。明年五月建紀念亭,亭中央是先總統 蔣公介石先生題碑曰:「吳稚暉先生水葬紀念亭」。亭原稱稚暉亭,五十六年,由時任部長的蔣經國先生指示易名吳公亭,並在前水頭村郊修建稚暉公園,後又恢復原名「稚暉亭」。稚暉公園的近海處則是吳稚暉先生半身銅像。銅像旁有一書室名為稚暉書室,早期建成後一直閒置,為推動金門閱讀島政策,在書室內添購中式傢俱一套,同時由文化局提供二座書櫃,擺放許多地區出版之圖書,陳列以供往來遊客駐足閱覽。公園比鄰水頭碼頭,地勢高聳,水頭碼頭景緻盡收眼底,還可以瞭望大小金門、大陸及金烈水道等,亭旁遍佈木麻黃、二葉松,到處都是林蔭大道,是一處欣賞海景、旅遊休憩的好地方。 相傳在吳稚暉先生海葬水頭海域若干年後,有「好事者」提出一個建議:為了紀念黨國大老,除了紀念公園之外,可以把「金水小學」改名為「稚暉小學」,如此一來,對一生致力於教育文化事業的他更有紀念意義,當然,改名不能光是改個校名就可以了,金水小學原有校舍發展腹地狹隘,要配得上「國師」之名的學校規模,一定要另起爐灶,重新設計,在和地方仕紳研議之後,擇地在後山(龍岡山北坡)新建一所稚暉小學,可惜最後這個案子胎死腹中,至於破局的原因是什麼,基於「君子絕交不出惡言」的古訓,這位深知詳情的耆老從未鬆口。的確,要是前水頭的小學名字叫「稚暉」的話,雖然說政治環境已然改變,但總不至於像現在一樣,成為第一所被併的小學吧?以「將軍」為名的學校不動如山,那以「國師」為名的學校更應該穩如泰山吧!雖然有這一段不愉快的往事,但我個人認為:每年的公祭典禮,前水頭都不應該缺席。所謂青山有幸埋忠骨,能得這位功在國家的一代哲人選擇此地為長眠之所,這是前水頭的榮幸!尤其出自於損失兩塊耕地的我家,還能作此表達,意義更彌足珍貴,相信吳稚暉老先生一定對我這一位後生晚輩的看法表示讚同和肯定。 三十餘年來,前水頭的各項重大興革我雖然沒有無役不興,但至少也略有耳聞,在我的記憶中,村里參與公祭吳稚暉先生的事還沒有發生過,也沒有被邀請過。我的想法是:每年的祭典,前水頭不但要參加,而且要主動負起一項任務:唱紀念吳稚暉先生的歌曲。我記得以前有看過這一類作品,所以我就請音樂大師李永舜幫我找,後來他和許維民校長終於挖到我想要的東西,那就是金門之音:58年10月,金門文獻委員會政治作戰部印行,李中和編輯的歌曲: 第一首──「巍巍吳公」:楊學耀作曲、滕子清作詞。 歌詞:巍巍吳公,浩然正氣,願葬東海,指日收京,有亭矗立,容顏如生,松風浪濤,電閃雷奔。巍巍吳公,人中之龍,學貫中西,德高望崇,革命聖人,偉烈豐功,反共抗俄,矢志精忠。 第二首──「稚暉亭」(混聲二重唱)羅維瑾作詞、康謳作曲 歌詞:稚暉亭,位水頭,背面環山前朝海,峭岩石崖形勢險,正是一代偉人水葬處,五尺銅棺沈海底,白浪滔滔伴長眠。白浪永不歇,像他當年豪邁氣,青松翠柏繞亭旁,雄獅石階多麗壯,先生像,立亭前,莊嚴慈祥,人格偉大芳百世,留與人間憑弔瞻仰。 第三首──頌稚暉亭(混聲四部合唱)羅紹仁作詞、張錦鴻作曲 歌詞:一代完人葬金灣,舉國上下齊斷腸,清高脫俗儒生色,自然平易人景仰,吳公學養萬人瞻,千秋萬世留芬芳。 前水頭社區是成立極早且運作順暢的社團組織,尤其有同村財力雄厚的金水寺公益慈善基金會的支援,更是如虎添翼,相信只要結合學校音樂師資,必能迅速達成追思歌曲傳唱的任務,做好和睦這位「老大官人」鄰居的工作。 吳稚暉先生曾經是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的業師,經國先生也經常利用蒞臨金門的機會,前往稚暉公園表達對吳老師追悼和懷念,何以見得?戰地政務時期,中央大員乘坐的車輛,層級到那裡,搭配的陣容就有相應的規模。我家很多塊田地都在稚暉亭附近,經常在那裡幹活,一則是好奇心,再則突然有個想法:書報雜誌常有高層巡視地方,和當地居民一團和氣拍照的畫面,說不定我有機會成為他們的忘年之交(差一輩,無法稱作民間友人)。有一次下田時,我發現稚暉公園週遭氛圍有點「凝重」,趕緊放下工作,拿出戰地小孩特有的機智,壓低身軀,沿著旁邊的一條溝壑,一步步的朝亭子前進,沒想到迎面來了前後兩個身穿軍便服手提卡柄槍的憲兵,高喊:「小鬼!趕快離開」,完了!和大官做朋友的機會泡湯了!從今以後,我才真正領悟到閩南話「代誌不是憨人所想」的真諦,的確,想要獲得領袖的殷切垂詢,過程不是像我這個傻瓜所想的那麼簡單。 雖然碰了一鼻子灰,我到田地工作時,依然會注意到芳鄰的動靜,在經國先生晚年,有一次來了一大堆人,帶著一些木頭材料,敲敲打打,二三天就撤走了,大概是他因故沒到金門,臨時取消到稚暉亭的行程。過幾個月阿兵哥又來了,這一次總算看清楚,原來是在階梯搭一個便於推動輪椅的廊道,注意了幾天,但沒看到經國先生來,一個星期後也拆除了!這是方便患有糖尿病不良於行的經國先生來拜祭恩師,讓我非常敬佩他永懷師恩的恆心和毅力,在不重視尊師重道的今天,這些舉動,也啟示普天之下的學子──師恩莫忘,山高水長。(上)
-
背影
遠方 雲雀低翔 茉莉花釀的芬芳 覆蓋於 未說完的叮嚀 依依切切 金黃閃爍的阿勃勒 在他的背影後 搖曳閃耀 嘹亮啼聲 劃破牽掛 田野上 沉穩的禾束 是留下的慈愛 註:中學畢業那年,離鄉背井求學,坐上開往夢想的客運,身後是父母的背影與滿城阿勃勒,多年後回首,才懂那一束禾香,是他們留給我最深沉的愛。
-
記憶中的柑仔店
小時候我家古厝是開柑仔店(雜貨店)的,旁邊就是砲兵軍營,舉凡軍人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媽媽都會不惜辛勞搭船到大金搬貨,早期金門大橋尚未開通,只能搭交通船,個子嬌小的媽媽常提著大包小包的重物往返大小金,阿兵哥都尊稱她為有求必應的「大嫂」。 大嫂的婆婆,是我的阿嬤,更是媽媽口中的得力助手,婆媳兩人合作無間,軍民一家,食衣住行兩人一手包辦: 食:想吃什麼都點得到(燴飯、炒麵、滷菜、炸雞、水餃、什錦麵等)、想喝什麼應有盡有(啤酒、飲料、汽水、果汁等)、想清涼一下吃刨冰(清冰、月見冰、西瓜冰、百香果煉乳冰等)也OK。退伍辦桌,內用或外帶都可。店裡貨架上擺滿新鮮麵包、零食餅乾、巧克力、當季水果、泡麵、罐頭等應有盡有。客廳地上更是擺滿一顆顆大排長龍的紅肉大西瓜。記憶中的好味道是阿嬤親手烹調的酸梅枝仔冰,用冰袋裝的,酸甜美味。還有媽媽手工製作的花生糖,香脆可口。兩人的好手藝,讓我們這群小孩很有口福。 衣:婆媳都會使用裁縫機,提供洗軍衣、繡臂章、褲子破洞補丁、熨燙和摺衣服等服務。兼賣內衣、軍帽、S腰帶等相關軍用配備。有需要只要發聲立即補貨,服務至上。當時年紀小,還幫不上什麼大忙。大姊和我只能幫忙收衣服和衣褲配成對,讓阿嬤熨燙,熨燙費時又費力,汗珠如雨下。 住:抱歉無法提供住宿服務,當時還不流行民宿,但有浴室可以提供付費洗澡。有賣家庭電器用品(電扇、捕蚊燈等)。提供桌上型投幣式電話供阿兵哥使用。 行:當時女性駕駛不多,媽媽去考汽車駕照,取得計程車資格,讓阿兵哥想去哪就去哪,叫車隨Call隨到。當時媽媽拿著超大台大哥大聯繫店裡的主機,從電話另一端聽到媽媽的聲音,令人印象深刻。 育樂:阿兵哥來自台灣各地多才多藝,會教我們國小數學和國中理化、畫圖指導也難不倒。印象中前廳裝設兩桌撞球檯,就讀國小的大姊和我會協助擺撞球和計分,也有播放電影錄影帶。後廳裝任天堂電動遊戲機,供阿兵哥放假休閒娛樂。 過年過節店裡會掛滿各式商品,忙著包裝摸彩禮品,小孩子還會被邀請到阿兵哥中山室一起吃大餐過節,當時照相機少見,多數照片都是阿兵哥拍攝贈與給大嫂的,媽媽相簿本保存很好,看著泛黃相片訴說過去的往事。 隨著軍營撤離,小金門很多柑仔店都不做生意了,阿兵哥減少改成民宿賺觀光財,家裡的柑仔店也成了回憶中的一部分。近年來老兵回金門,回來探望已長草的破舊營區和軍營旁的柑仔店,景物依舊人事全非,大嫂升級為阿嬤,我的阿嬤已往生多年,我也已是一個小孩的媽。 時間是不等人的!金錢也買不到寶貴的時間。隨著年紀增長,愈來愈有感觸,暑假後小孩今年升國一,赫然發現父母也老了,邁入中年的我們更增添歲月的痕跡,常提醒自己再忙也要抽空好好陪伴家人,聊聊記憶中令人懷念的柑仔店。
-
感恩音樂會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一場感恩音樂會就在相知相惜之下應運而生。 現代人的人生規劃,日子總是安排得滿檔且充實,特別是退休賦閒在家的銀髮族,不是擔任志工,便是林林總總的學習生涯規劃,充分顯現出「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精神,足以是社會的楷模、最佳的典範。 去年無意間在泳池邀約了即將擔任西門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沈小姐加入圓韵合唱團,她百分百的屬於現代人的人生規劃組。日子過得積極又愜意,恰好尚有星期日空檔可資運用排遣,於是允諾加入,一旦參與就全心全意地投入,積極的配合,帶來正能量。她的熱情、認真的態度是決不缺課,讓我無比感動。閒聊中聊及社區,得知有些社區並不是那麼熱衷於演出團隊的到來,感覺就是那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不僅如此,還諸多推託之詞,富於正義感的她,馬上遞上橄欖枝,誠摯地邀請金門縣圓韵愛樂協會的蒞臨。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感動之餘必當全力以赴。所以在積極用心的規劃之下,除了於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依循往例舉辦「2025第十一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古詩新韻敘衷情」之外,還加增了一場多元繽紛的「感恩音樂會」來回報知遇之恩。 金門縣圓韵愛樂協會特邀幽默風趣、退而不休,持續活躍於文學、音樂……各大領域的許維民校長擔綱主持,在他幽默風趣的口吻下,循序漸進地引領觀眾進入音樂殿堂,聆賞一場多元繽紛又動人心絃的感恩音樂會。 首先由指揮洪雪卿老師、伴奏王立梅老師帶領的圓韵合唱團帶來三首大合唱曲目:「聞笛」、「那顆星星就是我呀」、「我只在乎你」,可說是曲曲動聽,頗能讓人心領神會,引發共鳴;以及「518酷麗麗~烏克麗麗樂團」帶來兩次登場:「小幸運」、「小手拉大手」、「歡樂年華」,以及「烏梅子醬」、「學貓叫」、「甜蜜蜜」,你彈我唱、不亦樂乎,不但帶來台上台下的良好互動與心靈交流,令人讚嘆的是他們是因興趣而結合自組的團隊。雖無固定的團練處所,而能有此番成果,實屬難能可貴,值得嘉勉。再說,社區巡演總希望有社區團隊的投入,共襄盛舉,則更添光彩!沈理事長為「酷麗麗樂團」一員,她的演奏十分投入、傳神,肢體動作流暢優美,足以奉為圭臬典範,讓人無比欣賞。接續,圓韵女聲帶來重唱:「茉莉花」、「西風的話」,更是耳熟能詳,十分親切的歌謠,不覺間沉浸在「當年年紀小」無憂無慮的歲月裡。能歌善舞的蔡夏嬌老師精心編製了兩支獨舞:「古典舞~浮雲散」、「國風舞~青花瓷」,在曼妙的舞姿下成為最吸睛的焦點,更是贏得熱烈的掌聲。 金門清音社洞簫首席汪懷晉老師則帶來洞簫獨奏的經典曲目──「畫妳」,在水平極高的觀眾聆賞下,越發顯現樂聲悠揚、扣人心弦,不但陶醉在老師的樂聲中,更是讓人讚賞西門社區觀眾水平之高。演奏前,我還擔心音量,畢竟這空間不算小,便詢問汪老師需不需要架設麥克風,汪老師回復:只要安靜,這空間是不成問題的。果然在演奏者與高水平觀眾間的互動下,呈現了超水準的展演,令人讚賞!猶記得小時候對洞簫的理解,總覺得洞簫的聲韻極具哀怨淒涼,所以最能吸引鬼魂來聆聽,特別是晚上,最忌諱吹簫了。曾經,小學時期的中秋節晚上,在家中庭院賞月,還雅興十足的播放著洞簫唱片(那年代有唱片可就不簡單了),卻惹來同學嚇唬說,你沒瞧見前面坐滿了一群鬼專注的聆聽呢,直說得我毛骨悚然顫慄。 緊接著,由陳能羨、李美珍、林麗娟帶來的太極劍,展現了俠骨風情,長劍一揮,萬千豪氣展露無遺。矯健的身手在樂聲中舞劍、練身,更見豪情。怡情、悅性,何其快哉!讓人心嚮往之、羨慕之。董群耀的自彈自唱:「我家在那裏」、「掌聲響起」,屬於我們這一年代的流行歌謠,恰似回到往日情懷,特別有感,更是讓人讚嘆連連、佩服不已!在我們這個年代得以無師自通、自學有成,實在了不起。果真是高手在民間;最終再由蔡夏嬌老師編舞,帶領全體演出人員帶來喜氣、歡樂,簡單易學的帶動唱,並邀請全體觀眾們齊聲唱和、手舞足蹈,在又唱又跳、一片歡樂中譜出美麗的夏日樂章。最後,在一曲悠揚動聽的歌聲中,請聽:「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乘著歌聲的翅膀帶來祥和、希望和無限的歡樂。 當曲終時,不得不再次讚賞西門社區真是一個素質、水平極高,頗為優質的社區,值得驕傲、嘉許的是擁有一群訓練有素、熱情奉獻的志工們,合作無間的協助會場的布置,及會後的歸位,充分發揮自動自發,捨我其誰的精神,讓參與演出的團員們無不是看在眼裡,感動到心坎兒裡,熱絡的氛圍讓人賓至如歸,親切一如家人,溫馨快慰。 參與盛會的嘉賓,除了金門縣圓韵愛樂協會的最高指導顧問楊肅元夫婦,尚有教育處處長黃雅芬夫婦、前消防局長翁宗堯夫婦、前金酒董事長黃景舜、還有專程來捧場的親友、同學,及一大群西門里的鄉親們都踴躍出席了這場盛會,可謂座無虛席,盛大空前,加上觀眾素質之高亦屬難得,相得益彰、可圈可點、可喜可賀。而觀眾們的踴躍出席帶給演出團隊的是正向的鼓勵與積極的嘉勉,不啻是共同演繹了一場大爆滿、大成功的溫馨同樂的音樂饗宴,相信每位參與者,不論是演出者或是觀眾,相信大家的心靈都留下了甜蜜的回味。 當音樂會告一段落,金門縣衛生局也派員伺機在活動中向與會者進行宣導吸菸及二、三手菸、電子煙、菸酒檳榔的危害,並宣導「菸害防制法」的新規定,倡議無菸無檳好生活等,同時向吸菸者提供戒除菸、酒、檳的管道及方法。同時,參與演出的團員們也協助衛生局宣導,發揮了最大的成效,成功的扮演著最佳宣導員,藉著樂教的薰染陶冶和衛教的宣導啟迪,讓大家開心的帶著健康知識,精心準備的有獎徵答的宣導品以及歡樂的歌聲回家,邁向更健康的人生境界。 曲終人散、夜深人靜的當下,陣陣思緒翻湧而來,感慨多多。不禁思索著要組一個合唱團隊著實不易,單單就練唱的過程就讓人備極辛勞,除非是天才型的、「家」字號的人物,才得以一拍即合,一合即可登台,一般普羅大眾就得是興趣之所趨,方能克服萬難,否則很難承受這等一練再練、甚至於千錘百鍊的磨合過程,即便是獲得滿堂彩,爆量的掌聲,依然得積極向前尋求更大的進步空間,因為藝術是一段無止境的追求。又,合唱講究的是和諧精神,合而為一,沒有個己,只有團隊,現今社會尤須共榮、相互包容,方能成就偉大,這正契合了合唱之精髓。若能復刻七○年代各鄉鎮皆有其合唱團隊,擁有相互觀摩的機會,以歌會友、互相切磋、激勵成長,該是多麼美好的「唱.暢」世代。 談及選曲,我覺得它關鍵著音樂會的成敗。在選曲方面,首先須考慮聽眾的年齡層,以及喜好、水平,所謂投其所好方能引發共鳴,帶來迴響,否則,只能是鴨子聽雷,落得適得其反罷了。至於觀眾~音樂會的主力部隊,在相互刺激反應下頗能引發效應,帶來更加美好的演出,也是帶給演出者莫大的激勵作用,所以您的掌聲,蒞臨鼓舞將是演出者最大的支持後盾,我們可藉由一次又一次的聆賞體驗來蓄積能量,倍增自身的欣賞力,成為優質的聆賞者。在音樂的國度裡,設若不能成為表演者,但至少是一位具有水平的欣賞家,甚而是音樂評論家,所以,從「聽」入門,以窺音樂藝術殿堂之美。 最後更加期盼:我們安居在寧靜的金門島上,雖無法人人是音樂家,但總可以個個都是欣賞家。特別是處此資訊發達的世代,資訊無遠弗屆,請善用您的寶貴時間,帶來鼓舞的掌聲,為自己喝采,為表演者加油打氣,不容小覷您的小小掌聲將會迎來明日之星的誕生,且讓我們一起營造良善的社會風氣,共譜美麗新樂章。
-
帛琉輕旅
一、長堤公園 椰影非常閒逸 當灣澳濃翠的時候 已經漸層迢遠 像在水彩裡泅泳 二、KB大橋 流線橫空跨向碼頭 已經速寫了距離 遙望洸洋天際線 島嶼鬱綠木屋 三、水族館 水域映象著浩瀚 硨磲貝恬謐光合 爛熳珊瑚盤旋成宮 雀鯛迴舞韶華
-
守護我們的海洋--少尉見習官航海的日記
時間17:00,航海廣播:航行第三班開始接更;人員上上下下交替之間,彷彿潮來潮往,日出日落那樣的規律而不變,晚餐後,步出艙間,信步走在寬廣的艦尾甲板,火紅的落日緩緩滑入海平線,仰望著天際,呼吸著鹹鹹的空氣,我知道許多追逐風、追逐海洋的年輕水手,將在這片蔚藍海洋去實現、去追求。正因喜歡海洋,才願意與海洋為伍,這正是每個海上軍官的共同心情。 18:00,海上夜暮低垂,海風冷颼颼,懸掛在艦尾頂端的廣播器,響起了急促的備戰警鈴聲,長聲短聲相互交織著,增加了夜的緊張與神秘,弟兄們穿著戰鬥服裝,沿著備戰路線奔向部位。古意盎然的航海時鐘指向22:00,我們的船位已在台灣海峽的深深處,舷窗外是漆黑一片,偶有激起的白浪花,點綴著夜航的明亮色澤。冬防時期是最為辛苦的季節,除了要接受滔天巨浪的考驗外,更要承受那冷峻北風的侵襲。大自然就是此刻最嚴苛的挑戰與最猙獰可怕的敵人。左右搖擺25度之後,身體也有些承受不起了,只覺胃在翻攪,一股酸溜溜的氣息,像蓄勢待發一傾而出的火漿溶岩,在驚爆點的那一剎那,猛烈的衝出層層關卡,如潰堤般的江河一發不可收拾。走出露天甲板,站在信號燈前的欄杆處,仰望著天上佈滿的星斗,熟悉的北極星千百年來不曾改變方位與距離,始終伴隨並護衛著航海人,在深藍的海洋上,指引著安全回家的路。雙進一、雙進二、雙進三、雙進四、雙併聯、全馬力試,一遍又一遍的操演測試,一項又一項科目的變化。本次共進行了多項的實作操演行動,而每項操演均能達到預期的目標,讓艦上官兵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和征服海洋的成就感。 陽字型驅逐艦具有高度之運動力,且運轉極為靈活,平時肩負水面、護航、反潛、防空及岸轟支援等作戰任務,由於該艦係二次大戰期間急造之產品,且均由鋼鐵製造,而台灣地處亞熱帶,夏季酷熱,冬季寒冷,溫度既高而又無冷氣設備,官兵日常工作揮汗如雨,夜間難以安寢,冬季北風狂飆、海象惡劣,艦隊弟兄冒著十級以上的湧浪在臺灣海峽擔任偵巡、戒護之任務,可謂備嘗艱辛。 老陽戰鬥艦因船體與機件老舊、零附件取得不易,有計畫性的陸續光榮除役。服役近半世紀的陽字型驅逐艦,因時代的演進與精實案的推動,他—護航驅逐的主戰兵力角色,正被新一代兵力所取代,隨著汰除的時代腳步,陽字型驅逐艦也已走入歷史。誠如一代名將麥帥所說:「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凡是曾經在陽字型艦服役的官兵,都將難掩那份不捨之情,彷彿送走一位老戰友的感傷。當年前輩披荊斬棘,所創下的功績偉業,亦將是許多艦隊官兵共同的記憶;輕輕推開封塵已久的記憶匣,看著牆角懸掛著有些焦黃班駁的照片,七艘陽字型驅逐艦一字排開,在臺灣海峽戰鬥巡弋的英姿,總令人激盪不已,昔日的海上英姿猶在,護衛海疆的壯志豪情不減。雖然陽字型驅逐艦相繼除役而走入歷史,但他們的海上傳奇與英勇故事,永遠留傳於每一個海軍官兵的記憶裡。 暮然回首,服役近五十餘載的陽字型驅逐艦,曾是二戰期間的護航驅逐的主戰兵力。隨時代的演進與精實案的推動,早已被新一代兵力所取代,隨著汰除的腳步加速,陽字型驅逐艦正式走入歷史。踏上那刻劃著美麗海洋典故與傳說的舷梯,總被陽字型驅逐艦的力與美強烈地吸引著,立體的醒目戰術編號,紮實穩重的三角桅杆和寶劍般的艦艏與流線的船身,在在散發出一股獨特的傲人氣質。推開鑲著各種英文代號的水密門,隆隆的引擎聲和濃濃的油煙味及炙熱逼人的蒸氣,從艙口蓋中一股腦兒竄出。三五成群的藍色水兵們,沿著紅、藍箭頭,以熟練的步伐高超閃躲姿態,奔馳在狹窄的艙間走道中,找尋自己的戰鬥部位。震耳欲聾的船笛聲,劃破了寂靜的左營軍港灣。在臺灣海峽的深藍的水域裡,不論晨昏、不分寒暑,七艘陽字型驅逐艦編成單縱隊巡弋的戰鬥英姿,成為少尉見習官在「乘長風、破巨浪」的航海季節中,早已成為生命中最難忘且最珍貴的海上記憶。(下)
-
如願
想著兩天的行程,無論如何一定要前往海印寺朝聖,心裡念了好些年,可總是會被人、被事給耽擱了。 在浦邊的四姑家門口,和表弟問起前往海印寺的交通方式。他笑著說也太巧合了,隔天正好是農曆十七,在山外車站有接駁車的服務,當下有一種幸福來得太突然的感覺。細雨綿綿中,搭上接駁車前往,親切的志工們輕聲叮嚀上下車注意安全,被關懷的感覺真的很溫暖。路程中和另一半說起兒時從沙美搭公車到陽翟,下車後沿著上山的步道前進,一路勇往直前的走到海印寺,許是身旁有同學相伴,倒也不會覺得累,說著話聊著天,好像很快就到了。 數算著前一次到海印寺是何時,竟然是幾十年前的事了。可是,又好像還是昨天,阿嬤嘆氣的說著:你爸要去苗栗說親前,我去海印寺求籤,都說差六歲的姻緣不好,可兒大不由娘,妳爸還是非妳媽不娶。只要看見爸媽鬥嘴,阿嬤都要說起海印寺卜卦的靈驗;接著會再說起當年炮戰,阿公帶著十來歲爸爸一同前往自家的田地搶收農作物,誰知道一顆砲彈正好打到田裡,硬是濺起了鋪天蓋地的泥沙,把阿公整個人埋得只剩一根腳趾頭,一旁的爸爸驚慌失措,立即雙手拚命的挖著泥沙,終於把阿公救出並扛回家,奄奄一息的阿公病得很重,眼看著命在旦夕,阿嬤聽著長輩們的勸說,在家門口捻香朝太武山跪拜,求海印寺觀世音菩薩顯靈救救性命垂危的阿公,是夜,馬蹄聲由遠而近,熬煮中藥的鍋子濃濃的藥香瀰漫整個屋子,阿公喝完這鍋中藥後,人清醒了,也慢慢地恢復體力,因著菩薩的庇祐,家裡的頂梁柱逐漸恢復了健康。阿嬤信神佛也在村里行善助人,日常裡除了家裡早晚的三炷香,年年的農曆正月來到,也都要孫輩們前往海印寺祭拜,求菩薩庇佑,子孫們平安健康、貴人相助。 接駁車上,看著兩旁熟悉的花崗岩,時光彷彿穿越到多年前,阿嬤的叮嚀猶如在耳邊。接駁車下車後,隨著人潮前往海印寺,聽著殿內頌經的經文,想著晚年病痛纏身的媽媽終於不痛了,雖然嘴裡總是說著要放下,可在梵音繞耳之際,經文的字字句句還是如針刺般扎在胸口。微雨中行走於寺旁小徑,同行的人笑著說,金門女婿當了快三十年,終於有緣來到海印寺。菩薩前躬身行禮,他說:就像金門阿嬤一樣,就是求家人平安健康。有了年歲後,家人的好才是最大的願望啊! 年年都要回官澳家裡走一走,身上好像裝了定時器般的由不得自己,曾經念想了多少年沒到訪的海印寺,心頭的願望突然就達成了。我想著一甲子前的那支籤文,如果當年爸爸聽了阿嬤的話,沒有娶基隆醫院幫官澳鄉親回信的護士,也許很多人的命運會改變,只是往事已如煙散。在述美國小學姐們的陪伴下,與後埔街頭店家的兒時鄰居敘舊,說起遠嫁的客家女兒,她感念曾有的照顧,絮絮叨叨之間,已臨近登機的報到時間,這才依依不捨約了下次還要再見的承諾。這一刻,心裡好感恩,在海印寺想著母女情緣已盡,菩薩知我思母心切,許我再能聽到媽媽曾經視病猶親的照顧過許多村子裡的人。來年和更多的來年,我會再回來,尋訪舊時的記憶與足跡,也聽聽鄉里鄉親說故事也說說往事。
-
登山旅記手札十二則
1. 山下誰嚷嚷 笑山高仍見小天下 好漢來挑戰 呼朋引伴來不嫌老 2. 草山藏哲禪境有陽明 硫磺谿溝泉水潺流去 嗅得幽豁泡足閑 徒嘆峰頂尚在眼前高 3. 親山步道愜意迎山客 幾個車馬遶山空 豈笑我足下功夫未征伐 登山口處秘徑寂寂依是寥寥 4. 十八份岔路道上尋覓俓 只聞山雞啼叫頭上幾片雲 遮不住的山頭浸濕襯衣 望石梯蜿蜒不見底 5. 親山是我夢 卻說幽竹溝壑滿陡峭 陽光苦難見縫啊 山鵲吟歌迴盪是醉俠 6. 岩階直上天 哭也膝蓋真鐵齒 一階迴遶一階高 可恨無語不見峰 7. 白雲邈遠晴空好湛藍 雲深不見遮艷陽 汗如潰堤無乾爽 無言也是無聲 8. 山在近旁路杳杳 階石片半峭崖老樹蔭 青苔卵石孤寂誰來掃 總在老萊子歡笑裡更顯闃寂 9. 野餐閑坐階石上 誰來共餐 蜂蝶醉來又亂舞 唯有蟻群總愛討個夢來搬 10. 眺望關渡臨淡水河畔 星羅棋布好個塵囂 獨拋中正山寂寥 好個野百合來襯映 11. 觀景台上空憩處 一隻狗兒半慵懶 山客臥椅半夢中 突兀問答非所問 12. 再觀導航似有誤 眾老漢兒膝蓋無恙否 卻說鵝卵石邊山竹老 就此笑別中正山
-
喜上眉梢的阿富伯
很努力打拚大半輩子,也曾二十幾年中壯歲月到對岸開工廠,兩夫妻直到有年歲了才衣錦還鄉。除了自己本來居住的房子,又添購兩棟房子,生活不虞匱乏。生養三個兒子,各自在職場拚搏。老大在知名企業擔任高階主管,自己已買房,很過得去。三個兒子都三十好幾,老大也將近四十。皇帝不急急死太監,阿富伯此刻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早日成家,左盼右盼,三個至少有一個先結,趁體力還行,擺明送一棟房子還幫忙帶孫子。條件不可謂不優渥,但始終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前兩天遇見阿富伯,眉宇之間喜氣洋洋。我半開玩笑說:「有喜事喔,什麼事這麼歡喜?」阿富伯迫不急待說:「我大兒子結婚了。」嘴裡迸出這幾個字,每個字都像在跳舞,可見有多高興。女孩才二十幾歲,在生物科技公司上班,能力相當。上上星期大兒子回來說要拿戶籍謄本,當爹的說:「你當初買房在桃園,戶籍就遷到桃園,你忘了呀。」兒子才猛想起是有這麼一回事。然後納悶地問起要戶籍謄本做什麼?兒子說要跟女朋友辦理結婚登記。反正大家都忙,先登記,以後找時間再去度蜜月。簡直是平地一聲雷,現在年輕人真這麼沉得住氣呢。事前一點風聲都沒走漏。而父母事到臨頭才被告知而且還雲淡風輕。問女方有誰參加?說女孩的奶奶。阿富伯說我跟你媽也會參加。這一聽,對方還在上班的父母也請假出席。雙方親家直到當天才見面,歡歡喜喜吃了一頓飯。 之前老有朋友問起是否成「公」了,阿富伯總是笑著回答說:「八字沒一撇呢。」可緣分到了,任誰也擋不住。親家很開心,飯桌上感恩女兒能找到這麼優秀的另一半,阿富伯回:「是我兒子更有福氣,能娶到妳女兒,我這當爹的高興都來不及呢。」 老大結婚了,阿富伯夫妻高興得眉飛色舞,等著抱孫子囉。趁年輕,體力好,生的小孩也比較健康。而且女人生完產是一生中最漂亮的時段喔。阿富伯這麼語出鼓勵,也盼望老二老三能快馬加鞭,那就喜上加喜,此生圓滿囉。
-
守護我們的海洋--少尉見習官航海的日記
「乘長風、破巨浪」是從小深植腦海中的海洋夢想,對大海上的許多傳說與憧憬,就在歲月中堆積醞釀著。一直等到民國七十一年正式加入海軍之後,才有機會一償宿願。當真正踏在海上,才知道海上的男兒、四處漂泊的水手,要接受許多大自然的挑戰和磨練,更要面對無數不可能的任務。人說:「行船走馬三分險」我卻認為「行船走馬處處皆險」,大海的詭譎多變和巨浪的無情,隨時都有被吞噬的危機。面對海洋,覺得人是那麼微小脆弱如滄海之一粟。記得穿著雪白色軍服的那段年輕歲月裏,航海就是每天必須進行的生活課表及行程。在經歷大風大浪與生離死別之後,曾是青春熱情的少尉見習官,而今已邁入耳順之年,對人生的想法、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更有不同的詮釋與註解。 南部的港灣平靜無波,如熨斗滑過的綢緞布匹平靜無波。我們的軍艦(老陽編號:902)正緩緩通過外海燈塔的A點,這次是執行五日耐航及偵巡任務,艦艏除了破浪前行激起浪花聲和隆隆引擎聲音外,鹹鹹的空氣和海風伴我一路隨展開這趟征途。剛掛少尉軍階的初航那一年,時序初春季節,航海時鐘指向08:30的剎那,就在艦長的指揮下令,一聲二纜Let Go,正式啟航執行海上訓練與操演與偵巡警戒的任務。軍艦依航海程序緩緩駛離了南部的港灣。航行到指定的定位海域定點後,實施第一個課目:「小艇吊放操演」,當航海廣播本艦實施「小艇吊放」時,操演官以最快的速度穿著戰鬥服裝及備便各項裝備至小艇區就位,艦務長以純熟的專業知識帶領著各部位的弟兄,備便操演。而三位同時登艦的少尉見習官,負責拿筆記本和鋼筆,將所有操演的動作節次、口訣、操作指令及注意事項,逐一的詳細記載並於結束後,書寫心得報告作業呈交給副長批閱,作為艦上見習的考評依據。資深的航海士官長一聲令下,急促的腳步聲和人員操作口訣聲與小艇機械臂轉動聲,形成海上的另一種風采。小艇成功的著水,脫離、解纜、啟動舷外機,一連串的動作完成後,就在艇長的指揮下,以流線型的身驅在藍藍的海洋上,繪出一個雪白色的圓弧。 當「小艇吊放操演」課程訓練結束後,小艇緩緩吊起歸位。此時,戰鬥艦開始「全馬力測試」課程,兩根煙囪揚起了陣陣長煙,陣陣巨浪劃破艦艏,揚起萬馬奔騰般得滾滾浪花。我站在露天駕駛臺旁的瞭望區,手握著磁羅經圓盤、脖子掛上高倍數望遠鏡,不停的向值更官回報海面狀況。在艦長沉穩指揮下,戰艦逐一完成各項戰術運動與操演,他純熟的航海經驗與高超的船藝,讓我對驅逐艦的靈活運動與機動打擊力,更對海軍軍官的優雅氣質,留下深刻的初航印記。遠眺一望無際的海洋,乘長風、破巨浪,澎湃激昂的那份豪情壯志,在海上;在甲板上;在駕駛臺油然而生。 航行三天後我們已經到海的深深處,海的顏色由深藍色變成墨綠色,熟悉的左營港、半屏山麓和高聳的摩天大樓,早已消失在無盡綿延的海平線。左橫、右橫、前方、後方皆是藍藍的海,只留下筆直的白浪花 和偶爾浮出海面的海豚一路伴隨。離家越遠,對陸地的相思變得更濃郁。在官廳吃完簡單的午餐後,繼續展開下個指定課目,戰艦以高速度馳騁在深藍海域的靶區,左右舷瞭望以高倍的望遠鏡,配合高準確的搜索雷達共同尋找海上靶標;在下午14:30,發現鮮紅色靶標位置,經過航海人員定位之後,再由射控人員鎖定目標,就在計算修正後,各艦砲已完成射擊準備動作,時間指向45分,艦長一聲令下「B」旗滿懸,剎那間火光四射,煙硝瀰漫,隆隆的砲聲,響徹雲霄,從無線電那端傳來的訊號中,「擊中靶標」,駕駛臺彌漫著喜悅的歡笑聲與擊掌聲。那顆命中的彈著點,是全體官兵汗水與淚水交織而成的甜美果實。在此刻內心的悸動特別澎湃與激昂。在槍林彈雨的洗禮之後,大海趨於平靜,艦上弟兄忙著處理善後工作,砲口歸零、人員歸位,一切又回復正常的軌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