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戀要讓高職園藝科有「錢」途
花不但有花語,還可以用來模仿自然,或訴說一個故事。國立金門高職園藝科開設有花卉利用的課程,企圖讓花變成高價值的商品。
懂得「花卉利用」的人,不僅可以怡情養性,還將花木一變而為藝術品,再變而成高價的商品。「兆竹元藝術中心」執行長周英戀既戀花又戀金門,他把這個觀念帶進金門校園;還義務為金門高職創設了「花卉利用教室」,製作了三十幾種「花卉應用標本」,有圓型、扇型、三角型:::等基本型。
這些標本都是當著學生的面邊教邊做的。她說,透過這些標本,可以讓視覺記憶得到強化。學生時時觀察這些標本,就可以將基本技巧由短期記憶、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將來出社會從事設計或開設花店時,就可以得心應手。
周英戀十二歲就開始學插花,過去只是應父母的要求,準備做為陪嫁的一部分;後來越學越投入,去了日本,走了美國,竟成了專家。她是把花變成商品的先驅者。民國七十八,他為教育部規劃了農校的花卉利用課程,八十四年開始訓練種子教師,如今已跨入第十個年頭。
在她的努力及參與之下,全臺十六所農業學校都有「花卉利用教室」,惟獨金門沒有。因此,她現在又把焦點瞄準金門,把觀念、技巧和模型引進金門。希望讓學生和家長相信,園藝科是很有「錢」途的!
在周英戀的示範下,金門高職自己種的香茅可以變成同心圓吊飾;洛神葵的莖可以變成一輪彎月;榕樹的鬚根可以變成鳥巢。這些東西再點綴馴鹿、耶誕紅、耶誕老人,就是獨特的耶誕飾品。
周英戀表示,花卉利用的材料可以用自然植物加上人造花、乾造花和季節飾品。可以先在心裡產生一個意象,例如產生瀑布的意象,然後用花來表現瀑布的樣貌和神態,最重要的是要能圓一個故事。當花卉變成藝術品和商品之後,它在市場上的價格,就會躍升為原始花材的三倍到五倍。
金門高職園藝科的花卉利用課程已開了三年,當初是由科主任劉溪丁參加回流教育,順便把這門學科帶回金門,並邀請對金門充滿熱情的周英戀鼎力相助。
到昨日為止,金門高職的花卉利用教室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規模。高二學生在上學期先學習理論及基本技巧,下學期將動手進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