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菇農抗議地區農畜產品輸台需產地證明副縣長楊忠全強烈反對一國兩制籲主管當局留給金門一線生機

發布日期:
記者: 鄭大行/縣府報導。
點閱率:1,119
字型大小:

小三通實施後,地區農畜產品的「出口」台灣已成為問題,副縣長楊忠全昨日在協調地區香菇銷台事宜的會議中,強烈反對由縣府發給「產地證明」。但為解決地區菇農的問題,未來將由縣府間負起「查驗」責任,也呼籲台省相關產業團體及農委會等主管當局留給金門一線生機。

金門當地的菇農李自生為了香菇「出口」運台事宜多次向縣府陳情、抗議,甚至隨申請「產地證明」的公函送來百餘箱香菇,造成相關承辦人員的困擾。縣府昨日特別邀集農委會及相關人員進行協商。會議由副縣長楊忠全主持,立委吳成典國會辦公室主任李炳團、農委會股長莊老達、廖銘清、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博士吳寬澤,地區菇農李自生,台省香菇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宗明、總幹事林聰賢及理事李座城等均應邀出席。

昨日的會議焦點集中在金門到底適不適合產香菇?段木栽培法的合理預估產量為何?以及合理的乾、濕香菇換算比率等。楊忠全在會中首先指出,小三通實施前,金門農畜產品銷台時,根本沒有「產地證明」的問題,台省貨物流入金門,也沒有出具「產地證明」的要求,認為從憲法保障國內貨物一體流通角度,縣府並沒有立場來核發這項「產地證明」,強調不能因為擔心走私或大陸貨品回銷台灣衝擊產業,而在金門、台灣間形成「一國兩制」。菇農李自生也指出,不能因為一位不肖官員貪污,就把所有官員都當成貪官污吏。楊忠全並強調,地區菇農訴願或陳情的對象應該是負責「出口」查驗的海關,而不是縣政府,倘若海關沒有積極證據能證明「出口」的香菇走私自中國大陸,就不應該也沒有理由拒絕。

李自生在會中強調,早在小三通實施前就已展開香菇培育的研究與試驗,迄今已六年有餘,初期並因各種因素損失達百萬元,好不容易有效量產後,卻無法順利取得「產地證明」,又受到台省同業的質疑,甚至頻遭檢調單位約談與調查,讓他蒙受了難以估計的損失,希望縣府基於照顧農民及鼓勵青年創業的立場,協助排除困難,讓當地生產的香菇得以順利銷台。對於六比一的乾、濕香菇換算比率李自生則沒有意見,也認同縣府及海關相關部門採務實態度與翔實查核的作法。

台省香菇發展協會總幹事林聰賢等人,則對李自生的位於金寧鄉青山段約四千平方公尺的農場,是否能容納一萬四千多支香菇栽培專用的木麻黃段木表示存疑,並以培植香菇二十多年的經驗指出,段木培育法不比當下流行的太空包培育法,恐怕產能不具經濟生產效益。由於雙方意見有相當大的差異,會場數度出現激辯情形,氣氛甚至有些火爆。

農委會官員根據近三年來的農業生產統計數據指出,段木培育香菇的方式因外在環境控制不易,確實較不具生產效益,目前台省均已改以太空包進行培育。此外,根據統計,每支段木的乾香菇產量平均在十四公斤上下,初步研判李自生所屬農場每支段木約十公斤的產量尚屬合理。

經過廣泛的意見交換,各方初步對乾、濕香菇間六比一的換算比率達成共識,未來金門地區菇農申請香菇「出口」銷台,將由縣府肩負起查驗工作,並採「總量管制」模式進行控管。換言之,地區菇農每年應分季向縣府提報生產計畫,預估當季產量,產季期間則由縣府至現場進行產量測評。由於段木每三年必須汰舊換新一次,才能繼續維持產能,因此未來將以每支段木三年總產量十八公斤的計算方式,核給金門菇農生產證明,以利地區香菇辦理「出口」相關作業。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