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歷史中追尋金門文化的資產──闡述「認識古蹟日」推動的意義和期待

發布日期:
記者: 李錫隆報導。
點閱率:542
字型大小:

編按:金門文化中心將於今日配合文建會「認識古蹟日」活動,舉辦參訪西園鹽場等一系列的活動,希望喚醒鄉親對於文化保存的自覺,這是十分有意義的活動,本報特予刊出本文,並熱切期待大家從古蹟中緬懷先民的殷勤生活,在歷史中追尋文化的資產,並讓文化保存在未來的生活中。

  邁向廿一世紀後,國際地球村的浪潮更加白熱化,台灣在呼籲城鄉同步發展之時,也強調要與世界密切接軌,對於先進國家的動態,總是密切關注,並引為現代化的依據。

綜觀各個已開發的國家,雖然凡事講求現代化,同時也注重優良傳統的保存,世界遺產的觀念深植人心,並以文化資產做為邁向現代化的基礎。這些先進的國家,在舉國推動現代化的政經奇蹟時,同時鼓勵百姓回頭認識自己優良的歷史,肯定自己的文化資產。

金門擁有五千年前人類活動的遺址,並具有一千六百多年的開發歷史,四周淵博的海域,與漳泉內地廣大的幅員,成為她生命歷程寬廣俱備的天然資源。元時金門創建鹽場後,海洋浩瀚資源方受重用,並成為數世紀以來地區百姓賴以活命的生財器具。

金門是個海洋之島,千百年來,居民卻僅善於運用海洋行舟之利遠赴異鄉,成就她僑鄉的名聲,卻始終未能善加開墾海上的資產。鹽田的經營與運用,對一個土地貧瘠,耕作不易的島嶼來說,可謂農林漁牧之外的重要產業,花最少的成本,造就最豐富的成就,這樣的產業可謂金門寶貴的文化資產。

對一座島嶼來說,海洋、鹽田與濕地,乃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更是我們彌足珍貴的資產。歷經七百年的西園鹽田,不僅為金門地區深具歷史意義的自然資產,實則也滋養著島上無數的生命,我們卻趕在舉國推動文化環境年之前,無知的將它關閉,令人感傷,也令人遺憾。

法國自從於一九八四年推動「古蹟日」活動以來,每年九月的第三個週六、週日都如期的舉行,目前已展現豐碩的成果,致使歐美各國紛紛雀躍跟隨。這種敞開古蹟大門的作法,不僅鼓勵全民參與文化活動,宣導古蹟保存的重要,同時也成為最富創意,深具意義的跨國界活動,更讓文化資產成為人類共同擁有的歷史見證。

文建會將二○○一年訂為台灣「文化資產年」,並選擇在淡水滬尾砲台舉辦活動儀式,宣佈加入法國「認識古蹟日」,成為第四十八個會員國。今年正式邁入第三年,為因應文化產業年,還將年度主題訂為「探尋產業文化資產」,希望民眾除了體認古蹟與歷史建築的珍貴,也能從周遭生活中發現產業文化之價值。

而我們以「浯洲鹽場七百年」訂為此次活動主軸,是種誠意,也滿是期待。我們決心面對事實,並期望在詩意的九月天,鄉親們走過金龜山路徑,遠眺北海岸鹽埕,俯瞰金沙鹽場的同時,也感受到來自海洋而奔騰在我們的血脈裡的精神與力量,並體會到生命共同體的真實意義。

當我們走過七百年的西園鹽場時,我們也踏在先祖的步履上,並聆聽到先民投身鹽田開墾,戮力經營的辛勤。當你我伸手觸及昔日鹽埕時,正是掬起一把寫盡辛勞,血淚交織的壤土,並看到裡面充滿著期待與希望。我們期待,充滿鹹味的海風,終能喚醒鄉親對於文化保存的自覺,並讓文化種子深根密植在每個鄉親的心田裡。

「浯洲鹽場七百年」是段堅實與鮮活的歷史,每寸鹽埕盡是生命的原素,「認識古蹟日」則為產業文化資產的基礎活動,全民的參與成為人類未來唯一的生活方式。

我們在古蹟中緬懷先民的殷勤生活,並在歷史中追尋文化的資產;我們將熱忱還諸大地,更讓文化保存在未來的生活中。(本文作者現任金門縣立文化中心主任)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