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東門奎星公聖誕首次作醮熱鬧非凡

發布日期:
記者: 莊煥寧/金城報導。
點閱率:2,327

位於金城鎮東門里的奎閣昨日首度舉行作醮慶典活動,福建省政府主席顏忠誠、議長莊良時及縣府主任秘書翁廷為等貴賓均到場拈香祈福,東門里民也積極投入,許多民眾也攜帶素果前往膜拜,使得作醮活動顯得熱鬧非常。

奎閣數十年來首度的作醮慶典活動,昨日舉行一天,昨日福建省主席顏忠誠、縣府主任秘書翁廷為、縣議會議長莊良時、金城鎮長蔡輝詩、鎮代會主席陳天成也分別前往拈香致意,依循古禮行上香等祭禮儀式,祈求福祐浯島,人才輩出,並敬獻一份爐敬金,聊表敬意。

而金城鎮東門里前後任里長顏伯義、蔡祥坤及陳天成、黃永美、蔡清標、翁知和等鄉老也熱絡投入作醮活動,陳仲苠與陳仲荊更義務支援作醮法事活動。許多民眾也帶著小孩前往燒香祈福或「添緣」,或獻金牌,誠心膜拜,希望小孩智慧聰穎,學業有成。據東門里長老指出,奎星樓又名奎閣,位於金城東門塗山頭,是二層三簷八角形的樓閣建築,造形精巧樸拙,由金門後浦人林斐章於清道光十六年,西元1836年捐建,到今天已經超過一百五十餘年,現今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魁閣祀奉的就是魁星,魁星是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是自然崇拜。可是在中國科舉發達之後,又認為主管文章、文運興隆的是另一個「奎」星,所以就將其訛音「魁」與「奎」合起來,於是就把自然崇拜跟所謂中國人文崇拜結合起來,成為讀書人要供奉膜拜的神明。

金門在宋代時,因朱熹來此講學,所以文風非常盛,人才非常多。可是直到清朝道光年間,始終沒有一個可以讓金門人膜拜的讀書人的守護神,所以為了讓金門的人有所崇拜,金門人士林斐章捐地請人設計,建造了這個八角形兩層樓的閣樓建築。民國五十二年(一九六三)旅菲鄉僑林克凱再次捐修。無奈久經風雨摧殘,棟樑腐朽嚴重,民國七十五年縣府委託建築師漢寶德的主持,再次整修,縣府並於去年年底爭取內政部經費斥資三百餘萬元進行整修,由於木質建材必須由大陸福州進口,整修工程歷經一年多,於今年三月間完驗。

新近整修完成的奎閣外觀美輪美奐,由於奎星公數十年來不曾舉行過作醮熱鬧儀式,東門里鄉老顏伯義、陳天成等長老順應里民提議,選在昨日「奎星公」聖誕之日舉行作醮,為其慶祝熱鬧一番。

奎星樓外觀典雅,屋頂上木造斗拱結構為蜘蛛結網狀,造型相當的優美。相傳該地風水師認為其為蜘蛛穴,所以蓋起來有六條小路可以穿出去,蓋好之後竟沒有蚊蟲,因為蚊子怕蜘蛛,同時這一帶也就成為文風鼎盛的地方。

奎閣內供奉「魁星公」神像,當中小尊的金面奎星公,係由里民許乃章自泉州購回於上月間奉獻在奎閣供民眾前往膜拜。而青面「奎星公」造型,一腳踏鱷魚,一腳向後蹺起,形如﹃魁﹄字的大彎鉤;一手捧斗,象徵﹃魁﹄字中的小斗字;一手執筆如點狀,以示點中了中舉的士子。這就是傳說的﹃魁星點斗﹄。在科舉時代,據說﹃魁星點斗﹄是文運興旺之兆,清代士子們對﹃魁星﹄像畢恭畢敬,每當秋闈開考之前,朝拜者爭往不絕。在金門民間也有奉祀「奎星公」,祈求家中小孩學業進步才人輩出。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