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炳洳摘下首屆浯島文學獎桂冠
從浯江,到淡水,而後渡長江,越黃河、遠抵大西北,足跡踏遍了半個中國後,又回返他熟悉的故土,一切只為那短短的、卻極其沉重的一嘆,「啊!鄉愁」!
今年來,在本報的副刊及言論版上,「顏炳洳」三個字,一再成為驚嘆號。見解獨到,立論精闢,不少鄉親納悶,這是怎樣的一號人物?第一屆浯島文學獎揭曉,皇冠再度加身,勇奪首獎的顏炳洳,讓人見識到他犀利的批判文字外,醇厚而雋永的文學造詣。
言談間專注而自信的神色,不像舞文弄墨的吟哦雅士,倒像靈敏務實的科技人。一探,果真如此。
年屆不惑、出生於金門賢聚的他,於八十二年由淡江資工所畢業。不但通過台灣資策會高級程式設計師檢定,也擁有經濟部期貨營業員資格證照。曾任職於文化大學推廣中心、台北銀行資訊室與營業部。
加入英業達集團後,派駐大陸多年,歷任研發、管理、產品推廣部門主管,負責產品規格制定與開發進度控制管理、品質系統的建立推行與改善、協助佈建省級經銷通路。擔任公司創意與專利推行委員會技術審核主委,品質管理推行委員會副主委等。
由於深受集團副總溫世仁與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石滋宜博士的觀念啟發,使他對企業集團的運作、跨國合作及整體發展策略思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曾取得國內外多項專利的他,對於智慧財產權的觀念頗為重視,對於網路與電子商務應用也有透徹的看法,也認為島小勢孤的金門各行業,都應該格外重視網路所蘊含的潛在商機並及早因應。
遠離家鄉,派駐大西北,娶了賢淑慧美、擔任牙醫的西安籍妻子張育嘉,也有了一對可愛的小兄弟「疼疼」和「痛痛」。在千年的古都西安生活多年,體驗了迴異於南方的風土民情。顏炳洳說,從樸實、直率而大氣的西北人身上,很容易找到那種宿命而滄桑的感覺,但同時,卻又不甘於錯過稍縱即逝的歷史機遇,一如現在的金門。
看到滿是風霜的西北人,對離鄉背景家人的期盼,日復一日,從他們的眼神中,顏炳洳瞧見了自己,看見了被壓抑的鄉愁。於是,他選擇回歸故土。
返金後,熟悉的家鄉景況,讓他漂泊的心靈得以沉澱,藉著環境的轉變,重新蛻化內在沉抑的感覺,發為創作的泉源。面對著發展腳步略緩的家鄉,他總盼望「金門可以更好」!因此,他像個愚公似的,一而再地宣揚所謂「新金門人」精神及理念。
甚麼是「新金門精神」?顏炳洳說,能夠在台灣與大陸低對抗中,強調金門的主體性,關注金門所有鄉親及這塊土地的利益即是。之所以推動「新金門人」、「新金門精神」的原因,乃是希望金門人不以離島身分自憐自傷,相反的,要懂得運用金門特殊的地理區位,成為兩岸和平示範區,所有金門人,不管先來後到,都能超越政黨及宗親意識,並能夠從在地思考出發,讓金門擺脫歷史宿命,可以不再飄洋過海到異地謀生。讓金門人在歷史、文化、經濟、教育等各方面,都能抬頭挺胸的活出金門人的特色。
看他在電視媒體上侃侃而談「新金門人」的理念,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無畏精神與豪氣,或許正是這種理念的具體展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