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火劫古崗林區復育成功
翟山和赤山之間廣達二十七公頃的古崗林區,已由火災跡地造林成功,化為綠色長城。
歷經六年的時間,林務所在當地種植了三萬多株的潺槁樹、相思樹等,如今幾大多已經存活下來。這是經過許多挫折,才達到植林成功的艱困工程。
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中度颱風丹恩於十月五日通過菲律賓北部的呂宋島之後,七日突然轉北進入臺灣海峽,九日直衝金門。丹恩颱風是一個怪異的「九月颱」,走的是「L」型路徑。金門島被丹恩颱風蹂躝過後,造成幾十年未有的大損害,許多地區的林地因而銳減大半。
林務所所長葉媚媚、課長黃振佈及技工陳西村等人表示,古崗林區(第二林班二十小班)先是受到丹恩颱風侵襲,導致部分枯死,後來又發生森林火災,使大片森林燬於一旦。林務所人員努力加強火災跡地造林,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火災發生,很多樹木根本來不及長大。經過不斷的種植、補植,歷經再三的挫折,如今,終於又重現完整的林區。古崗林區種植的樹種有潺槁樹、苦楝、相思樹、榕樹、黃槿、光臘樹等。其中有不少苦楝樹是自我繁植的。另外,火後殘餘的木麻黃,也發出了新枝,呈現上半枯槁,下半青翠的現象。
目前的古崗林區,出現層次之美,最高的是劫後的木麻黃,看起來灰灰的,中層是黃色的苦楝,最低的是鮮綠的潺槁樹。
潺槁樹耐熱、耐寒、耐旱、耐鹽又抗風,金門的老人家慣稱它為「姑婆樹」。苦楝是民族植物,又名「中國樹(China tree)」,文學家們常以它為題材;它生長快速,繁殖容易,具多種用途,是很好的造林樹種。黃槿是適合種植於海濱的防風植物,葉子可以用來枕粿或糕餅。相思樹是鄉土樹種,從潮濕到乾旱、肥沃到貧瘠,無不適應。榕樹耐風、耐潮,有遮蔭、防風及防火功能,對空氣汙染抗害特強。光臘樹在臺灣是低海拔地區的主力造林樹種。
這三萬株林木,已成為金門西南岸的綠色長城,將可發揮防風、定沙、防鹽霧、調節氣候、降低蒸發量、保護聚落及人員、改善海岸地帶生態環境等功能。