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頭旅客服務中心昨試辦通關作業

水頭旅客服務中心昨試辦通關作業
小三通通關作業又有新突破!水頭旅客服務中心昨日開始試辦旅客通關作業,三百多位前往大陸的旅客首度由水頭碼頭通關和搭船,感受所帶來的便利,昨日前往水頭視察通關作業的副縣長楊忠全指出,將陸續試辦通關及改善當中缺失,並報請中央現勘後再正式公告為通航港口。
縣府投資新台幣六百零八萬元,歷時兩個月所興建的水頭旅客服務中心,經過十二日的現場演練,及小三通相關單位的配合下於昨日上午啟用並進行測試通關作業。
通關作業上午九時展開,除中央派駐執行小三通單位到場就定位執行檢查勤務,副縣長楊忠全率縣府建設局長陳朝金、港務處長莊永財、公共車船處長呂清富、縣警局陸務課長陳祥麟等相關主官管現場了解運作情形,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科長張多馬、專員張宏鈞等都到場觀察。
在昨日小三通定期航班,縣營「太武號」交通船與民營的「馬可波羅號」客輪,總共載運三百二十名旅客前往大陸,他們都認為水頭設置旅客服務中心,起碼少一個小時的旅途的勞頓之苦,方便了許多!雖然試辦通關的首日,也發生旅客搭錯船、跑錯碼頭的小插曲,不過,在執勤單位全力合作下,整體運作還算順暢。
縣府指出,去年元旦啟動的「小三通」,以料羅港為通航指定港,料羅港至大陸廈門港與水頭港至廈門港在航程上相差約一小時,基於旅客之舒適性,經縣府建議,中央應地方要求,同意如因天候因素可在水頭碼頭上下船,但必須由料羅港辦理通關,實施以來,雖縮短海上航程,但對於攜帶行李者的旅客而言,需重複搬上搬下車與船,造成許多不便,未能完全符合民眾需求,旅客抱怨連連。
由於水頭並無通關設施,長遠上縣府已規劃在水頭港區興建「旅客通關服務中心暨聯合辦公大樓」,並已開始辦理工程招標中,惟因建造期程需二年,緩不濟急,因此在大樓未完成前,利用水頭現有之上碼頭空間以鋼構方式搭間臨時通關設施,就近辦理通關,以節省通關作業流程。
水頭旅客服務中心,面積四百九十九點五平方公尺,內部空間配置有旅客候船區、通關區、辦公區及公共廁所等,設備包括內部通關櫃台、貨物檢查X光機、入出境證照檢查電腦、空調、候船椅等。
副縣長楊忠全表示,水頭旅客服務中心昨日進行測試通關作業,設備和運作還有檢討需要,不過,縣府會進一步改善,並報請陸委會、交通部等中央單位現勘後,再正式公告為通航港口。
他並指出,為配合該臨時通關作業,縣府在交通部經費的補助下,將在水頭旅客服務中心與浮動碼頭之間,斥資五百萬元建築風雨走廊,預計在二個月內可完工,未來將可有效區隔「小三通」與「大小金門」之旅客,便利民眾乘船,而在相關設施未完成前,希望所有在水頭出入的民眾能共體時艱,遵守交通規定及現場工作人員的指引,以使相關作業能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