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歷史建築第三期清查計畫期中簡報昨登場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金城報導。
點閱率:462
字型大小:

金門縣立文化中心委託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研究的金門縣歷史建築第三期(金寧鄉、烈嶼鄉)清查計畫的期中簡報,昨日上午在金門縣立文化中心舉行,由金門縣立文化中心主任李錫隆主持,並邀請了行政院文建會中部辦公室專員賴文權、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所副教授邱上嘉、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張崑振、金門文史工作者黃振良、陳炳容、陳榮文等人參與評審工作。李錫隆及評審委員均肯定研究團隊的用心與專業,短時間內清查了大量的歷史建築個案,為地方建立了第一手的文化資產資料。李錫隆並期許整個計畫結束之後,可以精簡整理出版,同時與縣政府工務局維護傳統建築風貌的補助計畫結合,為金門傳統聚落保存盡一份心力。

這項計畫由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助理教授江柏煒主持,是繼第一期(金城鎮)、第二期(金沙鎮、金湖鎮)之後的調查研究計畫,已經持續進行了二年。期中簡報中,江柏煒完整說明了金寧及烈嶼之歷史建築的特殊性,由於歷史上倭寇、海盜、國共戰役等因素,使得這兩個地區的傳統聚落保存狀況稍不理想,建物規模也不是以宏偉華麗取勝,因此遴選的標準較為寬鬆;但是另一方面軍事設施卻是相當豐富,古寧頭戰場及播音站、烈嶼將軍堡、鐵漢堡、勇士堡、后宅營區、車轍道等,十分具有特色,是與台灣地區相當不同的歷史建築類型。

縣立文化中心主任李錫隆及評審委員肯定研究團隊的用心與專業,短時間內清查了大量的歷史建築個案,為地方建立了第一手的文化資產資料。李錫隆並期許整個計畫結束之後,可以精簡整理出版,同時與工務局維護傳統建築風貌的補助計畫結合,為金門傳統聚落保存盡一份心力。邱上嘉則建議可以在整個傳統聚落登錄時,納入五方、風獅爺、古井等文化地景,建物的描述上以地方營造用語為主;張崑振建議進一步注意考古遺址、軍人消費空間等文化資產類型;黃振良則指出了烈嶼地區軍事碉堡的重要性,並從以金門閩南語的角度提出建築名稱的疑義;陳炳容則指出烈嶼青岐聚落的價值,並支持擴大歷史建築的類型,以涵蓋軍事設施。

而文建會中部辦公室專員賴文權則感謝金門縣立文化中心的努力,並指出台灣目前歷史建築登錄有二百六十二處,其中金門縣即佔了八十一處,未來在江柏煒老師的協助下,數量將更豐富、類型更多元,充分反映金門文化資產的優越性。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