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典促增列水頭為兩岸通航港口
小三通試辦迄今已二年餘,但經行政院公告的兩岸通航港口仍僅料羅一處,旅客由水頭進出仍停留在「專案」模式。縣籍立委吳成典昨日中午特別在立法院提出臨時提案,要求增列水頭為兩岸通航港口,以符合實際需求。
該項提案已獲得朝野立委林惠官(全國不分區‧親民黨)、鄭三元(台北縣‧親民黨)、林豐喜(台中縣‧民進黨)等四十三人連署,經院會通過後將送請政院研處。
吳成典指出,金門地區自試辦與大陸地區通航業務(即小三通)以來,行政院所公告的金門地區試辦兩岸通航港口|料羅港,不盡符合試辦通航意旨需求,因此特別在昨日出臨時提案,建請行政院依「試辦金門馬祖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第二條規定,增列水頭港區為金門地區試辦兩岸通航港口,以符實需。
吳成典表示,小三通啟動之初,行政院係以金門地區既有港埠設施來考量,才將目前金門最具規模、港埠設施最為完善的料羅港指定為兩岸通航港口。但料羅港位於金門島東,與廈門港距離為金門島西水頭港至廈門的兩倍,航線中又須通過金門南側外海,航程較遠、風浪顛頗,不僅人員往來頗感不適,交通時間較長,貨物運輸亦增加許多不必要成本,自試辦通航以來,民眾迭有怨言。經金門各界一再反應,行政院才暫時開放人員以「專案」模式,經由水頭碼頭辦理通航。
吳成典強調,金、馬地區之所以試辦兩岸通航,主要依據為離島建設條例第十八條「促進離島發展」之意旨,而實施「小三通」政策,首要之務就須達到人員往來便利、貨物流動暢通,才能有效發展金、馬地區之商務與觀光行業。吳成典說,料羅港完善之港埠設施,在起卸大型、大量貨物時,確能發揮功效,惟攸關地區民生需求、適合地區現有產業結構的小宗貨物、原料運輸,倘若仍堅持由料羅港進口、裝卸,運輸成本將大大提高,幾與台灣進口之成本相同,根本無法發揮善用金門地理之便的「小三通」政策美意。
此外,自從水頭港開放人員「專案」通航以來,在縣府大力建設改善下,既有設施已足以負擔小宗貨物起卸之工作,「中央駐金機關聯合辦公大樓」與「旅客通關大樓」也將在一年內完工啟用,屆時硬體設施將更為充足。
基於以上理由,吳成典建議行政院應立即另行公告開放水頭碼頭為試辦通航港口,並劃分業務由水頭港負責小宗貨物進出口事宜,以減少民怨,解民眾燃眉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