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定位與發展座談與會學者一致認為:金門愈開放有助兩岸和平與繁榮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金城報導。
點閱率:458

由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主辦的「金門定位與發展」座談會,昨下午在金門縣立文化中心舉行,包括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前立委朱高正、金門縣長李炷烽、立委吳成典、民進黨金門縣黨部主委翁明志、金門縣議員謝宜璋等人,也都在會中發表看法。施明德認為金門站在歷史的關鍵,是主張金馬非軍事化,成為和平觀光特區,前立委朱高正建議加快小三通開放腳步,金門以自己的特色作發展戰略企劃,並有步驟、分階段來推動。而與會人士普遍認為金門愈開放,對兩岸和平繁榮發展愈有幫助。

這場「金門定位與發展」座談會,昨日下午三時起至六時在縣立文化中心舉行,包括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金門班學員和到場旁聽民眾近八十人參加,共同探索金門未來發展。

座談會中,縣長李炷烽首致詞時也指出,去年十二月七日高雄市長選舉落幕,他打電話向參選的施明德致意時,也希望他有機會來金門走走,這次聽到他對人生智慧的講座,有助自己和避免許多人的走冤枉路。他指出,金門要邁向非軍事化,內部歧見很深、意見多,當初和立委吳成典在競選時,也有意訴諸輿論,但選舉又考慮有心人操弄和政治風波等因素,金門也由昔日的十幾萬大軍駐守,到時至今日的一萬多駐軍,不難想見邁向非軍事化是必然的趨勢。他也強調,金門唯有把握住關鍵,勇敢、認真、理性的面對,找到定位,並為子孫未來著想,大家有共識,從整體出發,既使金門雖然小,但也能以小兵立大功,在全國擾攘不安的政治環境中,變成最後重要的那一根稻草。金門唯有有共識、團結起來,不要怕改變,才能走出去,才不致自我扼殺。

施明德指出,金門歷史悠久,這一代正站在歷史關鍵,不管喜不喜歡,軍隊最終總會離開,金門應思考何去何從,了解金門本身條件和資源。而在兩岸事務中,主權安排是困擾的狀況下,金門最重要資產有金門高粱酒,並累積有世界級古戰場遺跡、碉堡,是永恆的的資源,應該加以善用。他並表示,自己在九年前提出金馬撤軍論、金門和廈門「兩門對開」,如今已經實現,雖然現在的小三通如同老太婆的裹腳布,但是金門已經站歷史的轉捩點上,不可能維持現狀,必須思考未來何去何從。

  施明德指出,金門和馬祖外島應澈底非軍事化,撤除當地的防衛司令部,利用世界級的戰爭遺跡,發展成為兩岸和平觀光特區;他強調,金門愈開放,才能帶來兩岸和平、發展和繁榮。 

  朱高正認同施明德的看法,金門靠軍人消費不是辦法,打仗對兩岸都沒有好處,應設立更有自主權的和平特區,他並提出全面開放小三通的見解,以金門做為兩岸交流的門戶。他並建請政府,不但應全面開放台灣人民能經金門小三通,同時解除大陸人民到金門觀光諸多限制、開放大陸報紙雜誌進口等。他認為,即使兩岸直航,金門的地理位置優勢仍不可或缺,為珠江、長江流域、和台灣三角位置的制高點,開放才能帶來和平與發展。  

 立委吳成典認為金門不能再定位為軍事戰地,與大陸廈門應發展為國際雙子城、兩岸和平特區。但他也指出,特區有不同的定義,有必要先訂定特區基本法,否則到時搞出個金門人不想要的特區,反而更糟糕。而金門要做國家的資產、絕對不是負債,更不能有戰爭再發生,金門應朝和平觀光方向來努力,同時朝低密、高品質開發。 

  民進黨金門縣黨部主委翁明志表示,小三通實施的確是開放倉促,準備工作不夠,但方向已定逐步在開展中,開放大陸人民觀光已經規定每天六百人,但大陸不放人非操之在我,也有其內部利益糾葛,至於撤軍方面,目前民間最大疑慮是國家安全、經濟生計兩大問題,應先有配套措施。

縣議員謝宜璋則強調,中央不能一直把金門當邊陲地帶的思維,地方政府更要傳達該有的聲音,而小三通並應拉大格局,尤其金門不能劃地自限,所有金門人和關心金門發展的人,更要來共同為金門重新定位出發、走出去努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