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水試所研訂多項今後努力方向

發布日期:
記者: 莊煥寧/金城報導。
點閱率:369

金門縣水產試驗所昨日召開的年終工作檢討會,所長楊誠國期勉同仁以前瞻性、開創性的服務精神,貢獻智慧,持續加強本土性魚介貝類及鱟魚之研究繁殖培育,針對金門週邊海域生態環境與漁業資源調查,賡續推展保育放流工作,營造良好的魚類棲息場所,豐富沿海漁業資源,結合現有資源發展生態觀光旅遊。

水試所九十三年度年終工作檢討會昨日上午假該所二樓會議室召開,由所長楊誠國主持,建設局漁牧課長楊文璽列席,所內各課、室主管及員工出席與會。會中除了針對去年工作得失提出檢討,也研訂多項今後努力方向,包括:

|賡續對金門週邊海域進行生態環境、水質調查監測,建立長期基礎資料,提供漁業資源保護、管理及公害防治之參考依據,使「生產」「生活」「生態」得以調和與成長。

|結合海洋生態環境調查,持續於沿岸海域投放魚礁,提供仔稚魚哺育成長場所,促進資源衍生,營造海洋牧場。

|實施仔稚魚資源調查,建立地區週邊海域仔稚魚系統資料。

|賡續實施金門海域作業漁場、漁期與資源量變化之調查研究,並配合從事經濟魚介貝類標本蒐集、分類鑑定,編印圖說,建立漁業開發基本資料。

|結合莒光樓、石雕公園、浯江溪口濕地、濱海公園、建功嶼等觀光休閒景點,形成一系列之生態觀光遊憩組合,以提供地區多樣化觀光資源,帶動地區觀光發展,規劃興建海洋文化館。

|實施金門週邊海域潮間帶生物相調查,建立系統基礎資料。

|賡續黑鯛、深海梭子蟹、三疣梭子蟹、鱟、白蝦及草蝦等之人工繁養殖研究,確立養殖方式,建立大量培苗技術,充裕種苗供應及供作放流,以豐富地區海域資源。

|發展淺海海帶養殖,鼓勵漁民多角化經營並從事加工生產,增加經濟收入,改善生活品質。

|調整地區養殖生產模式,引進草蝦與烏魚混養,使具有採收高價位草蝦與孕育高價商品之烏魚卵加工。

|建立SPF種蝦環境改善,進行草蝦種蝦培育技術,俾提供SPF健康種蝦。

|提升魚病鑑診及用藥能力,降低各種病害罹患機率。

|配合輔導產業轉型,開發鄉土特產及拓展水產消費市場,將進行牡蠣、海帶、烏魚子等加工試驗與推廣。

|鼓勵員工受訓、進修,提升專業水平,注入研究機構新動力。

|加強宣導、輔導與服務工作,使本單位與產業緊密結合。

|持續進行地區潮間帶生物採集、勘查及落實調查計畫,建立地區貝類物種鑑定資料,針對牡蠣養殖之病害進行調查防治。

|針對地區適合箱網養殖之魚種,進行評估及相關因子資料之蒐集,試驗養成效益以推廣箱網養殖。

|訂於七月至九月在人工魚礁區、古崗大岩嶼、田埔、復國墩等岩礁海域放流黑鯛苗三萬尾,以增加鯛類資源。

|為喚醒民眾環境意識並真切體會保育的意義,將自七月十五日起辦理「金門縣海濱區生態旅遊解說人員訓練」及「浯江溪口生態體驗營」活動,期望藉由生態旅遊方式,將溼地的功能彰顯,來拉近人與自然之間的距離,以達到觀光發展和生態保育的雙重效果。

|為復育鱟魚資源,積極進行鱟魚培苗試驗,預定於八月間於地區鱟魚保育區放流三萬尾。

|為拓展水產消費市場,輔導產業轉型,將進行牡蠣、海帶、魚丸等加工試驗與推廣。

水試所去年利用地區水產品研發海帶醬、蠔油、牡蠣糖、海洋精華霜等多項產品,也舉辦多項結合生態、觀光的休閒與知性活動,海上投放魚礁,以供給魚介貝類良好棲息場所,稚鱟、三疣梭子蟹等放流;海域生態環境與生物調查;及烏魚孕卵、草蝦、美洲白蝦、七星鱸魚、黑鯛、海馬的養殖、試驗、繁殖、紅鼓魚與枋頭魚混養等,都有不錯的成效,所長楊誠國也期許同仁以前瞻性、開創性服務精神,貢獻智慧,賡續努力,再創佳績。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