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半百練功不輟董文智有心為後學者立下習武典範
相傳武林爭雄,高手過招之後,總會有「尊者」出世,雄霸一方,蔚為武者之雄長。在南台灣半屏山下,陸戰隊莒拳隊是習武者力拔蓋世兮的聖地,而董文智(見右圖),這位來自聖地的現代武者,至今仍不脫精研武學者,那股豪放不羈與雄健之風,談笑間盡得習武者那股濃郁的仁者仁心!
自小出生於金門漁村的董文智,民國五十九年間開始習武,由韓籍教練及陸戰隊教官指導,在身心的浴火煎熬下,默練苦修了多年,成為頂尖的好手。兼具軍人與武者的身份將近二十載,早期莒拳隊負責人均稱為「班主任」,至少都官拜上校才榮退,一心思念故鄉的董文智,四十歲的年紀,才剛晉陞中校不久,旋即在「班主任」任內結束軍旅生涯提早返鄉,為的是想將一身所學盡授故鄉子弟。
現年五十歲的董文智,一身結實的體魄,目前黑帶六段。由於陸戰隊是培訓師資的地方,遍佈於社會各階層,台灣的道館及學校社團有一半以上源自陸戰隊跆拳班,董文智表示,他未曾謀面的徒子徒孫多不勝數,稱得上「桃李滿天下」,參加過國際性比賽的徒子徒孫更不勝枚舉,包括亞洲盃銀牌蘇振家與亞洲盃銅牌王健雪,世界盃銀牌陳義雄及奧運金牌羅月英等,幾乎台灣每家道館都和他有或多或少的關係。
董文智在軍旅中曾榮獲八十一年國軍莒光連隊長,不但親率過「海陸」弟兄南征北討、漂洋過海、為國爭雄,自己也是高手中的高手,還曾著作跆拳道招式秘笈等書籍,供陸戰隊弟兄們演練。
董文智以「跳後旋踢」的絕招名揚國際,也曾多次赴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等國家傳授絕學,旅居國外長達六、七年之久,而成為名副其實「國家教練」級的人物。他在練功的過程中,卻有段熬練成鋼的艱辛往事。
董文智表示,「以前是磨得很澈底:::常三更半夜起床偷練,每天晨起一萬公尺是日常功課,練到晚上眼淚『自然』就流下來了:::。」「在自由對練的時候,左營海總的救護車經常在道館旁待命:::」想要成為一名出類拔萃的跆拳高手,是要不斷的錘鍊煎熬方能修成正果,細數跆拳隊勁練成軍的種種,董文智認為,過去的訓練確實帶著些斯巴達式的教育,但他說:「一天不練,自己清楚,兩天不練,學長學弟看得出來,三天不練敵人最高興」,因此即便五十開外的他,每天仍勤練不輟,不只是維持自己的「戰力」,也要為後學者立下習武者典範。
董文智經常告誡徒弟們,「你的拳頭有子彈快嗎?」不允許徒弟們逞兇鬥狠。他認為,「習跆拳有基礎的人,就像身上帶有武器,習武可以強身,但也更容易傷人」,因此董文智強調,他所教導的不只是跆拳技能,而是忍者該有的仁心,「最終目的是強身報國,防身保家園,不是到街頭和小混混打架:::」。
外形豪邁的董文智,目前已婚,育有三女一男,均繼承父業,兒子就讀國小第一次參加比賽時,曾榮獲高雄市理事長盃金牌。董文智認為,如果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還能教別人的嗎?他自己也有一套望子「成龍成鳳」的哲學,就連第二專長的泳技,也能教好自己的孩子,讓每名子女皆能游上一千公尺沒問題,他強調,其間唯一的秘訣就僅有「謙虛、苦練」而已。(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