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仙景南音青少年藝術團抵金沙演出

泉州仙景南音青少年藝術團抵金沙演出
好戲連台!大陸福建省泉州仙景南音青少年藝術團,昨天分別前抵金沙國小、金沙長青會兩地進行演出與交流,其中,參與演出團員年齡最小僅有九歲,她們不時展現出南音內涵與高難度的演出技巧,讓金門孩童、戲迷在驚訝之餘,頻頻發出熱烈的喝采聲。
「仙景南音青少年藝術團」,曾先後參加過大陸福州、廈門、泉州等數次南音大會唱,並參加各項比賽,多次在泉州市南音比賽個人演唱、器樂合奏獲得一等獎,一九九九年曾獲邀到香港、台灣交流演出,深獲各界好評。昨天巡迴金沙國小、金沙長青會演出與交流,受到熱情歡迎。
金門縣長李炷烽對泉州仙景南音青少年藝術團以「南音」與金門鄉親、孩童進行難得經驗交流,表達內心謝意,同時也期望讓老一輩長者回味早年欣賞南樂演出的快樂時光,更可望透過雙方彼此的交流,讓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而逐漸式微與沒落,甚至有失傳之虞的南音,得以在金門薪傳茁壯,重拾往日風光。
應邀來金門交流、演出的泉州仙景南音青少年藝術團,成立於西元一九九一年元旦,迄今有十三年歷史,係由香港僑胞吳世美熱心捐資組建,由熱愛南音的村民和幼稚園、小學、中學學生組成社團,聘請大陸南音界享有盛名的吳淑珍擔任教師,培育了一批批優秀南音新生代。
泉州仙景南音青少年藝術團成員包括團長鄭謀勇,副團長鄭雲生,領隊蔣秋霜,藝術總編兼總幹事鄭芳卉,聯絡人吳淑珍,以及團員吳婉嬪、吳雙吉、吳舒明、吳小娟、吳曉玲、吳婷婷、吳丹丹、吳翠蓉、吳淑芬、鄭明明等。而團員年紀最小的僅有九歲,在這次演出及交流中,相當受到矚目。
仙景南音青少年藝術團今(九)日上午搭船前往烈嶼,十時在烈嶼國中演出,下午二時至六時與烈嶼東林同好交流,並於東林村公所演出。三月十日下午二時起前往金沙國中交流演出,另增加晚上七時一場在何厝保安殿前廣場演出。並預定三月十一日搭船返回廈門。
「南管」是一樂種名稱,這一樂種的表演形式包括了演奏、演唱及戲劇等。它是流傳於閩南地區的傳統古老音樂,主要保存於泉州,流行於泉州、廈門一帶的閩南語區,以及隨著閩南移民前往的台灣、東南亞等地。各地又有「絃管」、「五音」、「南樂」、「郎君樂」、「郎君唱」等各種不同的名謂。金門舊屬泉州府管轄,南音也是老一輩的音樂活動項目。
南管的故鄉泉州,自宋代以來即為南方第一大港,商業發達、人文薈萃,加上避難南移的中原人士亦聚集此處,是以泉州得以保有許多中原文化傳統,且提供其孳生繁茂條件,並逐漸向海外擴散開來。許久以來,南管音樂一直留存於閩南民間,與當地人民的生活步調一致,與民間社會的脈動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