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施政報告全文
壹、前言
炷烽受全縣縣民之提拔,擔任金門縣縣長之職已超過10個月又24天,炷烽無時無刻不為金門的未來做搜尋與突破,分分秒秒更為金門全體百姓利益在做把關與決策,搜尋是為了在這充滿變數,充滿不確定的時代為金門預留更多的彈性與多重的選擇,突破是為了不合理的現實政策及法令,展現金門的不滿與無奈,這是理想面的作為,我們會永遠的堅持、直到創造出金門自己的路,直到打破不合理之箝制,方能罷休。但這是一條漫長艱辛與無限挑戰的路,為了金門的後代子子孫孫,炷烽會堅持目標勇敢前進,但炷烽需要貴會真誠支持,更需要全體縣民凝具共識。理想之追求,是開創新局必要的動力。而現實的處理,也成為縣政必須兼顧之手段,所以炷烽必須分分秒秒為全體百姓之最大利益,善盡把關與決策的責任。政府係為人民服務而存在,每一個從事公務的人員,不管是編制內、臨雇人員甚至各級公職人員、民意代表,拿的是人民的納稅錢,是人民僱用來替人民做事的,為民服務,解決百姓困難是天經地義責無旁貸的義務與責任。因此,不容有任何怠惰、輕忽與隨便,否則都是失職的行為,身充地方全體公僕之領航角色,有責任去規範更嚴謹之紀律與糾正不合法與不積極的作為,有義務去要求提供更完美的服務與更好、更正確、更主動的做事方法。
炷烽今日站在這裡,除了向各位提報九十一年下半年度縣政績效的書面報告與九十二年施政總預算案等,墾請各位議員小姐先生們的批評指導並期望獲得各位的支持,炷烽謹將就職330日以來的感想與未來縣政的方向,再做以下的補充報告。
貳、金門目前的四個困境
一、定位未清,地位不明
金門曾經是福建東南沿海的一塊"貴島",也曾是我們父老口中的"佛"地,它是鄭成功反清復明的基地,也曾經遭日寇八年的佔領,大陸失陷後,它扮演國共戰爭之間最積極展示的舞台,從民國三十八年以來,歷經古寧頭戰役、大二膽戰役、九三砲戰、八二三砲戰、六一七砲戰等戲碼,是中華民國的最前線,是維護台澎安全的最佳盾牌,隨著時代的浪潮,時局的轉變,冷戰的結束,戰爭的戲碼逐漸褪色,金門階段性任務已然完成,隨之上演應是和平的戲碼,"金門協議"開啟兩岸和平的曙光,但一上演即落幕,跟著且戰且走的戲碼推出一拖十餘年的"歹戲拖棚"。直至最近又換上"小三通"演出,想為"大三通"前的"試驗戲碼"又不敢放開與大膽的表演,歌唱一段不敢唱了,戲演了一半想退出了。戲棚已搭好,化妝著裝已完成,後台的樂團卻撤走。到底要不要演下去,不知。
金門在每一個時代都有重要的角色要扮演,任務完了也落幕,新的角色應明確,既然要"小三通"當做兩岸接觸的試點,就應盡力去試驗才能建立數據,形成模式與典範,做為大三通的主要參考,否則就應恢復反共最前哨的定位。中央政府給金門的角色未明確,使我們無首是從,充滿無限不確定感,這是目前金門最大的困境根源。
二、政治弱勢、經濟邊緣
金門現僅有五萬八千餘人,正常之選票三萬餘張,佔全國投票人口數不足千分之三,以現在民主政治數人頭來說,不僅未能起關鍵少數之功能,國會殿堂立法院也僅有一位代表,這一份微薄的力量,以今日之現實環境,根本上毫無談判的力量,甚至可以被忽視,這是政治的現實。做為一個地方政府,我們是弱勢的代表,僅能遵照上級指示行事,但為了全體金門百姓,我們又不能默默承受,適當的抗爭,人家照樣不理,政治的大餅仍舊須靠"施捨者"之臉色來分,除了奈何,又能如何。而金門的地理位置東距台灣幾百海哩,與政治與經濟的中心實在是太遠了,一些政策制定與資源分配,當然會以核心距離點來考量,被邊緣化的趨勢是必然現象。再加上又是一個小島,面積不大、資源不多、人口又少,對外交通不便,要發展工商業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但又不會吵又不會鬧,安於忍受,卻又想有所突破現狀)政治資源的弱化、淡化、經濟的邊緣化是金門目前困境難題之二。
三、觀光開放、國防管制
有了國防才能保障島民的安全,有了國防居民才能安居樂業,但保民安民,軍隊非唯一的屏障,以現代國防的觀念,超限電子戰之型態,以及世界太多沒有軍隊的國家,同樣是維持幾百年之和平。更何況目前金門國防象徵性的意義大於實質的功能,限建、禁建區面積超過1/4,不但限制整體發展的空間,更使四邊臨海,充滿海洋、海岸資源卻無從利用。國防政策的改變,導致金門軍隊減少,使市場趨冷,安全感也降低,但地方政府無法從軍方取得資源來彌補這經濟的缺口,無法從以高度的對外開放,吸引國際投資來代替安全感,開放與管制,發展與安全的矛盾,無法找到平衡點,這是金門目前困境之三。
四、東向遙遠,西進無路
金門東距台灣幾百海浬,西離大陸最近距離不足2千公尺,就是由於這種獨特的區位,成為冷戰時期的最佳戰略位置,離台灣政治、經濟核心遠,戰略縱深長,是很好的防禦盾牌。冷戰結束,兩岸緩和,這個獨特區位又成為它與台灣政治、經濟核心連結的障礙,被邊緣化是必然。再加上已逐漸失去戰略的價值,在國旗、國號不改之下尚有剩餘價值可再利用,否則難免有"免洗餐具"的命運。戰略區位的式微,隨之經濟的區位優勢出現,因為金門距離福建東南金三角之經濟圈廈、漳、泉太近了,是中華民國台、澎、金、馬唯一具兩岸通商最佳優勢的地區,它可以很迅速與金三角經濟圈接軌,它也可以成為台商前進大陸的基地與家園,它更可以是國內旅客進入大陸的最佳捷徑,並成為大陸貨品中轉台灣重要檢疫及過濾的平台,但這個優勢由於兩岸政策之搖擺不定,小三通政策之含糊不清。向東遙望得不到台北的呼應,感受不到愛的眼神,西進又無路可行無門可入,戰爭優勢區位已失,經濟優勢區位未能建立,進退失據,左右不是,只能在夾縫中求生,這是金門困境之四。
參、縣政面臨的七大難題
一、發展不足,無謀生機能
由於定位未明,投資卻步,又基於政治弱勢,資源短缺,中央挹注建設不足,造成發展停滯,沒有工作就業機會,勞動人口外移,再加上又與高度商業發展之廈門比較,形成巨大的落差,百姓對政府,由期盼到失望,產生信心危機與不信任感。
二、兩岸半通,無市場效應
由於政策的不確定與權力的不下放,小三通只通了一半變成"通三小","只通岸邊小額貿易,只通大陸小老婆,只通小人犯奸作惡的潛逃通道"等負面的評價,正面的"互通有無,人來人往"市場機制與效應無從產生,對地方政府的後續推動,產生甚大的阻力。
三、資源短缺,無自立條件
由於基本人口數不足,消費市場不大,再加上無規模產業的進駐,除了金酒產業外,幾乎無工業可言,政府雖有鼓勵,但基本環境不佳,東運台省交通不便,運費過高。西向又欠缺政策、商業發展市場不足,工業活動胃納動能太弱,公共投資財源又無法廣進,顯然沒有自立自足的條件。
四、觀光旅遊,無優質行程
在工商業發展之條件上 ,僅有觀光業甚具潛力,但在最具吸引力,最有神祕感,最能引起共鳴的戰地遺跡等觀光點,國防部基於安全又不開放。謹靠地方政府不斷投資與國家公園之陸續整理,但仍無法造成更大吸引力來金旅遊,加上水上活動之管制,旅遊多樣化、多變化、豐富化不足,於是旅遊業者相互低價競爭,靠購物回饋成本。觀光品質低落,觀光客抱怨連連,只見人潮未見錢潮,徒留垃圾,不僅浪費了地方資源,且會造成業者惡性循環與政府無能。
五、陳年老案,無解決良方
金門曾是僑鄉,出外離家往南洋謀生人口甚多,又經過幾次戰役,及四十餘年的戰地政務,島民或因升學、就業、謀生遷台亦眾,再加上法令的限制,使土地所有權更加錯綜複雜更難解決,後雖有安撫條例及離島建設條例之解套,但在法令之不完備與承辦的生疏,引伸太多不盡情理的取得與糾紛,真正屬於其本人之土地無法得到,不該私有又被登記,造成長期的民怨,到處陳情、請願,至今仍無法徹底的解決,這是本府施政上最大的困擾。而在實施戰地政務期間,國軍因軍事 勤務而使人民遭受生命、財產等之損失賠償,本人在立委期間雖積極從立法面去解決,也有了法源根據,但在執行上又面臨"標準認定","証據的提供"的瓶頸,執行者無擔當,而本府又非主辦機關,造成申請者眾而核定者寡,民怨又將再起。加上建築、都市計畫案等不夠週延法條、規章,造成民眾的損失與限制,種種陳年舊帳都一一呈現,現行法令無法解套,主導機關又在上級,這也是本府施政所面臨難題。
六、社福日益擴充,財源愈形減少
由於老年人口日益增多,已達13%,社會福利措施又只能維持,不能緊縮,支出面臨人口增多而擴大,這些社會福利措施的財源,大部份依靠金酒營運盈餘,而金酒營運今年元月起,改適用新的菸酒管理辦法及稅率,每年煙酒稅及營所稅、營業稅需上繳近33億元,扣除統籌分配款之撥入,每年財政收入將比往年短少8至10億元,對本府的施政將有重大的衝擊,連帶將會影響各項社福支出與建設。
七、需求過於零散,資源投入無益
由於地方自治之實施,有各級的政權機關與治權機關,都是經過民意的洗禮選舉產生,當然亦會面臨選區民意要求的壓力,於是產生各項不同的建設與補助需求,當然有部份能補足各級政府施政之不足,但有部份卻易重複投資而浪費,再加上零星分散不僅整體效益無法產生,更遑論資源的統合效用,進一步加速資源的弱化與短少,促襟見肘的窘境必然出現。
肆、因應策略
炷烽長期思考著金門的未來,也充份瞭解自己主政將面對的難題,突破金門的困境、誠實面對與解決縣政難題,便是炷烽唯一的選擇,炷烽深信自己有足夠的勇氣與擔當,縣府團隊亦有足夠的能力去突困創新,展現新局,謹就縣府未來之努力方向具體而微綜合報告如下:
一、定位策略
(一)政經分離─政治向東,經濟靠西
(二)中轉平台─先人後物,先海後空
(三)台商基地─就學樂土,研發園區
(四)海上花園─休閒聖地,人間天堂
二、突破手段
(一)累積事件─以點成圓
(二)不斷嘗試─突圍探底
(三)造成事實─形成政策
三、具體作為
(一)自立自強,己立立人
以交通觀光建設為首要,強化空港、海港、道路、水電,使基礎民生建設能自立並全面綠化、美化,整頓環境。
(二)上下一心,內外兼顧
從中央民代,地方政府,民意機關到基層居民,透過拜會、座談之互動與協調,對內凝集共識,對外鼓勵旅外鄉親相與呼應。使金門的定位與開放政策更為明確,走向自己的明天。
(三)面對困難,解決問題
誠實面對歷史包袱,建議中央修改法令或訂定自治條例,一切以"程序從寬,實質從嚴",只要對大多數人有益、對金門前途有幫助,炷烽當會務實逐案處理,並願負起一切責任。
(四)強化管理,績效掛帥
一切的施政作為,基本上回歸到"人"為主體,以人性的管理、績效的機制來提昇行政效率,並以不斷在職學習、在職教育來提昇人員的素質。
組織再造,調整施政團隊,使之更符合便民與效率。另對縣屬事業機構,除金酒公司應強化行銷與研發外,對長期虧損之單位,將予以轉型或考慮公辦民營。
(五)集中資源,重點投資
教育資源整合,觀光資源整合,行政系統整合,避免資源過度分散浪費,使資源集中,重點投資有創造性、生產性之資產,使長期能有獲利並增加就業機會之建設能加速推展。
(六)提昇觀光,廣為行銷
重新整頓觀光產業,加強專業人才訓練與培育,並強化軟硬設備,塑造傳統民俗、文化與產業等地方特色,使擴大與台省旅遊的差異化,才能吸引國內之觀光客並提昇其旅遊品質,同時對外之活動,並應不斷爭取與舉辦,使金門能見度繼續擴散,以便吸引大陸及國外觀光客。
(七)文化深耕,教育廣化
傳統閩南文化與史蹟之保存,將是金門深度旅遊的重要資產,而如何加強保存研究發揚、活化、整合運用將是施政的目標。"海濱鄒魯"的重現,透過鼓勵來金普設教育機構(包括各公私立大學、社區學院等),使成教育學習園區。亦是未來教育政策的方向。
(八)兩岸事務,持續推動
策略目標之達成,必然需要有兩岸事務的不斷累積,透過各項嘗試,不斷製造事件來行銷,才有突破可能,強化兩岸事務將是不變的目標。也是金門走向自己的明天的必要條件。
伍、結語
各位議員女士先生,炷烽以上之報告,謹是將各位平常對縣政之提案建議與關注,綜合其策略手段,歸納其方向。炷烽就職以來,其所作所為其實是依著前面各位所提議的方向在進行,也是炷烽在競選時所提出"讓兩岸認識金門,讓金門走向世界"施政方向。讓兩岸認識金門,這是手段也是過程,讓"金門走向世界,也讓世界走向金門"這才是真正的目的,這也才是金門走向自己的明天的終極目標,各位議員女士、先生,今日你我都站在歷史分水領上,關鍵的選擇將是金門子子孫孫的"禍"與"福",唯有在各位之督促、支持下,讓炷烽及其縣府團隊為金門走向自己的明天,做今天的準備。或許短期無法符合各位之期望與全體縣民之期待,但請相信我們,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金門終會有自己美好的明天。
報告人:縣長李炷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