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門日僑社系列報導之四》馬來西亞金僑落土生根枝葉繁茂
「建縣九十週年慶暨世界金門日」活動即將從十二月三十日起至一月二日盛大展開,將參與的海外僑社有十六個,其中,馬來西亞就佔有四個僑社,目前會員高達上千人,包括有柔佛州金同廈會館、馬來西亞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馬來西亞馬六甲金門會館、馬來西亞砂勞越金門會館等,也顯見馬來西亞是金門最重要僑鄉之一。
「馬來西亞馬六甲金門會館」,成立於戰前,迄今已逾六十載。創辦人為已故社會聞人吳仲坦、吳朝和及其他先輩鄉賢。開始組織時,取名「浯江公所」。首任總理吳仲坦,其宗旨乃照顧同鄉福利。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不久,馬來亞半島淪陷,浯江公所與其他華人社團一樣停止活動,經過三年八個月,日軍投降,馬來亞光復。於1946年馬六甲各社團紛紛復興,展開活動。
吳仲坦退任,由洪金水接任總理職,將「浯江公所」易名為「馬六甲金浯江」,由於沒有固定會所,所以一路來很少活動。洪金水逝世後,由拿督吳忠信出來領導。承蒙拿督吳忠信接任總理,將他所建的三層樓排屋一個單位,以半價售予該會館,其餘一半向鄉親們募捐,方得擁有一間固定會所。
1994年,主席拿督吳忠信局紳為令長孫授室,將全部賀儀捐獻金浯江,自己也另捐出六萬元馬幣,其令長郎吳梓新及吳心泉遺產則各捐一萬元;加上諸鄉親捐獻五萬多元即將舊會所出售之款項,才能購置現這座三層樓大廈。改名為「馬六甲金門會館」,擁有會員三百餘人。
「砂勞越金門會館」,金門屬人士在百年前就已遠渡重洋南來砂勞越謀生,並在一九三五年五月間成立砂勞越金門同鄉會,一九八九年,古晉金門籍鄉賢蔡維與蔡習炎等人乃力邀當時素孚眾望的鄉賢吳民權出來主持大局,領導籌組砂勞越金門會館。在鄉賢拿督阿瑪黃佛德竭力協助下,籌組砂勞越金門會館工作有了很大的進展。
一個以吳民權為首申請會館註冊准證的籌委會在一九八九年七月廿八日在古晉宣告產生,成員包括蔡維和,蔡習炎,蔡金安,許友梅,葉存安(已故),黃本初,黃組澤,黃應吉,蔡麗華,洪麗華,蔡啟東等的堅決不移的支持下,積極進行申請註冊事宜。砂勞越金門會館便于一九九○年九月廿四日獲准註冊。
喜訊傳開,鄉人莫不歡欣鼓舞。主席吳民權因有感于會館已誕生,而尚無棲身之所,乃慷慨借出其在椰園路廿四號店屋三樓免費供該會使用,並聘請一位同鄉許友三君擔任本會執行秘書。目前會員人數共有四百六十二名,除古晉約占半數外,其他遍布于林夢,詩巫,美里,老越,民丹莪,木膠,斯里阿曼,倫樂等地。
「馬來西亞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金門會館於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十二月創辦成立。創辦鄉賢有:李朝秋、楊誠財、陳維長、陳大同等人。首任會長為陳維長。草創時期,斯時馬來亞經日寇屈膝,河山重光。百廢待興,經濟枯窘,因陋就簡,就以一民房暫為會所。一九五三年在先賢陳金杯先生的領導之下,終自置會所。組織漸趨完善。舉凡賑貧恤老,鄉親福利,會館皆不遺餘力,次第開展。
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新廈工程於1998年動土建設,2000年3月落成。新廈司雄偉壯觀,傲立於巴生市中心,為金門會館奠下千秋大業之基。在現任主席王豪傑的領導之下,管理現代化與制度化。短短數載,會館積存基金數拾萬元。理事會已擬定今後計畫,即欲購置商業店舖以增加會館今後收益,成立「大學貸學金」以培養我金門貧寒子弟。積極走入社會,希望把服務擴展至馬來西亞各民族不幸的一群,體現「讓金門走向世界」的宏觀願望。
「馬來西亞柔佛州金同廈會館」成立于公元1996年10月25日正式獲得社團註冊官批准。第一任會長是陳鎮藩,第二任會長是蘇宜德國會議員,第三任會長陳親甫,第四任會長拿督歐峇志,第五任會長拿督王添丁及現任會長拿督陳成龍博士。1971年在第二任會長蘇宜德國會議員領導下,配合全體董事齊心合力,發動購置一座兩層店屋作為會所。在1999年發動籌款,並與地主聯合興建六層商業大廈。這座宏偉壯觀的大廈能如期在2004年6月建竣,歸功於拿督陳成龍會長。
柔佛州金同廈會館─獲得我國政府社團註冊官批准成立於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五日。初籌組成立工作,應歸功於來自馬六甲的先賢已故陳劍看老先生,在他多南下峇株吧轄與一群同鄉友好談起,成立一個像馬六甲同安金廈會館,以同安、金門及廈門人所組合而成的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