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詩魔洛夫金門半子烽火傳奇

發布日期:
記者: 陳榮昌/專訪報導。
點閱率:818
字型大小:

半世紀前,在漫天烽火中,洛夫在太武山的花崗岩坑道裡,以青春生命寫下長詩「石室之死亡」,奠下文壇「詩魔」的美名;五十年後,回返荒煙漫草中的花崗碉堡,見證從死亡陰影中重生的金門島,死亡已遠,記憶卻恍如昨日。

金門女婿洛夫,本名莫洛夫,亦名運端,湖南省衡陽縣人,民國十七年出生。政治作戰學校第一期、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當年與張默都在陸戰隊服務,因為二人常在海軍報刊上寫詩,彼此欣賞,互相連絡後,於民國四十三年決定與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

民國四十八年,洛夫於國防部外語學校畢業後,派駐金門,負責接待外國新聞記者,當年七月,詩心大發,顧不得漫天宣傳砲彈,就在金門太武山武揚坑道裡,寫下名作「石室之死亡」第一節。

洛夫回憶,正要動筆寫時,忽有砲宣彈打來,自己不覺得恐懼,但一旁的上尉連長卻早已嚇得躲到辦公桌下,他則繼續定心寫下面臨死亡的感受。同年,被部隊派去參加青年節大會的洛夫,認識當主持人的東洲女兒陳瓊芳,對穿藍旗袍、台風好的她,留下深刻印象,二人便開始交往。

在鼓浪嶼出生的陳瓊芳,父親陳有財係東洲人,在廈門經營旅館,四十多歲時,因病去世,二、三歲大的陳瓊芳跟著母親黃福愛回金,唸金門示範中心、金門中學,唸書時,由於國語標準,風頭甚健,常被選去演話劇、對大陸喊話,中學畢業後,保送台北女師專,學成後返金教書。決定嫁給經濟並不富裕的洛夫,親友頗為擔心,還好母親全力支持,讓她勇敢走上婚姻路。

民國五十年雙十節,兩人決定結婚,地點選在台北國軍英雄館,洛夫發現時間還早,一時興起,便跑去看閱兵遊行,忘了結婚時辰,後來還是聶姓伴郎把他找回去,才沒有演出新郎失蹤的糗事。

能娶到金門女兒做「牽手」,洛夫自己覺得相當幸運。他說,金門女人很勤儉、節省,他太太到現在都很少逛市場、買東西,能省就省的美德,讓他感動。而金門的朋友們,純真樸實,在這個功利取向的社會上已很少見。

對於出刊已半世紀的(創世紀)詩刊,洛夫感到安慰。他認為該詩刊建立二個很重要的傳統。第一是把西方與中國古典精髓融為一體,產生了中國現代詩,這也是到目前為止,台灣詩歌的主流;第二個貢獻與傳統,就是成員一貫的批評態度,讓詩的發展更臻完善。

曾獲中國時報敘事詩推薦獎、中山文藝獎詩創作獎、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中國大陸第一屆新世紀國際詩歌獎等多項大獎,因表現技巧、手法多變,語言新奇,而被詩壇譽為「詩魔」的洛夫,對「詩」有不同的領會。洛夫認為,詩是「翻譯時被漏掉的東西」。他始終認為,詩是不能翻譯的。因為翻譯只能譯出表面的意思,無法完全呈現詩的原味,所以說,詩是翻譯時「被漏掉的東西」。他也強調,詩是一種「有意義的美」,不只是語言的美,更重要的背後的含義。

對於年輕新詩作家,洛夫則語重心長地表示,現代年輕的詩人,文字語言玩得很好,但始終無法掌握詩的本質。所謂詩的本質,洛夫強調,以他個人的經驗,就是一種藝術、美的感染力,是一種由內心發出的、很強烈的感受。由於缺乏這種本質,因此,現代年輕詩人所作的新詩,雖然花樣百出,但別人也看不懂他所要表達的意思。

洛夫建議應向現代與古代的大師們多學習。他也呼籲年輕人應找回中國古典詩歌中的那種永恆之美。

連日走訪各個碉堡藝術館,讓洛夫恍若走入時光隧道,回到當年漫天烽火的武揚坑道。洛夫認為,只有包涵現實、記憶、反思三種元素的創作,才能彰顯碉堡對金門的真正意義。看著留有當年血的印漬、已然頹圮的破舊碉堡,如今能再度發光發熱,他不禁嘆道,金門是個受過傷害與痛苦的島嶼,碉堡藝術館受到矚目,也算是上天對金門的一種「傷痛的回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