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副縣長:矯正過去弊病跨出工程技術品質升級第一步
金門縣政府為提昇公共工程品質,昨天在受委託的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舉辦混凝土技術研習會,調訓縣屬機關、學校工程承辦人員和營建業者近百人展開一天的研習會。副縣長楊忠全並期許與會人員共同合作,矯正過去工程弊病,跨出工程技術和品質升級的第一步。
這項混凝土技術研習會昨日上午在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舉行開訓儀式,副縣長楊忠全在主持開訓典禮時,轉達縣長李炷烽對提昇工程品質的關切,並希望大家合力進行改善。楊忠全指出,斥資數億元的尚義環保公園工程迄今還未驗收,也沒有單位敢接收,高陽公路工程問題多,九宮碼頭擴建工程也出現糾紛,顯示出金門的公共工程執行有待檢討,難怪連學教育出身的縣長,在看土木工程時,不免嘆氣和生氣,畢竟工程品質不好,老百姓是看得見的。
他表示,水頭商港主體已經動工,未來連接大、小金門的金烈大橋也一定會建,縣府期待透過這次混凝土技術研習會開始,陸續建立施工、監工和養護的正確流程,為未來重大建設品質維護打下基礎。他也以核四工程結構發現裂縫鬧得很大,及最近自己到過大陸四川,並參觀三峽大壩工程,光是二十六部發電機組,就超過台灣二十八年的努力,並在工程基地設有研究室,做品質嚴格篩選和管控,值得大家做借鏡和參考。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主任李金振致詞時也強調,金門閩南建築聞名於世,前人在沒有好的設備下,能蓋出品質相當好的建築物,現代的人擁有好的設備和技術,卻也有建築出現裂縫,讓蟑螂、老鼠穿梭的情形發生,值得加以深思改進。而兩岸未來也能在良性的競爭下,共同提升工程品質。
金門縣政府指出,金門自民國八十一年解除戰地政務至今已逾十年,雖然各項建設皆已陸續推展,較之十年前軟硬體皆有顯著進步,然工程品質相較於台灣本島,仍有明顯落後與不足,除了施工技術與人員素質有所差異外,影響金門本地工程品質最嚴重者首推不良之混凝土材料與不當之混凝土施工,尤其本地沒有河砂可開採,早期混凝土皆使用海砂,對鋼筋混凝土結構影響頗大,幸好金門並非處於地震帶,海砂屋問題尚未顯現,但是有瑕疵之混凝土工程處處可見,這些皆反應出幾個問題:一、混凝土原料是否符合規範要求。二、混凝土工廠之生產流程是否嚴謹。三、混凝土施工過程是否標準。四、監工是否確實。五、混凝土養護是否正確,每一環節都在在影響工程的成敗。
因此,為了全面提升金門的工程品質,金門縣政府擬定一套針對縣府所屬機關學校、工程主辦人員及地區營建相關業者,進行長期的訓練與教育,由基本的混凝土技術研習開始,進而宣導正確的工程品管,良好的監工實務等,希望能逐步建立工程界正確的認知與共識,矯正金門工程上的不良積習,改善整體工程體質。金門縣政府並指出,金門地處離島,與台灣在交通與資訊之交流皆有所不便,為提升金門縣政府與本地營建業者研習混凝土技術之機會,特委託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開辦混凝土技術研習會,邀請專家講授正確的混凝土知識與技術,期望以此為金門地區混凝土技術之升級走出第一步。
這項混凝土技術研習會,課程安排有: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規劃組副組長廖肇昌主講「混凝土材料性質與施工」、冠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元仲主講「現場混凝土之判斷與缺點診斷」、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營建管理科助理教授兼科主任林世強、助理教授林國輝主講「混凝土試體製作」;並由金門縣政府工務局建築管理課長王登緯、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營建管理科助理教授兼科主任林世強共同主持綜合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