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中小舉辦「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工作研討會
金門縣九十一學年度「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金寧學區策略聯盟實驗方案交流分享及工作研討會,在寧中小舉行,寧中小校長楊瑞松指出,教育部推動實施的學生輔導新體制,鼓勵每位教師參與認輔工作,培養全體教師皆具有輔導理念與能力,以落實教師在教學歷程中輔導學生之責任,協助學生順利成長發展。
這項研討會,由楊瑞松主持,包括:學校訓導主任吳祥坤、教務主任宋文章、輔導室主任陳成及教師參加。
楊瑞松指出,「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係當前十二項教改行動方案之一,主要目的在引進輔導工作初級預防、二級預防、三級預防觀念,本諸發展重於預防,預防重於治療的教育理念,配合學校行政組織的彈性調整,激勵一般教師全面參與輔導學生工作,並結合社區資源建構學校輔導網路,為學生統整規劃一個更為周延的輔導服務工作。
楊瑞松表示,當前學校輔導工作面臨兩大困難:一者家庭、學校、社區三大輔導層面,彼此未能密切配合,統合發展,以致力量分散,功能無法充分發揮;再者學校輔導系統本身,強調輔導工作應由全校教師及行政人員共同負責,卻未能交互支援,分工合作,以致整合困難,績效不如預期理想。再加以學校教師之教學或學校之辦學分針,未能兼顧學生之需求與程度,導致部分學生課業適應困難,以致產生諸多不適應行為,因而加重學校訓輔工作負擔。是以,行政院教育改革推動小組將「結合社區資源,建立教學與訓導、輔導三合一學生輔導新體制」列為十二項優先教改行動方案之一。
楊瑞松說明「三合一」含有交互作用、整合發展之意,學生輔導工作在校內必須整合一般教師(教學人員)、訓育人員以及輔導人員力量,在社區與校際間,則必須結合整體社區輔導資源共同投入始能達成初級預防、二級預防、三級預防之各項專業服務工作。具體而言,新實驗方案負有四大任務指標:包括:激勵一般教師全面參與輔導學生工作,善盡教師輔導學生責任;增進教師教學效能與人性化照顧學生,融合輔導理念,全面提升教學品質;彈性調整學校訓輔行政組織運作,為訓輔人員及一般教師規劃最佳互動模式與內涵;結合社區資源,建構學校輔導網路,為學生統整規劃一個更為周延的輔導服務工作。
楊瑞松表示,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之試辦,強調實驗性、超越僵化的法規、展現組織再造精神、提供彈性抉擇機制、行政上協調統整實驗、增進學校與社區互動、落實校園自主、縱橫聯繫推展校務增強對學生之服務效能、整合資源減緩學生外流、增進學校與社區之融合、呈現多元化教改之另類體制、提昇學生自學能力、朝向學校社區化邁進。
教師也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教育部本身應作系統規劃,單位配套措施力求整合;依據實驗精神應明示地方政府准予辦理學校置約聘人員,增置研究組設於輔導處下;社區資源之開發與運用應納編本項經費預算加強辦理;檢討與精簡九年一貫課程之內容,減輕基層教師負荷。
陳成也指出,從實驗中學習到:校園朝向自主性規畫;寧中小國中、國小合校分治,在三合一架構下可作為實驗具有存在價值;三合一為寧中小與其周邊情形與未來發展而「量身製作」。活化組織內人力資源、系統整合與經營社區化教育之功能金寧中小學國中小合校分治的體制,那是交流與交融的體系。三合一方案的實施為金寧中小學及學區各小學的未來發展,深具「制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