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張海傳睦族功高獲張氏宗親肯定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專訪報導。
點閱率:630

自一九八九年以來,張海傳奔走在兩岸三地來來去去,踏訪青嶼張氏的苗裔,讓星散的族人,重新聚合為一體,創組了「儒林張氏第七房均正公系旅閩裔孫聯誼會」。

張海傳已經七十七歲了(生於民國十八年)。十六年來,他每年都到大陸福建尋訪青嶼社開基祖張均正的苗裔,讓金門青嶼、台北士林、永真環翠、集美姜嶼、永寧梅林、永寧港邊、漳浦爐輝、同安東園、惠安石任、禾山霞邊、泉州市、下張村、西洪塘等地的張氏重敘血緣之誼。

張海傳讓這些原本已經失去聯絡的張氏裔重新拉攏,並於三年前獲選為聯誼會的創會理事長。如今,張海傳因年事已高,將原職交棒,聯誼會全體則以「睦族功高」的紀念牌做為酬謝。

青嶼張與沙美張同源卻不同脈。張海傳自少在沙美經商,在兩地都有名望。他十三歲喪父,又因中日戰爭斷絕兄長的僑匯,遂從中醫之子,成了「歹命子」,開始當臨時工,開草園。戰爭結束之後,才學做生意,與人合資販米、販布、買賣金飾,結婚後才改為獨資經營。

張海傳與太太李碧蓮結婚時,按習俗騎馬扛轎前往迎娶。此後這種迎娶方式竟成絕響。他的益昌銀樓到現在已經營五十七年,是金門最老的字號。

因為經商有成,張海傳蟬連過數任金沙鎮商會理事長,也當選過金沙鎮代表會主席。金沙鎮的老街在八二三砲戰後漸趨蕭條,落後於山外、陽翟等新市集。他便發起興建新街和戲院,讓沙美恢復繁榮。當時是由金沙鎮公所搜購私地,再轉賣商家。商人必須投資金沙戲院一萬元,才能用五千元買一塊博愛街或復商街的地皮,起造二層樓建築另需四萬元。

在沙美最繁華的時候,不論電影院或銀樓,都是人潮滿滿。李碧蓮說,當年一個周日所做的生意,比現在做一個月還多。

商場上的繁華落盡,七、八兒女卻綠葉成蔭,其中有二子克紹遠祖,成了中醫師。如今,張海傳將較多的精力花在宗族與公益事業上。忠孝新村的慈航寺便是他與信眾共同募集的。募一點,蓋一點,漸漸才有今日的規模。

張海傳還致力於族譜的修編和親族的修睦,除了整理、追晞祖宗的事功和德業之外,還將福建一帶,早已不通聞問的同系支裔聯合在一起,獲得兩岸三地的張氏宗親的肯定與讚揚。

在金沙地區,張海傳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和長者。他認為做人、做事,和氣、老實和信用是最重要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