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重返詩鄉」朗誦會群賢畢集

發布日期:
記者: 鄭大行/金城報導。
點閱率:492
字型大小:

配合「文化局元年」所舉辦的「重返詩鄉」朗誦會,昨日下午在文化局三樓會議室舉行,台、金兩地詩人當場朗誦自己的詩作,甚至國語、閩南語雙聲帶演出,現場聲韻效果絕佳,讓與會者享受了一次文學饗宴。

該項「重返詩鄉」朗誦會,緊接著金門藝文座談會之後舉行,活動中將參與的詩人分為台籍的「主人群」,以及旅台金門詩人或台籍但曾在金任職的「客人群」。其中「主人群」包括古月、顏艾琳、張國治、黃克全、洪進業、陳慶瀚等。「客人群」則包括商禽、張默、林煥彰、潘郁琦、白靈、杜十三、辛鬱等。

活動中安排朗誦多件作品,包括張默的「我站在大膽島上」,潘郁琦的「將軍碑」,商禽的「戰壕邊的菜圃」,古月的「蝴蝶的記憶」,林煥彰的「親愛的金門高粱」,白靈的「金門高粱」與「毋忘在莒」,歐陽柏燕的「醉戀」,張國治的「歷史切片」,辛鬱的「金門頌」等。

張默曾與洛夫、亞弦合辦︽創世紀︾詩刊迄今,曾獲國軍新文藝長詩金像獎,新聞局優良著作金鼎獎,中山文藝獎新詩獎等,詩作被譯為英、法、德、荷、比、韓、日、南斯拉夫、羅馬尼亞等國文字。昨日的朗誦會特別以他的「我站在大膽島上」起頭,象徵著站在兩岸的「最前線」。他在詩作中寫著,「大膽島,妳是金門最帥的窗口,妳是歷史不朽的巨碑,山川日月會點頭作證,大膽擔大擔,島孤人不孤」。

曾擔任美國「明報」文藝副刊主編,出版有散文詩集、童詩集等著作的旅美詩人潘郁琦,則以感性的口吻親自朗誦「將軍碑」詩作,似有若無卻豐沛無比的情感,瀰漫了會場。

商禽又名羅燕、羅硯,從軍職退役後,曾任碼頭工人、園丁、牛肉麵販、編輯等職,昨日他在朗誦會中,以「戰壕邊的菜圃」,描寫烽火下的悲慘生活,平鋪直敘的文字,似在向老天泣訴金門鄉親飽受砲火蹂躪的遭遇,並在文末指出,「人們靜止中顫抖的手,已將淚的鋼片捶打成菜刀,已將嗥哮的鋼塊鎔鑄成犁鋤,用歌唱的節拍,耕種出遍地花果」。

原名胡玉衡的古月,是縣籍畫家李錫奇的太太,她在「蝴蝶的記憶」中記述著:「只記得逢單或逢雙日,卻找不到哭牆,只有戰慄的記憶,你的心已碎成滿天的彈片,在閃光中尋不到皈依」。自謙國語不夠標準的古月,並與夏婉雲共同朗讀這首詩。

泰國世界日報副刊主編林煥彰也寫了一首「親愛的,金門高粱」,他以國語朗誦完畢之後,緊接著由「杜十三」以閩南語加以演繹,雖然是同一首詩,用不同語言來表達,卻呈現了全然不同的另類風味。

夫妻檔白靈與夏婉雲也以類似「重唱」的方式,共同朗誦了「金門高粱」及「毋忘在莒」等兩首詩。聲韻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金門籍的張國治,目前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學院,他在美術、攝影與詩作方面的傑出表現,廣受國內、外藝文界肯定,亦曾獲得多項大獎。張國治在朗誦會中特別獻出一首「歷史切片」,為金門獨特的砲彈鋼刀註解,並引伸出金門火裡來、火裡去,無法更改的宿命。

該項朗誦會,讓台、金兩地與國內、外知名詩人齊聚一堂,以金門為主題分享、朗誦了多首詩作,這種藝術表現模式在國外早已行之有年,甚至有詩人出「專輯」,以「有聲書」的方式親自演繹自己的作品,昨日的盛會也讓人領略什麼叫「耳目一新」,獨特的聲韻效果更為作品增添了一分生命。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