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增進海上航安邀專家舉辦說明會

縣府增進海上航安邀專家舉辦說明會
為加強海上航行安全,縣府昨日舉辦講習,邀請中央氣象局及成功大學近海水文中心專家學者,就海上風浪、天氣圖解讀及船舶觀測、航行安全等主題進行講座。縣長李炷烽強調,海運是金門對外的重要管道,也攸關地區民生需求,感謝成大及中央氣象局的協助,也盼透過講習能減少海上事故的發生。
該項「安全的海上航行與活動講習會」由縣府主辦,成功大學近海水文中心、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承辦,昨日假縣府多媒體簡報室舉行。包括港務處長張國土、海巡隊副隊長傅錦榮、消防局、建設局以及航運業者、金門技術學院學生近百人出席參加。
縣長李炷烽在致詞中指出,海運與空運是金門對外的運輸管道,其中空運自今年九月四日ILS儀降系統啟用後,已進入新的里程碑,使尚義機場的起降標準大致等同於松山機場,目前正積極爭取從丙種機場能升格為乙種機場,並進一步爭取國際包機的可能。
海運方面,近年來縣府不斷推動料羅港的硬體建設,也在中央的支持下展開了水頭商港的新建工程。李炷烽表示,海運的暢通與否,與地區民生息息相關,幾乎所有的民生物資都必須透過海運,小三通之後,海上航運益發顯得重要。他強調,目前兩岸欠缺適當的溝通管道,中央亦不肯授權地方政府進行協調,致使小三通金廈間航線的救難通聯機制遲遲無法建立,也讓經常往返的鄉親、台商擔風冒險。他並指出,硬體的建設固然重要,但軟體操作及資訊提供亦不可或缺,希望透過此次講習能為海上航安加分,也對業者的工作有所幫助。
成大近海水文中心主任高家俊則指出,水利署、中央氣象局對金門近海海象偵測相當重視,自八十八年七月起亦投入許多資源,陸續在料羅港外海設置海上資料浮標、氣象站、潮位站,及九宮碼頭、料羅港、水頭碼頭、新湖漁港設展示站,同時配合小三通及水頭商港發展需求,在今年八月增設水頭潮位站,為水利署、氣象局及港務處提供海域監測資訊。
高家俊根據過去五百宗海難事件的分析指出,在極端的天候與海象下發生海難事件的機率並不高,反而是天氣由好轉壞的時刻,漁民、船員比較容易在心理上失去防備,進而發生海難,高家俊因此強調海象測報資料的重要,希望透過講習增進相關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昨日安排的課程內容包括中央氣象局海象測報中心主任徐月娟主講的「海象預報」,水利署水文技術組正工程師李如晃主講的「海岸災害現況與防救策略」,成大近海水文中心助理研究員董東璟主講的「海上的風浪」,華梵大學環境設計系教授李汴軍主講的「認識天氣圖」,水文中心助理研究員錢樺主講的「船舶觀測與航行安全」等,高家俊並與張國土共同主持綜合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