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放流遠海蟹苗水試所歡慶建所廿四週年

發布日期:
記者: 許加泰/金城報導。
點閱率:437

金門縣水產試驗所為慶祝建所二十四週年,昨日舉辦放流遠海梭子蟹苗活動,縣長李炷烽帶領民眾和學生參與海域生態復育行動,期待營造生生不息的海域資源,也呼籲共同防止海上污染,禁止毒魚、電魚、炸魚等非法漁業行為。

水試所在金城鎮海濱公園沿岸潮間帶舉辦梭子蟹放流活動,復育本土梭子蟹資源,昨日上午十一時,由縣長李炷烽帶領包括水試所所長楊誠國、畜試所所長陳世保、港務處長張國土、金城鎮民代表會主席陳天成、金寧鄉民代表會主席陳成勇、以及學校校長吳啟騰、楊瑞松、黃奕展等人與學校師生近二百人參加放流活動。

李縣長帶領著參與活動的人員,提攜著裝滿蟹苗的小水桶,涉入水域中將蟹苗倒入大海中,李縣長期待共同培育沿近海漁業資源而努力。現場也可見到教師向學生說明這一次放流活動的生態復育意義,讓學生上了一堂自然課。雖然氣候炎熱,小朋友仍趁著參與活動機會,快樂的在海域嬉戲,樂透了

水試所所長楊誠國表示,這次放流的蟹苗,為自行培育的本土種遠海梭子蟹,這是繼培育黑鯛、黃錫鯛、文蛤、中國鱟等幼苗放流後,再次展開復育生態資源行動。

他指出,這次放流十萬尾遠海梭子蟹二公分苗,為高經濟蟹類,繁殖技術已經確立,除了放流、探討魚塭養殖效益外,也將提供民間養殖者多樣性經營的參考。

楊誠國指出,金門位處大陸棚內,營養鹽充足,漁業資源豐富,漁政單位對於漁業資源之維護利用及資源培育再生向來均極為重視。近年來由於大陸漁民越界捕魚、毒魚、電魚、炸魚等非法漁業行為,加上漁獲技術不斷提昇,漁業資源自然補充量不足等因素造成沿海資源嚴重匱乏,再隨著人類對海洋利用程度提高,人為環境污染已對海洋生態造成威脅,已使主要食用魚介貝種面臨滅絕之威脅。過去對海洋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看法應予改變;國際上已對部分魚介貝種採取限量、限體型捕撈之管制措施,在此逆境情況下水試所亦致力於魚介貝類資源之培育,此次放流即為資源培育之一環。惟有致力於將獵捕型漁業轉換為資源培育型漁業,金門漁業才能永續經營、發展,漁民收益才能獲得保障。

他表示,水試所近年來致力於高經濟本土性梭子蟹類(遠海梭子蟹、三疣梭子蟹)之繁殖工作,繁殖培育技術已確立,本年度除實施遠海梭子蟹二公分苗十萬尾放流活動外,亦留部份蟹苗進行養殖試驗,冀期探討陸上魚塭養殖經濟效益,提供民間養殖業多樣性之參考。水試所亦將陸陸續續執行本土梭子蟹類大量繁殖及各項魚、貝類放流,豐沛沿岸漁業資源。

楊誠國表示,地區具本土性高經濟梭子蟹有三疣梭子蟹(金門蟹)遠海梭子蟹,每年冬至前後為其盛產期,肉味甘美,蟹黃鮮嫩,為一年之最,三至七月為其抱卵期(開花期);水試所近年來致力於高經濟本土性梭子蟹類(遠海梭子蟹、三疣梭子蟹)之繁殖工作,繁殖培育技術已確立,本年度除實施遠海梭子蟹二公分苗十萬尾放流活動外,亦留部份蟹苗進行養殖試驗,冀期探討陸上魚塭養殖經濟效益,提供民間養殖業多樣性之參考。水試所亦將陸陸續續執行本土梭子蟹類大量繁殖及各項魚、貝類放流,豐沛沿岸漁業資源。梭子蟹具有分布廣、適應性強,是一種廣食性和廣鹽性的海產經濟甲殼類,本次放流主要以提高梭子蟹類活存率為首要考量,因此,放流地點選擇在浯江溪口生產力最豐沛的濕地紅樹林附近之海濱公園舉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