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紀念呂世宜書法聯展今起登場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金城報導。
點閱率:396

金門縣立文化中心與金門縣書法學會訂於今(一)日起至六月十五日止,在金門縣立文化中心展示走廊舉辦紀念金門鄉賢呂世宜書法聯展,百餘件地區多位書法藝術愛好者所創作的各式作品陳展,歡迎各界踴躍前往參觀欣賞。而金門縣書法學會理事長陳添財昨日下午並和聯展召集人孫國粹和參展代表呂光浯、陳有利等人,前往西村呂氏宗祠拜祭,以緬懷這位台灣金石學導師的金門鄉賢,在書法造詣的獨樹一格與金石學成就。

金門縣書法學會理事長陳添財等人昨在拜祭鄉賢呂世宜時,並祈求這次聯展展出順利、庇佑金門文風鼎盛。同時在宗祠內拓印呂世宜對聯墨寶。陳添財並強調,能評估在適當地點將鄉賢呂世宜的墨寶刻在石上流傳後世並作紀念,將是他此生很大的心願待完成。

呂世宜,福建泉州同安人,生於乾隆四十九年(一七八四年),卒於咸豐八、九年(一八五八~一八五九年)左右。呂世宜為清朝道光間舉人,字西村、可合,一字一瓢道人,別號百花瓢主,又號種花道人、頑皮漢子,晚號不翁。齋堂為愛吾廬。其先金門之西村人。父仲誥,始移居廈門,以孝稱。

呂世宜為清道光壬午舉人,曾拜郭蘭石為師。收藏金石甚富。富陽周凱、宜興泉永道甚器重之。初主漳州芝山書院講席,移廈門玉屏書院山長。博學多聞,精考據、工書法。後應淡水林氏國華、國英兄弟禮聘入臺。如是益專志於金石鼎彝碑版,手摹心悟,造詣彌深。工篆刻,方實平雅,落落大方。

呂世宜,後世推崇他為台灣金石學導師,對台灣藝術文化的發展與提昇,他是一位重要的人物。日人尾崎秀真曾說:「台灣流寓名士,于文余推周凱,詩推楊雪滄,書推呂西村,畫推謝琯樵。」。他的書法影響後世甚大,日本人曾謂:「台灣隸書皆呂西村流。」,例如山中樵說:「台民喜習漢隸,呂西村所影響也,惜無西村樸茂雄邁、駿爽寬大宕功夫。」

呂世宜,性好古,通許氏說文,及金石之學,最工篆隸,嘗摹擬漢書四十九石,廈門林墨香刻之,時巡道周凱,山長高澍然,俱能古文,世宜時相談論,其為文,筆意警峭,頗似王半山。嘗遊台灣,主板橋林氏,於板橋林家花園任西席,教林家子弟讀書長達二十年,留下著作、金石書畫作品頗多。台人奉為宗師,被舉為台灣金石學導師。晚年援例捐翰林院典簿,嘗自為墓誌,刻於硯背,令家人以硯殉,其標格崖岸如此,著有愛吾廬文集三卷,筆記二卷等。子登元,補邑諸生。呂世宜之獨特貢獻,卻應該說他是將金石學及當時清代碑學派潮流引導入台的第一人,也因此,他才被稱為台灣金石學導師。

  而於今(一)日起在金門縣立文化中心舉辦的這項紀念鄉賢呂世宜書法聯展,因受SARS疫情影響,開展茶會被迫取消。至於這次提供作品展出者,包括有孫國粹、溫仕忠、薛祖森、張水團、王龍雪、張太白、張瑞心、陳有利、楊惠青、鄭承旻、李應成、蔡水珍、呂光浯、張瑜馨等人。這些參展者很多人並以臨摹呂世宜字跡和嘗試創作,來紀念這位鄉賢在書法和金石學上的成就不凡。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