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爭論無結果翁主秘籲理性溝通
到底豬肉價格合不合理?「契約產銷制度」該不該維持?毛豬價格又該如何決定?縣府昨日邀集相關業者研商,會中卻為了「黑豬」、「白豬」吵翻天。
消保官吳榮章強調,不論制度如何變革,絕不能有「不公平競爭」以致影響消費者權益。縣府主任秘書翁廷為則呼籲業者平心靜氣,理性溝通。可惜經過一個半鐘頭的爭論,還是沒有任何具體結論,將擇期再議。
縣府昨日下午召開「金門縣毛豬產銷供需、議價制度及消費者權益等爭議事項協調會」,由主任秘書翁廷為主持,建設局長李增財、消保官吳榮章、縣農會理事長蔡水游、縣商會理事長許峻岷,以及養豬協會理事長兼金門縣養豬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楊忠慶、肉商公會理事長翁志強等人均出席參加。
建設局在報告中指出,地區自八十八年傳出口蹄疫事件之後,受到偶蹄類動物禁運的影響,毛豬產業成為封閉市場。縣府九十年起輔導縣農會、養豬協會、肉商公會組成「金門縣毛豬產銷調節審議委員會」,實施豬母豬總量管制措施,以及配套的「契約產銷制度」。近來受環狀病毒肆虐影響,仔豬存活率較低,以及國際飼料漲價,肉豬市場偶有產銷失調情形,再加上養豬協會與肉商公會對豬隻價格看法歧異,甚至鬧出議價不成「負氣停宰」的情形,嚴重損害了地區消費者權益,連帶影響到地區豬肉價格偏高,民眾抱怨連連。
為了解決問題,昨日的會議中原本計畫討論三項題綱,包括契約產銷制度的存廢,毛豬價格的決定方式,以及養豬生產合作社的黑豬肉產銷運作模式等。但與會業者一開始就分為「白豬」、「黑豬」兩方,彼此為了各方的利益爭論不休。
地區養豬業者質疑「合作社」當初是以「加工出口」名義申請黑豬母進口,現在卻直接當溫體豬屠宰之後設攤販售,打破了市場均衡。
「合作社」業者則表示,當初是為了試驗酒糟飼養黑豬的成效,並引進加工出口模式,才申請進口黑豬種母豬五百頭,但設廠需要時間,加上地區肉品加工市場有限,才自行申設門市販售少量黑豬肉,不影響市場機制。
縣農會理事長蔡水游表示,不論何種產業,縣府都有責任、有義務加以照顧,當初產銷調節機制的設置,就是要平抑物價及照顧養豬業者,如果大家堅持本位主義,不能為消費者利益著想,不如直接回歸市場機制,讓消費者自行選擇。
蔡水游也強調,他瞭解養豬業者的苦楚,不但要用心照顧、防治各項傳染疾病,還得面臨國際飼料漲價,以及WTO市場開放等壓力,為了讓地區豬隻有處可銷,農會也正積極尋求各種管道,希望讓豬隻能夠銷往台灣或澎湖,不必在本地市場拼個你死我活。
吳榮章表示,站在保護消費者的立場,只要豬隻飼養過程均依法實施防疫注射,且合法屠宰、合法上市,政府根本沒有立場介入市場價格的訂定,相關社團組成的所謂「審議委員會」,也不能利用管制措施造成不公平競爭,否則將觸犯公平交易法相關規定。
由於各方仍堅持己見,翁廷為表示,如果業者不能各退一步,從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出發,談再多也無濟於事,裁示擇日邀集相關人員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