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嶼張氏家廟冬至祭祖「吃頭」將席開十五桌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特稿報導。
點閱率:769
家廟是祭祀祖先的地方,也是宗族宏揚孝道,教育族人禮法的殿堂。農曆冬至將至,青嶼張氏家廟將席開十五桌,舉行祭祖及「吃頭(食頭)」活動。
冬至吃頭是金門許多宗族都有的儀式,主要是為了聯絡同宗之間的親誼,並頌揚祖德宗功。
儀式既然叫吃頭,當然就離不開吃。吃些什麼呢?傳統上,青嶼張氏家廟原有牛肉凍、缽狀甜粿子湯、白切雞、米線盤等。為什麼吃這些呢?張氏宗親張光海(縣議員)和張建文(家廟司儀)表示,因為祖先就是吃這些。
張光海和張建文表示,以往吃頭的規矩較嚴,連雞鴨魚肉的分量都要過秤。現在因為經濟不景氣,祭祀時已不請樂隊。牛肉凍也沒有了。
張光海說,按照歷代傳下來的規儀,張氏家廟吃頭的規模,一律是十五桌。每年春、冬各有一次吃頭活動。與青嶼「忠勤世第」同脈的新頭、泗湖、西園、田墩、古寧頭等張姓氏族都會派人到青嶼吃頭。
青嶼社的開基祖是張均正,生於宋末。傳至明代中期有「浯洲三鳳」;明代後期又有父子進士張鳳徵及張繼桂。
三鳳中的張敏與二弟(張慶、張本)自幼入宮。張敏在憲宗時,瞞著善妒的萬貴妃,密養皇子(孝宗)直至六歲,為明室保存了唯一的骨血。孝宗後來繼承帝位。張敏被稱為「義父太上皇」。由於有這一段歷史,青嶼張還有「忠勤第」的燈號。
張光海表示,冬至祭祖及吃頭,一方面可以讓族人聯誼感情,一方面讓子弟了解先世出過那些對國家社會有貢獻的人物,是很有意義的活動,應該凸顯其正面的意義。今年的吃頭,青嶼張估計將會有九代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