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民主進步黨主席施明德訪金

前民主進步黨主席施明德訪金
八年多前提出「金馬撤軍論」的前民主進步黨主席施明德,昨天再度到金門訪問時,提出逐步撤除金門、馬祖防衛司令部的主張。他說,金、馬應徹底走向非軍事化,才能由過去反共跳板變成促進兩岸和平的橋樑,世界級的觀光勝地。
施明德昨日上午抵達金門訪問三天,受到金門縣長李炷烽、福建省政府秘書長翁明志等歡迎,他在接受媒體記者訪問時,再度主張金馬撤軍和非軍事化主張。金門縣長李炷烽並和施明德就小三通、金門大橋興建、兩岸交流、地方事務等作意見的交換。李炷烽也歡迎施明德來金門定居,並開玩笑表示,施主席如果真的來金門定居,相信會吸引很多觀光人潮,帶動金門觀光發展。
施明德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提出「金馬撤軍論」時被罵得臭頭,事實上,大家只聽到前半段撤軍,卻沒注意到金門和廈門「兩門對開」的主張,而今金馬已經實施小三通、軍隊也減少,時間證明當年提出的看法是正確的。施明德說,政府既說要促進兩岸和平,又要在金門部署軍隊,一方面實施小三通,又把軍人派駐外島,根本是荒謬、矛盾和浪費的作法。他贊同金門縣長李炷烽提出的「戰爭無情、和平無價」看法,並指出,現在已經不會有人相信金馬是反共跳板,及對台灣防衛存在的意義,這項負擔反而使金馬無法與世界同步。
施明德進一步指出,金門和馬祖防衛司令部一年預算比在地縣政府還多,應該裁撤,將經費轉撥給地方建設,以回饋金馬民眾在危險時代扮演的角色,補償人權受踐踏,人民生活、經濟發展和教育受壓抑傷害的犧牲,這是政府在道義上應做的事。施明德指出,金門擁有世界級古戰場,有條件發展觀光,不能再只靠阿兵哥薄弱的消費度日,愈開放對金馬人民愈好。金馬愈開放才能促進和平,和平才能帶來繁榮。
施明德並指出,金馬將來發展一定要朝特區化方向走,中央政府不應管太多,而金門人自己要堅定,特別是選舉到了政客對選票很敏感,勇敢堅定發出聲音,才能影響政府制定有利金馬發展、兩岸和平的政策。施明德曾在民國五十二年在小金門東林擔任砲兵少尉觀測官時涉嫌叛亂被捕,上一次訪問金門是八十四年清明節,他提出金馬撤軍論的第二年。他說,當時帶著兩套西裝準備被丟雞蛋之用,沒想到沒被蛋洗,反而被高粱酒給灌倒。
施明德將在金門停留三天,昨天下午並走訪古寧頭戰場、翟山坑道、金城老街等地,今(八)日下午一時三十分起,將在金門縣立文化中心為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金門班學員進行一場「逆境中的奮鬥」專題講座,之後將與金門縣長李炷烽、立委吳成典等人,就金門定位發展議題進行座談,歡迎民眾踴躍到場旁聽。三月九日則將遊覽大、二膽海域及小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