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善用金門地理優勢小三通利基發展金廈海空聯運配合離島建設條例與引進低廉陸勞等優渥條件

發布日期:
記者: 鄭大行/專題報導。
點閱率:749

以勞力密集為主的傳統產業,面對國內居高不下的勞力成本等不利因素,欲西進大陸尋求活路,卻又被迫面對高度不確定的投資環境,如何「趨吉避凶」著實令人傷透腦筋。如果能在國內生產,卻享有大陸廉價的勞動力,再搭配便捷的海、空運輸,乍聽之下似乎是個理想的生產環境,這些構想正是金門設置「加工出口區」的用意,也是縣長李炷烽提出「打造金門為境外航運中心」的主要用心。

如前文所述,大陸台商所面對的是一個陌生的投資環境,各種潛在的投資陷阱經常令人裹足不前,但卻被廉價的勞動成本及十二億人口形成的龐大商機所吸引,因此陷入進退兩難的矛盾。與廈門僅有咫尺之遙的金門,在小三通上路實施後,成了台商投資設廠的另一個選擇。分別在今年七月與十月份兩度率領台商赴大陸考察的「台灣國際工業合作發展促進協會」秘書長李易原,在探訪了廈門、福州、漳州、泉州,拜會當地台商協會,傳達金門設置「加工出口區」的訊息後,台商們對該構想都表達了高度興趣,認為這是結合大陸廉價勞動力與台灣良好投資環境的唯一方法,也有意願來金投資設廠。

事實上,金門最大的優勢就在她的地理區位。位於中國大陸九龍江口的金門島,與廈門最近的距離只有二千六百公尺,船舶往來不過一個多鐘頭的航程,若能發展「海空聯運」模式,讓台灣高單價的半成品與原料走空運,廈門低階加工的半成品與廉價原料走海運,兩者在金門的加工出口區「相遇」,組裝為成品後透過廈門或直接辦理出口,這將成為台商西進大陸之外的另一個生產解決方案,這也正是金門設置「加工出口區」的最主要目的。

台灣地區當初設置加工出口區,最主要目的在解決土地取得不易等困難,並透過保稅倉儲、租稅優惠、倉儲物流運輸服務等優勢,突破一般工業區的發展瓶頸,該項政策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為台灣締造了世所罕見的「台灣奇蹟」。中國大陸沿海都市的經濟開放政策,同樣循著台灣模式積極對外招商引資,大陸地區低廉的薪資水平,更成為吸引外資的主要誘因。倘若金門設置加工出口區,卻不能在勞動成本上取得優勢,將成為金門產業發展與經濟起飛的最大障礙。

為了突破這項困境,縣府在設置加工出口區的構想中,特別提出「專案引進大陸勞工」的建議,採「人車一元化」的管制模式,以低成本引進陸勞,希望在已定型的加工出口區政策之外,再以廉價的生產成本為金門加分。

一般人聽到引進陸勞,第一個反應往往是:「金門人都找不到工作了,還找陸勞來搶飯碗」。事實上,這是不懂何謂「引進陸勞」所產生的誤解。根據縣府的構思,所謂引進陸勞必須搭配「人車一元化」管制措施,進入金門的大陸同胞採「總量管制」,每次進出均做詳盡記錄,且只能在指定的「加工出口區」及其申請廠商設廠處所,從事最低層次的加工生產。倘若以一百公頃規模的加工出口區來計算,估計將可創造四萬個工作機會,其中負責電子零件的插件或產品包裝等最低層次的員工需求數約在二萬人左右,倘若能專案引進「陸勞」,將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其他如領班、組長、課長、經理等中、高階主管,以及因加工出口區設置而衍生之國際行銷服務、海空交通運輸及報關、金融服務、飯店、營建業、資訊產業、教育、旅遊觀光等周邊產業中、高階人才的需求,則將直接造福金門當地民眾。

曾多次進出中國大陸考察,對加工出口區運作模式相當瞭解的李易原指出,專案引進陸勞將牽涉勞動基準法及外勞管理等相關規定,為了真正降低成本,應設法排除陸勞對勞基法的適用,薪資水平一律比照廈門地區,一方面避免排擠當地就業市場,一方面也能吸納大陸地區勞動成本低廉的優勢,達到只為金門加分,不為金門減分的最終目的。

在入出境管理方面,李易原說,港澳及深圳模式就是個現成的例子。目前大陸人民若未領有「工作證」均不得任意進出廣東深圳或香港、澳門。未來一旦開放專案引進陸勞到金門工作,政府有關部門也應採行類似措施,每日或每隔二至三天進出一次,並實施「人車一元化」的管制,控制大陸勞工在指定的加工出口區內,也避免陸勞可能造成的治安顧慮。

此外,有人潮就有商機,這個道理也同樣能應用在專案引進的大陸勞工身上。以大陸地區幾個邊境貿易聞名的都市為例,李易原指出,黑龍江的綏芬河,或廣東深圳周邊,領有工作證的大陸人民往往利用這種進出便利的優勢,以「跑單幫」模式扮演起邊區貿易商品流通的角色。倘若金門也能開放引進陸勞,不論是日常生活用品,或金門、台灣各式高單價產品,都將成為大陸同胞趨之若鶩的熱門商品,包括目前遲遲無法突破與解決的小額貿易及兩岸貨品交易中心設置問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獲得解決,甚至連開放大陸人民來金觀光等問題,也可能因陸勞的進駐而獲得突破。

綜合以上各點,當兩岸政策還在「一邊一國」還是「一個中國」等政治與意識型態爭議上打轉時,正好給了過去站在「最前線」,現在扮演兩岸經貿「前哨站」的金門一個絕佳的發展良機,倘若能善用既有的地理區位,以及離島建設條例與小三通創造的各項優勢,全力打造金門為境外航運中心,以加工出口區為台商設置生產基地,金門產業發展前景將無可限量。

至於金門目前的產業投資環境以及各項基礎設施是否充足良好,我們將進一步分析,同時也將從立法委員、地方首長、民意代表及商業界人士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