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離別五十六載廈門傅宗漢與金門養母李榮旦團圓

發布日期:
記者: 莊煥寧/金城報導。
點閱率:696
離別五十六載廈門傅宗漢與金門養母李榮旦團圓

離別五十六載廈門傅宗漢與金門養母李榮旦團圓

廈門市民傅宗漢幼時曾因家境困難賣予金門翁姓家庭為養子,後來又被生父贖回,但因國共對峙,兩岸分治,自此音訊杳茫,他於日前求助廈門市金胞聯誼會常務副會長許伯欽代尋找五十六年前離散之養父翁滄浪與養母李榮旦,並在金門縣紅十字支會會長許金龍等愛心團隊的協尋下,及盤山村鄉親翁贊湖鄉紳就地緣、宗親舊識關係的鼎力配合的協助下,在三天內即與現年九十二歲的養母李榮旦聯絡上,並於日昨安排赴大陸相會團聚,盡敘離別之苦與別後種種情懷,為兩岸人道交流再添溫馨佳話。

現年六十五歲的廈門市民傅宗漢今年由廈門市水利局工程師退休,據他在請求協尋函中陳述,在一九四三年(民國三十二年)秋廈門淪陷後,其父親在菲律賓任教,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僑匯中斷,生活無著,母親為養育二子,靠著割草、挖樹頭變賣餬口,後來其兄逃亡內地,母親日子越來越難過,無奈之下經人介紹將他以二擔米(谷)賣予金門盤山保(村)一翁姓家戶為子,養父叫翁昌隆(翁滄浪),在抗戰勝利後,父親(生父)找到母親,才依照當時國民黨政府有關的法律,約在一九四六年底或一九四七年初經過打官司由法院判定從翁家贖回廈門傅家,從此沒有聯繫。

在委託協尋書中,傅宗漢細述,在金門三年左右,翁家當時有老祖母、養父、養母和二個女兒,翁家對他視如己出,同桌同食、平等相待,並讓他上學讀書,對於翁家三年的養育之恩,傅宗漢一生中始終縈繞不斷,從傅宗漢請求協尋書中清楚畫出的當年在翁家住宅四周的位置圖即可見一斑。

在傅宗漢被贖回生父家後的種種,據傅宗漢養母李榮旦老太太回憶表示,由於中國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根深蒂固觀念,當時其夫翁滄浪即因遽然失去傳宗接代子嗣,而再度納妾,冀望生一男孩以傳宗接代,後來甚至拋下她們母女及婆婆四人,不管她們的生活,為了養活兩個女兒及婆婆,李榮旦幫人家洗衣服,做苦工,可說茹苦含辛照顧婆婆、將女兒養大成人,當李榮旦在憶及這段艱辛沈痛的往事時,難掩悲痛之情,不禁淚流滿面滴落。後來長女翁麗明嫁予珠山薛承立、次女翁麗淑嫁予王德乾;現年九十二歲的李榮旦在二女兒與女婿及外孫的無微不至的照料下,安養於金城鎮富康一村五巷二女兒家達三十餘年之久。

幾年前思子心切的李榮旦老太太,也曾透過金門愛心基金會與廈門等相關單位代為聯繫協尋,但由於當時兩岸尚無交流,未能有進一步結果,只得暫時作罷,不過李老太太心中一直耿耿於懷,念念不忘,也成為子孫們親情上的一項負擔,此次得能聯絡上,晚輩們也如釋重負,而李老太太欣喜莫名,在獲悉養子聯絡電話後就已迫不及待以長途電話聯繫,傾述離情,日昨(十日)在金門愛心團隊的協助安排下,大女兒與二女兒及女婿王德乾的陪同下搭乘早上東方之星客輪赴廈門相會團聚。

對於能在有生之年再度重逢,一圓平生的宿願,李榮旦老太太除了一再感謝廈門與金門相關單位的協助,讓她們母子有幸重逢,不過她也希望兩岸小三通的腳步能越來越開放,希望在百年之後,養子傅宗漢能來金親自送她「上山頭」。

因公私繁務無法陪同李老太太前往廈門的金門愛心基金會董事長許金龍除了事先與廈門金胞聯、市紅十會、市台辦等單位協調在和平碼頭迎接並做最妥適的接待與服務外;在九日上午,他也偕同董事許金象、財委周德、林金龍等人前往李老太太富康一村住處親自向她道賀,並代表愛基會致贈二千元程儀,而周德也自掏腰包致送二千元,向李老太太祝賀親情團圓。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