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三月底四月初腸病毒流行期台灣已有兩名幼兒死亡最近病例通報呈現增加趨勢衛生局籲家長提高警覺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碧蓮/金湖報導。
點閱率:796

每年三月底、四月初時,是腸病毒流行期,國內今年以來已確定有二名幼兒死於腸病毒,最近四週的通報病例也呈現增加趨勢,雖各地通報病例尚未達到預警值,但已分離出腸病毒七十一型,易併發重症,金門縣衛生局呼籲家長提高警覺。

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連續四年(民國八十七年至九十年)來對腸病毒疫情之監視資料,發現定點醫師監測方面,每年三月下旬起腸病毒門診人數即會開始增加,至六月中旬左右達到流行的高峰,今年截至目前為止,與去年同期比較略為上升,其上升趨勢不明顯,亦未達預警值。

由各縣巿衛生局通報疑似感染腸病毒住院統計資料顯示,約為去年同期的二點五倍,今年所通報的一千零四十四病例中,有廿五名重症病例,其餘為麻疹性咽峽炎及手足口症住院個案,據最新腸病毒重症審查情形,在台灣中部及北部均已發現由腸病毒七十一型引起的重症病例。

縣衛生局指出,多數腸病毒感染者的症狀並不明顯,且會痊癒,但有某些種類的腸病毒,感染後病情變化十分迅速,若家中幼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情況時,請務必立即就醫,以儘速接受適當的治療。

為使民眾了解如何於日常生活中預防腸病毒,縣衛生局已陸續展開一系列宣導活動及防治措施,除製作多款腸病毒衛教宣導海報及單張,分送至各國小、幼稚園及托兒所外,並印製宣導布條懸掛於清潔隊垃圾車及學校,期藉由多元化管道,將勤洗手預防腸病毒之觀念融入民眾日常生活中。

由於校園是腸病毒容易侵襲傳播的地點,縣衛生局已針對轄內國小及幼教場所之洗手設備展開全面輔導及稽查,對於不合規定之幼教場所,即責令督促改善,並要求各學校加強洗手衛教,使學生們都能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以防範腸病毒感染。

縣衛生局再次呼籲民眾,尤其家中有三歲以下幼童的父母,務必維持良好衛生習慣,時時勤加洗手,注意居家清潔及通風,避免出入過度擁擠的公共場所,及勿接觸疑似病患,是預防幼童感染腸病毒的不二法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