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縣長:推動「世遺」工作盼鄉親全力支持

李縣長:推動「世遺」工作盼鄉親全力支持
金門被列名台灣十二處爭取「世界文化遺產」的潛力點之一,縣府刻正積極推動相關工作,由中國技術學院教授組成的工作團隊昨日特別拜會縣府,晚間並於金門城活動中心舉辦居民座談會。
縣長李炷烽在談話中強調,「世遺」的爭取需要長時間努力,尤其傳統建築的維護更需要龐大經費,中央不願出錢沒關係,只希望能在政策上給予鼓勵,用更開放、更有彈性的法令或法律授權,支持縣府向前邁進。
由中國技術學院建築系主任張偉斌,室內設計系主任陳子淳,副教授閻亞寧、周世璋、陳海曙,講師譚以德等人所組成的「金門縣文化遺產工作團隊」,昨日下午在縣立文化中心主任李錫隆、教育局課長許能麗等人陪同下,前往縣府拜會縣長李炷烽,就推動「世遺」相關工作進行簡報並交換意見。
閻亞寧在簡報中指出,連同金門在內,目前台灣地區計有十二處潛力點都想爭取,全球則有近百處正在排隊申請。閻亞寧說,根據多年來累積的經驗,推動「世遺」至少需要五至六年的籌備期,在正式申辦之後,還需要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籌備期間,世界遺產的確認、保護與教育,三大工作缺一不可,政府部門也必須上下交融,密切合作,才有成功的機會。
閻亞寧分析表示,金門地區因戰地政務的重重管制,使得自然生態原貌大多獲得保存,文化資產亦受重視,政府相關部門推動遺產保存工作已有多年,在地專家、學者也多長期參與。閻亞寧也提醒,金門雖已解嚴,但由縣府、金管處與金防部所形成的「三頭馬車」,卻是不得不重視,且需大力整合的問題。
閻亞寧也為縣府初擬推動「世遺」的組織架構,並建議不論是縣府或中央,不論執行中或規劃中的施政計畫,都必須經由世遺執行小組進行整合與審核,才能有效避免「建設性破壞」的產生。
李炷烽認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申請,必須靠政府、民間攜手合作,並經由長時間努力才能獲致成果,重要的不僅是申辦成功與否,所累積的合作經驗,所凝聚的全民共識,才是最大、最重要的成果。
金門地區諸多傳統建築,因產權不易釐清及種種原因,目前正隨著時間面臨嚴苛的考驗。縣府雖訂有獎助辦法鼓勵民眾進行修繕,但補助額度有限,而修繕成本過高,常讓民眾望而卻步。
李炷烽表示,縣府的立場希望讓傳統聚落與新社區有所區隔,避免在傳統建築群中突兀地出現新建築,破壞聚落景觀,也希望鼓勵民眾依古法修繕古厝,但受制於中央多如牛毛的都市計畫與建築管理法令,短時間內難有成效。
李炷烽因此表示,中央不願出錢補助沒關係,只要願意在政策上支持,讓建管法令鬆綁,並專案許可引進大陸傳統匠師,輔導民眾依古法修繕古厝,才能趕在古厝頹圮之前加速修繕與維護的腳步。李炷烽並強調,做與不做全在一念之間,希望中央能在政策上大力支持,用更開放、更有彈性的制度授權縣府、支持縣府全力衝刺。
該項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團隊,為大力推動這項工作,昨日晚間在金門城活動中心舉辦第一個場次的居民座談會,希望透過教育宣導,讓「世遺」的觀念深入民心。座談會由文化中心主任李錫隆主持,教育局課長許能麗及金門城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倪振瑞、以及陳世宙等近百位社區居民出席。工作團隊安排了「認識世界文化遺產」影片欣賞,並就居民如何參與、推動「世遺」工作交換意見。
李錫隆在會中指出,金門地區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希望地區居民都有共識,共同努力來維護與保存,將這份珍貴的遺產留給子子孫孫。李錫隆並強調,金門若成功申辦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必能吸引國際觀光客,希望鄉親們全力支持這項工作的推展。
該項座談今(十五)日晚間將移地水頭金水里活動中心舉行,也歡迎居民踴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