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鴯苗鳥」畜試所孵育成功可供觀賞肉質和牛肉相似經濟價值高
金門畜試所的鴯苗鳥孵出來了!所長陳世保表示,鴯苗鳥能否孵化,溼度是最重要的關鍵。
鴯苗鳥是一種不會飛的大鳥,在瘋牛病的引起恐慌後,世人對它產生更大的興趣,因為它的味道和牛肉很相近。鴯苗鳥產於澳洲,比非洲的鴕鳥小巧一點,但還是可以長到一點五、六公尺或兩公尺。它跑起來時速可達七十公里,而且可連續跑上百公里遠。
畜試所引進鴯苗鳥主要是做為觀賞用途,將來除了做為教學觀摩外,也會朝向經濟用途。它是少數油、皮、肉均具高附加值的珍禽品種。相對於鴕鳥,鴯苗鳥的產能較低,因此在肉用的推廣上,畜試所仍會以鴕鳥為先。
鴯苗鳥是澳洲最大的鳥,澳大利亞的國徽左邊是袋鼠,右邊就是鴯苗鳥。它的長相一直保持史前時代的形狀,看起來有點古怪。更怪的是它的蛋;所有禽類中只有鴯苗鳥蛋是墨綠色的!鴯苗鳥很友善,對食物也不挑剔,很好飼養。
孵蛋是雄鳥的工作,在畜試所則是以孵蛋機取代雄鳥。孵育的過程,最重要的是溼度。畜試所管理鴯苗鳥的技士是許加蔥,他把溼度控制在百分之四十。一般水禽的濕度約在百分之六十五至八十。
陳世保表示,畜試所的鴯苗鳥大大小小約三十幾隻。自去年十一月底進入生蛋期,將持續至今年二月左右。目前已產下七十個,有四個已在元旦後陸續孵出。
去年十二月十日,中正國小的小朋友曾到畜試所參觀,看到既「大」又「玄」的鴯苗鳥的蛋。他們議論紛紛:「好有趣的蛋!」「怎麼是黑(墨綠)色的?」「好大呦,第一次看到苗鳥!」如今,小朋友若重回畜試所參觀,將有機會看到小小的鴯苗鳥了。
陳世保表示,鴯苗鳥若長得太快,兩腳將不能承重,因此在鴯苗鳥小的時候,不能吃太有營養的東西,要讓它慢慢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