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奇小玩子金門行第二梯次昨出發在高應科大學生帶領下展開一趟親土、親人、親文化之旅近百位小朋友體驗金門文化之美
金門縣立文化中心配合行政院文建會企劃之「文化環境年孩子眼中的世界──文資魔法學苑.尋密總動員」,在繼四月六日推出首梯次受到熱烈迴響後,第二梯次活動昨日續在前水頭舉辦,參加的學生在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學生以逗趣的造型和帶領下,展開闖關遊戲,從寓教於樂活動中,讓小朋友除了更認識金門豐富的文化資產,也進一步體會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的重要性。
第二場親土、親人、親文化的「酷奇小玩子金門行」活動,昨日有報名的學生近百人參加,他們在上午八時四十分於前水頭集合報到後,即由金門縣立文化中心人員和高應科大觀光事業科同學帶領,前往十八支榕、酉堂、金水國小、得月樓等景點或附近古洋樓,進行各項新奇、有趣的闖關遊戲,在寓教於樂的情境下,讓小朋友認識金門豐富文化資產。
此外,高應科大助理教授江柏煒也向參加小朋友解說金門傳統建築素材,加上高應科大學生以雨衣或垃圾袋等裝扮成天使或各種動物造型,於闖關關卡帶動小朋友活動遊戲,是讓參加小朋友在一天活動中對金門島的特有文化資產更加認識和了解。
金門縣立文化中心指出,春季是大地脫胎換骨的季節,萬物充滿生機,有著豐富文化資產的金門島,也開始在這季節披上一層令人悸動的朦朧美景。而這項以大地赤子為對象的活動,是取學童的眼與心來詮釋金門春天的聚落映像。讓學童用嬰兒般的好奇與心境來觀察、體驗週遭環境。金門縣立文化中心並表示,本活動分成二梯次,分別於四月六日與四月十三日假前水頭舉行,活動是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由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觀光事業科協助辦理,內容著重文化環境的體驗。每梯次名額一百名(報名相當踴躍,超出部分仍接受參加),並於當日上午八時四十分前受理報到,整個活動在當日下午五時結束。
記者鄭琪云/金城報導
你知道金門傳統建築所使用的三合土如何做的嗎?配合行政院文建會企劃之「文化環境年」系列活動,縣立文化中心、高科應大金門分部觀光事業科聯合主辦「酷奇小玩子活動」,昨日下午就指導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動手做三合土,小朋友都學得興緻盎然。
昨日下午,主辦單位教導小朋友進行三合土製作,以蚵殼灰、紅土、沙,混合些許的水,不斷的杵搗,連續搗個數小時過後,便成了金門傳統建築素材─三合土,許多小朋友對於這項新鮮有趣的「工作」,也顯得興致高昂,爭先恐後搶著石杵,實地操作,有的小朋友想出「科學化」的辦法,計算每人操作石杵的秒數,力求公平一致,讓一旁的大哥哥、大姊姊們笑了出來。
在活動的尾聲,主辦單位也安排康樂活動,進行「比手畫腳」遊戲,猜對的小朋友可以得到禮物一份,在獎品的誘惑下,現場反應相當熱烈,也掀起活動的最高潮,整個活動並在下午五時結束。
金門縣立文化中心並表示,而這項活動是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詮釋金門春天的聚落映像,讓學童用好奇與心境來觀察、體驗週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