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縣警局大力執行暑期保護少年青春專案

發布日期:
記者: 莊煥寧/金城報導。
點閱率:406

金門縣警察局為有效防範暑假期間青少年犯罪,規劃執行內政部頒「保護少年|健康一夏對策」及「暑期保護少年|青春專案」於本月十三日執行擴大臨檢勤務,共計動員警力三十二人次,臨檢各式處所二十九處,勸導在外遊蕩少年廿五名;另外,自本月七日開始執行「青春專案」至十三日止,縣警局共計勸導了在外遊蕩少年八十七人,結合政府、社區及公益團體等單位辦理預防宣導三場次,有效達成柔性勸導之目的,遏制青少年偏差行為。

依據縣警局刑警隊統計,今年上半年(一至六月份)青少年犯罪類型仍以竊盜案件居多,共計十九人,餘為傷害罪十人、恐嚇取財二人、違反少年事件處理法(經常逃學、逃家者)二人、妨害性自主罪一人及其他案類一人,與九十一年下半年(竊盜案件十一人、傷害罪三人、公共危險一人、駕駛過失致死一人及其他案類四人)比較,竊盜案件增加八人,尤以新興的網路遊戲虛擬寶物之竊盜案件增加最多,傷害案件增加七人、增加違反少年事件處理法二人、恐嚇取財二人及妨害性自主罪一人、減少公共危險、駕駛過失致死各一人。

警方分析犯罪原因則分別來自於家庭、社會及學校三方面的因素,包括家庭功能不健全(單親及寄養家庭)及受朋友、同學行為之影響等等,顯見在地區日漸開放後,單親家庭問題的浮現及同儕朋友影響力的增加趨勢;惟在犯罪動機上,已由過去的貪心、缺錢、滿足虛榮等單純因素,轉而為金錢誘惑、交友不慎等,與犯罪原因相呼應。也說明莘莘學子辨識是非能力在社會文化急劇轉變影響下,加上家庭疏於管教,極易產生嚴重偏差的人生價值觀,值得重視。

而從犯罪人口年齡及教育程度方面分析發現,本期少年觸犯刑事案件人口共三十六人,比上期增加十一人,犯罪年齡集中於十五至十七歲(佔百分之七十五);九十一年度下半年少年犯罪人口廿五人,年齡亦集中在十五至十七歲(佔百分之六十);少年犯罪年齡以國中學齡為基點,國中在學學生及國中畢業未繼續就學之無業者犯罪比率明顯較高。

縣警局指出,有鑑於地區逐步顯現之青少年問題,警局根據「暑期保護少年|青春專案」、「預防少年兒童預防犯罪方案」、「拯救雛菊專案」及「明燈專案」等戮力執行各項勸導、取締作為,並結合學校、社政等單位加強橫向聯繫,以早期發現,機先防制輔導;尤其在法律常識的宣導方面,走入校園,辦理健康休閒活動,吸引青少年之參與均是努力的目標。

縣警局表示,青少年最需要的是家庭的溫暖與父母的關懷,只有與青少年溝通、達成共識時,才是互相了解的第一步;因此也籲請為人父母者應多關心自己的子女,不是只給予物質的滿足,精神層面的關心與指導更是必需的。此外,社會大眾,尤其是各類聲色場所業者,也應肩負起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加強青少年之保護與勸導,以減少青少年偏差行為的產生。

縣警局強調,青少年問題種因於家庭、顯現於學校、惡化於社會。小錯若不能加以導正,至大錯時便為時已晚。從犯罪學理論中可知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個人、家庭、學校及社會等因素,因此,為預防及解決青少年犯罪問題,導正其偏差行為,使其建立正確人生方向實為當前刻不容緩之要務。未來的青少年犯罪行為,隨著生活科技化,犯罪模式勢將趨於多樣化,如何在瞬變的社會中與時代接軌,擬訂防處少年事件方針,實是一大挑戰,亦只有勇於接受挑戰,才能防範少年事件於未然。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