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試所在東埔舉辦講習盼提升農友栽培技術
金門冬季的平均氣溫較臺灣地區低「攝氏」三到五度;這樣的條件,特別適合種植大白菜。「金門縣農會」推廣課昨天在金沙鎮「東埔」舉辦栽種研習會,指導農友種植要訣,希望帶動農業升級。
臺灣地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金門開放「小三通」,已使本土農產品面臨舶來品的衝擊;金門農業要在競爭中生存,就得找到自己的優勢產品,走向精緻化、有機化,並以高級、清潔的好品質,爭取消費者的認同。為此,金門縣農會舉辦了一系列的農業推廣及研習活動,藉以服務農友,協助他們走向永續經營。縣農會昨天在東埔舉辦大白菜栽種研習,服務人員包括縣農會推廣課課長楊忠凱、「金門農業試驗所」王毓霜、蔡錦傑等。會中安排農試所課長楊武都、技佐郭志銘講授「白菜栽培管理」和「肥料及病蟲害防治」。對象雖以「金沙東埔蔬菜產銷班」為主,也開放其他農友參加。
去年,農友們栽種的大白菜普遍受到「軟腐病」的侵害,嚴重影響收成;楊武都持加強介紹防治之道;方法包括:種子消毒、土壤消毒、疏株疏苗、拔除病株、採行輪作、噴藥等。
楊武都表示,金門自五十年代就開始種大白菜,以往每年產量約為二百零八萬公斤,曾經被做為餽贈「兩蔣」的土產,頗受好評。近年年產量卻只剩一萬零二百公斤,若要重振市場,就必須改採加工出口,例如「酸白菜」已經成功打入臺灣的市場。
郭志銘表示,種植大白菜最重要的是要有長時間的日照和較低的溫度,才有利於形成肥大的葉球,並提高醣度。在金門,十一月到二月是最宜於栽種的季節。
金沙東埔蔬菜產銷班年產大白菜六萬公斤(十二萬市斤)。播種和育苗都是先在農試所進行,每期提供二萬株菜苗給農友栽植。
楊忠凱表示,金門縣農會九月份陸續還要舉辦的推廣活動包括:「金門高粱酸白菜烹調」、「祭祀糕點」、「蒜頭加工」、「蒜頭美食烹飪料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