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建金門大橋國工局允九月底前完成建橋計畫書送審

興建金門大橋國工局允九月底前完成建橋計畫書送審
經過兩天的地方座談,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昨日與縣府召開「金門大橋興建工程諮詢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由於地方鄉親對大橋興建殷殷盼望,國工局長鄭文隆應允將工作期程提前,在九月底前完成興建計畫書送審。與會委員對路廊的選擇亦有共識,認為北路廊是最佳選擇,建議國工局在明年元月份先行發包大橋聯絡道等周邊並正式動工,以宣示中央建橋的決心。
昨日下午縣府假第一會議室召開「金門大橋興建工程諮詢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由主任委員縣長李炷烽主持,出席委員包括立委吳成典、議員董東漢、洪成發、台大工學院院長楊永斌、台北市結構技師公會理事長蔡榮根、金門地區第一位拿到土地技師資格的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林朝文、縣府財政局長林德恭、主計室主任黃景舜、工務局長陳家欣、烈嶼鄉長林金量以及金城鎮長蔡輝詩、金寧鄉長李文俊均出席,省府秘書長翁明志則列席參加。會中首先聽取財團法人中華工程顧問司針對大橋綜合規劃的成果簡報,並開放委員發言。蔡榮根、楊永斌對縣府委託國工局代辦,認為是一項正確的選擇,蔡榮根並指出,大橋的興建已經露出曙光。
首先在路廊的選擇方面,包括楊永斌、蔡榮根、洪成發、吳成典、林朝文、林金量等委員都贊同北路廊優於南路廊。吳成典認為,南、北路廊的選擇是個非常容易的問題,因為根本找不出合理的理由支持大橋選擇南路廊。楊永斌指出,以水頭商港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港橋共構」根本不具可行性。蔡榮根指出,以南路廊的水文條件及地理區位,大橋得凸出海平面十五層樓,加上海面下八層樓高的橋墩,整座橋高達二十三層樓高,恐怕是世界僅見的創紀錄超高大橋。林朝文也表達了不同意南路廊的見解,認為選在南路廊建橋,橋高、橋長都比美國舊金山大橋還高、還長,質疑這樣的工程是否有完工可能。
董東漢指出,中央如果有誠意建橋,應該儘速編列經費挹注大橋建設,他並強調,縣議會在第三次定期大會中曾做出決議,要求中央編列多少預算,縣府才能相對動支一定比例的建橋基金。洪成發表示,南、北路廊到現在都還在拉鋸,這正是民眾最大的質疑,懷疑中央到底有沒有決心與誠意來建橋。洪成發建議路廊應儘速定案,並由相關部會儘速編列預算,切勿再游移不定。至於經費是否能動支,洪成發表示,只要建橋工程能夠定案,相信縣府送案至議會審查,議員們都會支持。
此外,蔡榮根還建議,大橋不但要選北路廊,最好能採「雙層」設計,上層為公路,下層為鐵路,預留未來發展空間。結構方面則建議吸取澎湖大橋的教訓,主橋、引橋都採鋼骨結構,以防海水侵蝕。林德恭則針對建橋經費提出建言,希望在扣除縣府支付的十億元建橋基金之外,其餘經費均由中央統籌補助,以減輕地方政府負擔。
翁明志則表示,過去大家在大橋身上加諸太多的「政治任務」,讓建橋工程一波三折,既然總統陳水扁在競選期間做出了具體承諾,基於改善離島交通、醫療,促進地區繁榮富庶,落實照顧烈嶼鄉親等理念,中央各相關部會都應該全力支持。翁明志說,到目前為止中央部分官員仍顧慮國家安全,對建橋的經濟效益更是質疑的重點。隨著小三通的實施,國家安全的理由已不復存在,更不容以經濟效益來抹煞中央照顧離島的德政與美意。
翁明志並指出,目前鄉親、縣府及中央對建橋都有共識,堪稱天時、地利、人和,無論如何都必須抓緊機會,在明年總統大選以前正式動工,並以此為目標,集中一切力量突破困難,求其落實。
李炷烽則建議,明年「一二三自由日」是個黃道吉日,若能選在這天正式啟動建橋工程,對金門來說格外具有意義,希望國工局及中央相關部會能全力配合。
國工局長鄭文隆在結論時指出,經過兩天與鄉親座談,並聽取與會委員的意見之後,對鄉親的共識已經充分理解,有關「代辦」與「主辦」的問題,鄭文隆認為改由國工局「主辦」,對工程推動效率確實有正面幫助,建議由立委吳成典出面協調。有關各界希望早日建橋的心聲,鄭文隆也當場應允全力配合,將在九月底以前完成「定案規劃書」與「興建計畫書」送行政院審核。鄭文隆並強調,規劃案送審之後,十月份將是推動大橋工程的關鍵時刻,建議金門應整合一切力量向中央爭取,讓大橋工程早日實現。
會後縣府相關官員也與國工局、中華工程顧問司人員研商,初步決定有關大橋聯絡道部分,將在明年元月先行發包,並委託國工局辦理規劃、設計,縣府則協調道路用地的取得。至於大橋主體工程方面,工務局長陳家欣表示,大橋興建計畫投資金額超過十億,且由中央出資三分之二,按規定相關計畫必須送請經建會審查,並經政院核定後才能實施,因此估計不論採統包或設計發包,大橋主體工程最快要到明年第四季才能發包動工。
根據縣府先前委託規劃的金門大橋南、北路廊,其中南路廊採水頭至九宮路線,從水頭塔山電廠油品碼頭附近出海,銜接烈嶼鄉九宮碼頭,大橋全長約三千二百四十五公尺,跨海長度二千四百四十四公尺。北路廊則從湖下至后頭,路線全長五千四百公尺,跨海橋樑部分四千七百公尺。(相關新聞刊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