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強調學童免費營養午餐政策不變
縣府原計畫推動學生自願繳交營養午餐費款節稅措施,但卻引起許多過度的聯想及解讀,使得原有的良善用意遭到誤導、曲解,縣府特別於昨日邀集各校校長及家長會長座談,以消除各方的疑慮;縣府同時強調,學童免費營養午餐政策不變,如有家長自願以捐贈名義給學校充作校務發展基金,學校也會「被動」的接受,同時給予收據作為節稅的依據。縣長李炷烽也希望藉由家長熱心教育,以慢慢形成社會良善的風氣。
座談會於昨日下午在城中召開,縣長李炷烽、教育局長盧志輝到場向各校校長、家長會長說明及溝通意見。
盧志輝首先說明指出,本縣推動學童免費營養午餐已有多年,由於有部份的學生家長曾反映說,台省許多縣市的學童連營養午餐的費用都繳不出來,而我們學童的營養午餐費也不一定要由政府負擔,只要家長經濟許可而且有意願,也可以由家長來負擔。他表示,學生家長所提出來的意見,立意良善,因此縣府才著手研擬周全的措施來推動。
盧志輝表示,縣府所構思的方式是,如果有學生家長願意將子弟的營養午餐費以「捐贈的名義」捐給學校,學校給予正式的收據,以供家長申報所得稅時辦理節稅;至於所捐的款項則一律納入學校的校務發展基金,並以代收代付款入帳,專戶儲存支用。他並強調,這樣周全的方式,就希望讓家長、學校、政府三方面皆有利的「三嬴」。
他也指出,可惜這個案子卻遭到一些不明就裏的人的扭曲,讓人感到很難過,因為縣府的本意是良善的,希望讓經濟有能力而且自願的家長以捐贈的名義,捐助學校的校務發展基金,至於捐款的額度也沒有限制。只是卻引起許多家長的誤解,他也再次強調,學童免費營養午餐是持續性的政策,不會改變。
對於學校的立場,他也指出,學校是「被動性」的接受捐款,讓本身有能力及自願的家長主動向學校表達,而不是學校主動性的要求及勸募,以免形成「不樂之捐」。
縣長李炷烽在座談會中表示,當初有學生家長提出自願繳付學生餐費的意見時,雖然是少數人的意見,但在民主的社會裏,還是要給予尊重,縣府必須回應。提出了這項措施,原本也是很好的出發點,但是因為價值澄清及事先的溝通不足,造成家長的誤解,以為是要把省下來的錢放在縣府的口袋。他也表示,這個案子原本是很單純的事情,不希望有些人假借這個措施而誤導本質,金門小小地方,最怕立意良善的政策被扭曲,不樂之捐也不需要,所以這項措施也不急於一時,也希望大家能以平常心及理性看待這件事情。
他並舉例指出,早年鄉僑並不是每個人的經濟都很好,但華僑卻熱心捐資蓋學校,這就是金門人可愛的地方。但是到了現今的社會裏,我們是否還保有像鄉僑的這一份熱心?這就是整個社會價值觀的不同。
他強調,這幾年縣府的財政還是有能力負擔,現在的重點不是在家長多捐幾個錢或多省幾個錢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一直在退化中,長此以往,對金門的社會會有不良的影響,因此希望藉由家長熱心教育,以慢慢形成社會良善的風氣。
他同時舉康有為的話:「法治如果沒有以道德為根本,法律是假的,政治充滿極端。」指出,做為教育工作者,就要從教育來出發,秉持著教育良心來改造社會風氣、改造政治心態,這才是人生最大的價值及意義。
在座談會中,也有家長會長對於這項措施表示支持,也有建議不要使用「自願繳付學生餐款」的名稱,避免讓學生家長誤解,也有家長會長對於學校的校務發展基金的運用提出意見,盧志輝也指出,校務基金的運用有一定的程序,家長大可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