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李縣長:金門觀光發展中央政策開放最重要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縣府報導。
點閱率:483

金門縣觀光發展整體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昨進行期末規劃簡報,在長達三個小時的會議過程中,與會委員和旅遊業界都提出諸多寶貴意見供縣府和規劃單位參考。縣長李炷烽認為金門觀光發展最重要的是中央政策開放最重要,其次就是金門縣政府和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金門防衛司令部這三把「鑰匙」要能結合和配合開啟觀光整合與資源利用,以及業者自律、建立合理收費,避免削價競爭,才能永續經營,讓金門觀光發展更有機會和前景。

金門縣觀光發展整體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期末規劃簡報,昨日下午二時三十分起在縣府第一會議室舉行,審查委員鄭賜榮、黃營芳、曾前訓、楊水森、李增財、許文龍,以及交通部觀光局、陸委會、金門縣政府局室主管、金管處、金門航空站、金防部、中華民國戶外旅遊學會、金門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金門縣旅遊發展協會等派代表出席參加。

中華民國戶外旅遊學會在規劃簡報中指出,金門地區自民國八十二年開放觀光以來,迄今將近十年,期間金門地區經歷「戰地政務解除」、「金門國家公園成立」、「金門地區綜合建設方案」的核定、「離島建設條例」的實施、「兩地通航」的推動等時空環境的變遷。目前金門觀光活動以團體觀光為主,藉由遊覽車等工具來進行活動,停留天數以三天以上居多。在金門所從事的主要活動以戰地參觀、古蹟欣賞為主。次要參與活動為特產購買及生態賞景部份。對於未來金門觀光模式的看法,則以戰地風情的同意程度最高,其次為生態旅遊及產業觀光。推估民國一百零一年將可吸引超過一百五十三萬人次的遊客,將可為金門地區帶來六十八至一百五十三億元的觀光效益。至於有關金門觀光發展在近程定位,認為以島嶼觀光為第一選擇。金門目前的觀光客源仍是以台灣觀光團居多;台灣週遭離島眾多,金門並不是台灣唯一的旅遊選擇,近程所要推行的目標就是讓金門成為台灣離島旅遊的第一選擇,除了維持原有的旅行團客源外,另外應開拓個人旅遊方面的市場,以吸引年輕及國外客源,促進旅遊型態轉型。而中程定位則朝兩岸觀光為第一選擇。在兩岸情勢穩定發展的未來,大陸遊客將是金門重要的觀光客源;在中程的定位上,金門可以一方面擴充大陸市場,一方面利用台籍旅客中轉停留的契機,來刺激觀光事業,並全力發展戰地及生態觀光,和廈門觀光做一區隔。遠程定位則以東北亞島嶼觀光為第一選擇。遠程定位即為金門日後觀光的最終定位,呼應「修訂金門縣綜合發展計畫」中將金門及廈門定位為「閩東南雙子星」,在觀光方面,將金門定位為東北亞島嶼的第一選擇;在文化及產業是此階段要加以發展的重點項目,此外,觀光客源則從兩岸擴大至東北亞。

縣長李炷烽則認為,金門觀光發展沒有政策的導引、支持,做再多的計畫或寫再多案子也沒用。而且發展觀光不僅是金門縣政府的事,也是金防部、金管處和島上各相關單位、居民的事。金門觀光喊了幾十年,在整體評分上,李縣長也覺得是不及格的。而業者的方向偏差,應予導正,金門觀光發展才有明天。雖然縣政府一直苦無良策,但仍不放棄所有努力,主要就是要讓金門有機會。也希望大家能針對病灶找出原因,並建立共識、設法解決。而為促進金門觀光旅遊發展,金門航空站應爭取升格為乙種航空站。中央對金門觀光發展也要以政策優先來考量,多給地方空間,不要還停留在萬事齊備才出發。不然的話,金門在明年三月二十日也可以來辦辦公投,以決定開放大陸人民來金旅遊。而為促進金門觀光發展,展現戰地特色,公務人員或導遊穿穿迷彩服,其實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向。當然,在金門社團本身也要站起來、自立自強,以共同成長,更有積極作為展現。與會多位委員也提出觀光發展結合縣政施政理念、開發大二膽島的政策允許大陸觀光客上島觀光,或不可行的在附近建立海上平台的讓大陸觀光客登上平台觀景、運用現有資源開展觀光、就金門觀光發展計畫選出一、兩項來真正執行、觀光環境做好一點、整合觀光資源、金門產業精緻化為主軸、吸引國外觀光客體制的建立、避免破壞生態、做好文化古蹟維護保存、解決經費來源…等意見或建議。

金管處處長許文龍則建議金門縣政府設置觀光指導委員會來統籌金門觀光發展事宜,並希望做好景點包裝、基礎環境改善,以及對吸引大陸、日本觀光客的必要準備。金門旅行商業同業公會代表則建議金門宜做深度之旅和原味的閩南特色、戰役史蹟觀光發展路線。金寧鄉長李文俊希望中央多關照離島,並讓小三通更開放前進。烈嶼鄉長林金量對於烈嶼鄉百姓和岸巡因小額貿易除罪化的爭議,以及陸委會設置障礙不讓大陸觀光客來,和旅行觀光業者的輔導、講習,避免惡性競爭、品質低落、及觀光客被趕鴨子式的旅遊,提出建議。

金門縣旅遊發展協會總幹事楊再平則認為,金門觀光發展在旅遊型態和目標宜明確化、金門特色主題掌握度,和找重心全力做好觀光,避免靜態有餘、動態不足,及對業者旅遊評鑑、大二膽島不宜全面開放、考量景點觀光收費、軍事資源開放提供不足、國外觀光客雙語和解說人員培訓、機場資訊服務台、旅遊服務設施、觀光旅遊品牌確定、觀光推廣給業者更多協助、經營管理、避免內耗等,提出意見和建議。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