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蔬果合法進口走私上岸消費者霧煞煞
大陸蔬果等農產品,一直以走私方式搶攻金門市場,品質參差不齊,農藥含量偏高時有所聞,首批自大陸合法進口的三千公斤大陸蔬菜,仍未消除一般消費大眾對其食用安全的疑慮,據業者透露,一般消費大眾仍以選擇台灣進口或本地自產蔬菜為主。
金門縣蔬果公會上個月廿四日自大陸大嶝島小額貿易區,以小三通直航金門的「長安輪」,載運首批合法引進的大陸蔬菜在金門料羅港上岸,首批由大陸合法引進金門的大陸蔬菜,包括芋頭、辣椒、冬筍、豌豆、四季豆、西洋芹菜、洋菇等七項大陸蔬菜,總計三千公斤。
據地區菜販業者指出,大陸蔬菜雖然合法進口到金門,但走私的蔬菜並未杜絕仍照常上岸,一般消費大眾根本分不清那些合法,那些又是走私,加上一般人對大陸蔬菜的農藥含量偏高,產生食用安全的疑慮,因此長期以來普遍缺乏信心,所以採購時仍會先詢問產地,以選擇台灣進口或本地自產為大宗。
菜販業者不諱言表示,由大陸輸入金門的大陸蔬菜,由於小三通相關檢疫單位採檢的大陸蔬菜必須遞送到台灣檢疫,在往返上至少要等二、三天才能檢驗出結果,前後約要耽擱五天右左才能在巿場上販售,因此,在鮮度上已大打折扣,而且價格並沒有比走私便宜,行情也不如預期。
菜販業者說,今天冬季的蔬菜仍以本地自產的銷路最好,主要天氣寒冷,葉菜類的蔬菜不用擔心蟲害,大部份都長得不錯,且產量足以供應巿場所需,更重要是價廉味美,且安全性高,如高麗菜、包心菜,又甜又脆,備受消費者青睞選購,許多消費者反應,今年蔬菜特別鮮脆,口感十足。
至於,花椰菜、四季豆及大小黃瓜,由於生長期受寒流凍傷,因此由台進口的價位本身就比較貴,不過,消費者仍寧可選購台灣進口的蔬菜,據一位菜籃族說,現在大部份是小家庭,每天所吃的蔬菜十分有限,所以在選購上仍以安全為最大考量,選購前一定先行詢問其產地。
菜販業者也透露,大陸蔬菜不論是合法進口,抑是走私上岸,目前仍未能消除一般消費大眾對其食用安全性的疑慮,不過,大陸蔬菜在金門仍擁有其巿場,因為一些餐飲業者、機關單位在採買上,為節省支出開銷仍會選購便宜的走私大陸蔬菜,所以大陸蔬菜仍有其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